伍恬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5)
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郑州园博会)于2017年9月在郑州盛大开幕。园博会址位于新郑市郑州航空港区内,占地面积1492亩,以“引领绿色发展,传承华夏文明”为理念,突出“绿色、低碳、惠民、共享”的办展思路,展示园林艺术水平和城市园林未来发展方向,彰显文化传承[1]。整个园博会共有室外展园94个,其中国内外展园92个,大师园2个;除此之外设有五大主题公共展区。景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元素之一,景墙的形式不拘一格,材料丰富多样,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还因为多样化的功能表现,在园博会这种展园面积相对较小,且高差不大的景观设计中得以广泛运用。
标识性景墙通常是指墙体上带有某个区域或者景点所特有的标志、文字名称或者记载相关主题内容,主要起到标识或指引作用的立面墙体[2]。这种形式的景墙常设立在园博会各展园的入口空间,作为展园的标识,具有指示、指引功能。例如在连云港园入口处,通过运用展园文字名称以及连云港地方特色的贝壳、海螺、卵石等元素,设置标识性景墙,点明接下来进入的是连云港展园。在厦门园、乌鲁木齐等展园的入口也采用到了文字名称与地域特色符号结合的标志性景墙形式。
文化性景墙是通过雕刻、嵌挂、绘画、书写等形式表现文化主题艺术的立面景墙,具有丰富的艺术形态。文化性景墙具有实用性,且墙体具有较高的识别度,承载着所需传播的信息。如在海口园中,将海口赋以书卷的形式嵌于碎石堆砌的景墙上,用文字向游览者展示海口风貌。
景墙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营造景观的功能,又能够作为功能构件起到连接、过渡和分隔空间的作用。景墙空间性是对场地的范围加以限定来创造空间序列。在济南园中运用景墙形成局部的遮挡,丰富游览路线,同时搭配镂空的窗花装饰,增加两空间的通透性。
景墙除却这些附加的功能性,其最原始的功能是装饰园林。现阶段,在园博会中的景墙已经不在是单一形式的存在,更多的是景墙多种功能的结合。如在上述中举例说明的展园,入口空间的景墙具有标识性的同时运用该特色材料,使之具有装饰性,丰富入口空间。这种两三种功能的重合展示,对于展园文化的展示与空间序列的营造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展园面积的限制,往往单一的景墙会赋予其多种功能,在装饰性的功能基础上附加其他功能性。
景墙是园林景观中常见的小品,也是现代景观设计中重要的造景元素。在《景观元素》一书中对景墙进行了定义:景墙是通过立面墙体的造型设计或装饰表现从而起到景观美化作用的艺术墙体,在园林环境中除了具有景观作用外,常常还起到营造空间的功能[3]。
景墙作为空间序列中的一部分,通过点线面等形式法则,增加空间引导性,将各空间节点相互串联,形成有序的景观空间序列。在乌鲁木齐园入口处,连续的民族特色景墙以串联的形式,从入口空间开始引导人们顺着园路进入展园。又如天津展园,将城市发展特色节点一照片形式镶嵌在绿色的植物景墙,以时间发展为顺序逐渐展开,在文化展示的同时,引导游览者进入下一个空间。
景墙在空间中还长具有围合分隔性,通过景墙的营造围合部分空间,从而两空间形成分隔,营造景观节点,丰富景观层次。景墙相对于其他元素通透性较弱,因此在设计中常运用设置漏窗等手法,使两个空间既有分隔又可产生互动。如长沙园,在入口空间设计景墙分隔空间,景墙外围是入口空间,看似是对空间进行分隔围合,实则吸引游览者深入体验,当游览者通过侧面穿过景墙即可进入下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色彩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通过视觉刺激,使游览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在短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景墙的设计中,为了突出其功能性,常用鲜明色彩及色彩对比进行强化。例如上述提到的海口园文化景墙,红褐色的石块与白色书卷形式的海口赋,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海口地域特色又衬托书卷,强调设计者想要展示的海口文化。
在景观设计中,任何物质都是通过材料来展现。在园博会这优秀设计汇聚地,独特的材质肌理也更能突出景墙的特色。例如在遵义园入口处,摒弃了常见了植物、石材等形式,用玻璃的形式,刻画历史故事搭配涌泉,景墙设计更具有灵动性,吸引游览者的关注,在众多景墙中脱颖而出。
景墙是众多景观元素之一,是风景园林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在小面积且高差不大的展园中,景墙应用更是广泛。在景观设计中具有空间分隔作用,起到了空间串联、空间分隔等效果;其丰富的形式也能满足设计师的不同需求,可塑性强。景墙在未来园林博览会中仍旧会呈现更多出彩的形式。
[1]何 昉,叶 枫,王劲韬,夏 媛,李 辉,梁立雨.园博会的传承与创新探索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规划设计[J].风景园林,2016(04):16~21.
[2]林震.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墙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
[3]宋志强.景观元素[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