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13 12:34叶佳宽柳向萍
乡村科技 2018年34期
关键词:云和县公益林林场

叶佳宽 柳向萍

(云和县林业局,浙江 云和 323600)

生态公益型林场是指生态林面积占林地面积60%以上的林场,以经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沿海防护林等公益林为主,以改善生态环境,追求最大化社会、生态效益为目的,属社会公益事业单位[1]。浙江省云和县林场总面积2 152.3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 148.5 hm2,林木总蓄积14.99万m3,森林覆盖率89.1%;生态公益林面积2 018.8 hm2,占全场林业用地面积的94%。所以,云和县国有林场属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

1 云和县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基本概况

1.1 资源情况

云和县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地处浙南山区,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雾溪林场,系县林业局下属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现有在职职工10人,林场总面积2 152.3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 148.5 hm2,林木总蓄积14.99万m3,森林覆盖率89.1%;生态公益林面积1 489.3 hm2,占全场林业用地面积的69.3%。林分以人工林为主,主要树种为马尾松、黄山松、杉木及少量天然阔叶林。该林场下设有云和、朱宅源、龙井、乌弄坑、玉泉湖和深坑门6个林区。

1.2 经济特点

随着国家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的实施,根据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国有农林鱼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8〕32号)精神,将云和县林场由现行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结合云和县实际和林场经营管理需要,按精简、高效、协调和稳定原则,确定云和县林场体制改革后为公益二类(差额预算)事业单位。林场改革前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共有编制47人,实际在职职工37人,通过2001年分流27人后在编职工人数为10人,2011年改革后人员不增不减,即按现有在职职工人数核定县林场事业编制10名。并且增挂“云和县国有生态公益林保护站”的牌子。改革后,林场现有资产中,除山林资源、职工宿舍、办公管理用房和办公设施外,其余的房产、农田、土地等由县财政局收归县国资公司经营,经资产估算约为685.000万元,林场改革涉及的统筹费用、住房补贴等共计308.476万元由财政局在县事业单位改制统筹资金专户中列出,未包括历史债务、补发拖欠职工工资及人员安置经费。改革前由县财政每年拨付给林场1.5万元事业经费,改革后县财政按每年人均3.6万元给予补助(即每年36.0万元)。截至2014年底,林场职工总人数39人,其中在职10人,离退休19人,长期聘用10人。今后林场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由县财政拨付和省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

2 云和县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林场职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

云和县国有林场10位职工中,专科学历有4人,高中、中专学历有6人;工程师有5人,助理工程师有3人,工勤技能工2人;年龄35~45岁有1人,45~60岁有9人。

2.2 经济结构单一,没有多种经营项目

林场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由县财政拨付和省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基本上没有第二、三产业的收入,从而制约了林场的健康发展。

2.3 布局不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云和国有林场在全县范围内布局,森林资源分布呈现多、线长、面广特点,所经营的林地十分零散,林权涉及千家万户,边界权益纠纷矛盾多,造成经营管护成本居高不下,基础设施完善难度大。

3 云和县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发展对策

3.1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立足国有林场现有森林资源禀赋的优势,按照现代国有林场建设“生态保护优先、产业发展充分、基础设施完备、林区富裕和谐”的要求,制订国有林场长远科学发展规划。围绕云和县打造美丽大花园最美中国梯田目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统筹人财、物和森林资源,重新整合布局林区,提出合理经营规模,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顺应时代发展对林业的要求,走现代国有林场发展之路。

3.2 发展森林康养和旅游产业

林场有着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森林景观,主动融入全县“一湖一城一梯田”的旅游发展格局。通过对森林生态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完善森林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可以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发展经营,打造一批集森林康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森林康养和旅游项目,保持产业的持久长远发展,并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3.3 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林分质量

资源调查数据反映,杉木人工林是林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很高,是森林蓄积量重要的增长点。但也表现为林分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密度大、平均胸径小以及近成熟林面积比例高,已经显现出生态功能弱化、经济效益下降。林分质量亟待提高,需要加强对杉木人工纯林的管理,精准提高林分质量,主要措施如下。

3.3.1 大力培育杉木大径材。选择交通条件便利,坡度相对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现有林木长势良好、生产潜力大的杉木林分,加快推进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项目实施,通过采取抚育、间伐、施肥等技术措施,调整林分密度,培育地力,加强管理,大力培育杉木大径材。

3.3.2 加快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分批进行阔叶化、彩色化和珍贵化改造,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更新造林、林下补植、林分疏伐、块状混交和人工促进林下更新等多种营林措施,形成复层林、混交林,构建生物多样、结构复杂、生态功能完善的森林群落。加快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丰富森林景观。

3.4 创新合作模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山区的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城镇转移,继续开展国乡合作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原来以木材比例分成的合作模式已不受林农欢迎,需通过不断创新国乡合作的模式、破解原协议到期造成的困局,实行优化整合,改变“点多、线长、面广”的不合理布局,适应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对经营期限的要求。

3.5 培养和吸收科技人才,增强科技队伍力量

云和县国有林场在发展林业科技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技术人才,通过科技项目晋升林场职工的职称。同时,林场应结合林业科技发展趋向,吸收林学、生态学方面的大学生来林场工作,从而壮大林场科技人才队伍。另外,林场应组织林业技术培训,积极联系浙江农林大学和丽水市职业技术学院等林业院校开展“专升本”函授,提高单位在职科技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2]。

猜你喜欢
云和县公益林林场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林场住宅
浙江林学院与云和县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