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红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阜阳分校,安徽 阜阳 236000)
在当前时代的发展中,国内的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完善,开始形成全新的学生主体观念,并且注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且也需要深层次地开展综合思想教育,使得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全方面的提高。“互联网+”对于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而言,无疑是一种发展的良机,不仅提供了发展的方向,而且也拥有了更加现实的发展渠道。但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相应地伴随着不同的挑战,这样的状况给整个高校思政教学形成了巨大的影响,需要积极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拓展。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当中,高校教育也开始得到了深层次的落实,思政教育成为了学生的关键教育内容之一,并且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形成的各种价值,积极探索一些全新的教学形式,进而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而在这样的冲击下,不同行业的人们都开始探索全新的改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也需要紧紧跟随当前时代的步伐,努力发现“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发展机遇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积极地应对,提高整个教育的科学性。
“互联网+”本身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在持续实践当中形成的特殊成就,它能够推动当前的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地发生各种变化。在高校思政教学的优化过程中,首先需要将“互联网+”与传统的教育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融合,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可以变得多样化,实际的教学成果也会变得相当丰富。其次,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开展,需要努力应用当前的网络平台,结合其中的各种平台技术内容和空间,为接下来的高校思政教育形成较为有效的开展方向。
在互联网思维的持续深化当中,大学生开始成为受网络影响最为深刻的人群,尤其是在互联网科技的持续推动当中,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都做出了相应的变化,越来越多地应用手机、电脑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但是在这个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开展始终坚持着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无法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思考和实践方法。为了实时改变这样的状况,高校思政教育应当紧紧跟随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推广,实现新一轮的创新,尤其是课程的形式和教学内容上,需要与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思想所融合,以尽可能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益。
现如今,在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当中,高校的不同教学科目都开始进行了课堂的拓展实践。这些课堂的拓展实践本身是在传统教学课堂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在最初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开展当中,仅仅包括知识教育课堂,但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它需要创设全新的课堂形式,以迎合当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许多高校都开始拓展新一轮的课堂实践模式既第四课堂。第四课堂本身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网络课堂模式,属于整个课堂教育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这一课堂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因而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并且迎合了大学生的成长状况,有着相当高的实践效用。
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堂开展,许多时候都可以围绕当前国内外的社会形势进行直接的分析,整个教育拥有相当高的时效性和实践功能。而这样的思政课程创新很大程度上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涉及到较为前沿的思政知识内容。一方面,由于当前国际形势处于持续的变化当中,因而相应的思政课程开展必然也需要具备时效性,能够实时反映当前时代的思政内容。另一方面,在课程知识的拓展过程中,通过“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应用,可以覆盖到政治、科技以及文化等领域,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相当丰富。而这些功能是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所不具备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加强了对“互联网+”平台的综合应用,并且根据当前学生的认知创设出不同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知识,对于实际的思政教育开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现如今的大学生普遍都是95后,他们的思想较为现实,而且在互联网的持续冲击下,掌握了许多的新兴技术,本身有着相当高的互动性特征。在新时期的高校思政教育开展当中,也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特征,设计一些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实现良好的教育过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可以以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堂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在进入理论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应用一些现代化设备实现知识的延伸,也就是第四课堂的学习实践。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思政知识,而且能够对当前的思政教育进行延伸,更多地涉及到互联网的知识当中,对于拓宽大学生的思政认知有着十分关键的引导功能。
在新时期的高校思政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互联网+”作为基础的教育平台,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注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尝试更多的思政学习渠道,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思政课程的学习不仅仅集中在课堂上,还可以朝着课堂下进行持续的延伸。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具体的思政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确立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在整个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学习目的引导教育,使得学生能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可以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一些合理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一过程的开展需要尽可能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进行,并且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接着,大学生虽然本身的认知水平相当高,但是实际的学习方式上却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采用一些全新的思政教育学习方式,比如探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对于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所接触的一些困惑的知识内容,教师有必要做出实际地指导,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正确的认知,避免出现较大的失误。
在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激励机制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机制内容,并且对于整体的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在“互联网+”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全新的多维度激励体系,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一旦形成了明确的多维度激励体系,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便会显地十分容易,“互联网+”时代下的实践也会变得明确有效。在确立多维度激励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可以设立目标激励。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其次,教师可以确立全新的需求激励,以思政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需求探讨,以掌握更加深层次的知识内容。接着,教师应当进行积极的竞赛激励,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设置一部分思政教育的题型,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习到的思政知识进行练习,便于深层次的掌握,提高实际的思政学识。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合理设置学习反馈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知识学习反馈。学生可以将“互联网+”平台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进行整体的学习反馈,标明哪些内容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不容易进行理解,接着再开展相应的解释引导环节,便于实现更加完善的教育过程。
在新时期的思政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于实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对现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改革,实现良好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整个教学应当充分发挥第四课堂的教育功能,进而突破传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各种限制。通过合理地开展这些工作,能够完全打破传统的封闭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整个学习当中的主体,并且开始拥有更加完善合理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改革的持续拓展当中,思政教学需要积极调整基础的教育模式,并且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使得课堂教学能够与实践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和衔接,全面突破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整体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取得更加良好的效益。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高校思政教学,必然需要在当前时代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基础的教学优化和拓展,尽可能采取一些合理的教学手段,迎合当前学生的成长状态,实现最为合理的教学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加强对思政第四课堂的科学创新,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进行多方面的延伸和拓展,使得实际的教育开展变得更加合理有效,而相应的教育效果也能够直接地凸显出来。
[1]“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孙飞,赵攀.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S2)
[2]“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林秀芬.党史博采(理论).2016(08)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索[J].卢玥,任念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4]“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析[J].胡银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7)
[5]“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王晓雪.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
[6]“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J].陈元媛.教育与职业.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