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波
(甘肃省甘南州区碱滩畜牧站, 甘肃 甘南州 734000)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引发的热性传染病。牛的年龄不同,感染率也不同,新生的牛犊易被感染,发作也非常急。对牛病毒性腹泻没有特效的方法,及时采取免疫也很难发挥作用。加强牛的护理工作,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提高牛的抵抗力,恢复健康状况。牛病毒性腹泻的有效控制需要定期检疫,重视牛场的隔离、净化,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1.1 接触传播 牛病毒性腹泻的病毒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牛患有中毒性腹泻病、分泌物、血液、粪便等。都是重要的传染源,为间接接触感染。
1.2 病理变化
1.2.1 牛的消化道和淋巴组织病变 牛感染了病毒性腹泻病,消化道和淋巴组织产生病变,明显的症状是口黏膜、舌、齿龈以及硬腭等等都溃疡,咽喉处有烂斑。最典型的是,食管粘膜溃烂,就像它被蠕虫攻击一样。
1.2.2 流产的牛胎儿口腔病变 流产的牛胎儿口腔病变,是牛的真胃由溃疡,食道和气管也都有溃疡,有血斑出现。
1.2.3 犊牛运动不平衡 犊牛感染病毒性腹泻,会出现运动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由小脑发育引起的,两侧脑室积水。
2.1 急性型
急性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是病毒进入牛的身体,细菌在鼻窦、口腔和肠粘膜传播。如果暴露在血液中,很容易引起病毒血症。
2.2 慢性型
牛慢性病毒性腹泻的症状是不典型增生,不喜欢吃,腹泻作为间歇性发作。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要结合疫病流行状况展开,对病症正确判断,具有针对性地治疗。
3.1 临床观察和诊断
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牛群中即使有少量的牛也可能没有症状,所以很难及时发现疾病。母牛通常感染了一种疾病后,体温会迅速上升,常达到40~42℃,排水样粪便,有粘液和强烈的气味。牛的腹泻持续15d左右。如果是慢性牛病毒性腹泻,牛会出现间歇性腹泻,生长发育明显,精神状态较差。
3.2 解剖变化
牛死后,将解剖,看看是否有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如消化道出血症状,淋巴粘液充血,食道出血,或胃肠道淋巴水肿症状等。根据解剖试验结果,可以确定是否为牛病毒性腹泻症,对病牛要进行分离,通过试验确认病毒。
4.1 强化饲养管理
强化管理饲养工作,提高牛的疾病抵抗力。加强疫区管理,减少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损失。在疫区的所有牛都应该用抗生素来预防细菌感染。牛病毒性腹泻区的环境应定期消毒。所有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疫区,以避免对断奶牛及其牛的应激反应。在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中,可以使用从血液中分离病毒的方法。如果牛的抗病性不高,或出现持续的病毒感染,就有必要消灭牛。
4.2 严格检查牲畜收购情况
对所购进的牛要进行健康检验,将传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途径切断。外地调运的种牛要严格检疫,防止购进患有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牛,避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大面积传播。
4.3 牛灭活疫苗的免疫措施
灭活疫苗被用来防止病毒的快速传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传播速度很快,而且潜伏期比较长,潜伏期依然传播疾病,不同年龄段的牛群都会感染,这就需要做好检疫工作。
4.4 摄食环境的影响
牛腹泻的因素和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是重要的。牛腹泻是牛的一种常见疾病,对牛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在牛腹泻时,应找出其致病的真正原因,然后采取正确的针对性防治措施。牛腹泻是由消化系统异常和腹泻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年龄约10d的牛患病最重。如果牛饲养的环境条件是冷、湿、光不足、通风不良、消毒,则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繁殖,严重影响牛的健康。
牛病毒性腹泻是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尤其是犊牛容易受到感染。这种病毒的是以带有病毒的动物为载体的,诸如动物的粪便、分泌物,都可以对病毒进行传播,且传播速度快。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潜伏期1~2周,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发现疾病的时候就已经严重了,而且出现大面积传染,所以,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诊断工作非常重要,还要采取相应的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