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昆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在农村建设电商系统,就是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商业活动进行开发和引导,是精准扶贫模式中重要的一环。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完善各项电商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转变农民的思想认识出发,使其认识到电商发展的经济价值,对于推动农村经济改革、促进社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2月4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对统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等多个角度,对振兴农村经济做出了具体的部署。该战略也将促进乡村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高度,在规划和定位的过程中进行优化布局,促进农村优先发展,根本发展目标是“强、美、富”,发展方向是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途径和载体是加强城乡结合,构建美丽新农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上做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大幅升级,加强对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推动农耕文明化发展,从而让农业真正强起来,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从而为农村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1]。
农村淘宝模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让网上的商下乡,让农产品进城。首先,广大农民群众可以利用电商平台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其次,农民可以将农作物加工之后从电商平台卖出去,增加农民的收入。这对于促进农村生产结构优化、为农民群众提供便利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就农村淘宝模式而言,相关单位和个体户通过与政府建立合作联系,对农村淘宝模式进行官方宣传,然后增加农民的佣金提成。
农村电商公司模式,主要是集合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众筹成立电商公司,再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和地域优势,采取公司企业化运营制度,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使当地农民摆脱贫困。相对成熟的电商公司,能对产品进行统一的品牌包装,有专门和集中的发售渠道,而且能保证商品质量。
爱心超市模式,一般是由社会公共机构或组织作为引导,用实体店和互联网交融的形式,进行线上线下的采购和宣传,并对商品进行统一发货和物流管理。贫困农民的农产品由爱心超市统一包装,制定统一的分发和配送标准,在爱心超市定期上架并进行销售。该模式所针对的群体包括可以联系到爱心超市的农民贫困户,还有就是利用互联网销售渠道,将农产品送到爱心超市中,并分发给贫困农户。
首先,作为农村电商扶贫的主体,农民群众对参与电子商务模式构建的积极性不足。虽然智能手机和计算机在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是,已有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地区的网络铺设存在问题,信号接收能力差直接导致该地区农民对高科技的认知能力不足,很多农民在使用手机或电子计算机的过程中依然以娱乐和休闲为主,对电商的了解知之甚微。
其次,农民对电商的应用能力较弱。要想发挥电商的基本功效,需要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科技为载体,虽然对城市居民来讲,操作计算机进行网购比较简单。但是,当前农村留守人口以老年人和孩子为主,他们一般缺乏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电商的应用效果始终不理想。
最后,农村群众的思想意识相对保守。很多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再加上视野有限,在思想观念上依然存在传统守旧的特点。对于很多老龄化人口来说,难以接受新鲜的事物,在电商运营过程中一旦发生风险将难以承担,消费观念也相对陈旧,使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的构建困难重重。此外,中青年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欠缺,也影响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计划的展开[2]。
3.2.1 物流配送问题。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模式的构建步骤包括信息的选择与传输、产品的购买等,这些步骤都需要在互联网平台上完成。但是,物流的传递需要以传统运输方式来进行。其中,仓储和物流活动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模式构建的效果。但是,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不仅居民居住点较为分散,而且交通不够便利,附近的物流网点较少,居民如果想在网络上购买商品,需要周转几个来回才能将货品拿到手,不仅大大降低了购买的欲望,而且为商品的运输带来了难题。尤其对于冷藏物品的购买,服务还不够完善。
3.2.2 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模式构建的基础就是信息平台要完善,但是针对一些贫困农村地区来说,其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不仅缺乏完善的网络设施,互联网信息的传递和发展也较为滞后,这些条件都限制了电子商务模式服务的展开。此外,一些处在山区的农村地区的地貌和地形相对复杂,无论是网络建设还是网络维护,所需要耗费的成本都相对较高。如果网络信号不稳定或是维修费用较高,直接决定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的寿命不可能长久。
3.2.3 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不健全。由于电商立法所耗费的周期长,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因此对其立法的完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再加上该模式主要针对农产品,农产品与其他商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为立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首先,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认识到扶持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模式构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对该模式的宣传力度。推广和宣传个别已经取得有效成果的村庄和农户,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以推动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为契机,加强各类产业之间的有机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以电商带动农民增收,实现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3]。
其次,相关部门应认识到政府主导扶贫与精准扶贫之间存在的差异,切实发挥规划和引领作用,将各类扶贫计划有机融合到一起,从而用地方性法律法规来强化精准扶贫机制的执行力度。例如,在政策上对税收和融资等进行一定的支持,在高科技技术上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从而促进精准扶贫机制的长效发展。
最后,相关部门应积极对农村群体进行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一是要强化农民的上网意识,使其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并能处理简单的图片等。二是应强化对商务主体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其对网络商品价值的认知程度,用成功的案例吸引其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将农业知识和电子商务模式的开发、应用结合在一起,促进理论实践化,以便农村群众可以更有效地开展电商活动,为其日后发家致富提供基本保障。
要想有效发挥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的效力,就应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电商平台的搭建以及智能电话和移动网络的维护与普及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商务主体之间可以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同时为该模式的构建提供动力支撑。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加大补贴力度,促进农村光纤宽带网络的建设,有效降低农村群众上网的门槛。
传统意义上的电商是需要用户利用智能手机或移动设备,或是网络展开各项商品购买和商务活动。但是,大多数农村群众都没有每天坐在电脑前购物的习惯,因此推广移动电子商务模式更能被群众所接受。具体来讲,就是利用移动电商终端,农村群众可以直接利用智能手机查询相关农产品的资料及信息,并对其物流速度和送发货地址进行有效查询。必要情况下,还能直接利用该平台与各交易主体进行直接有效的信息对接和沟通。这样一来,不仅有效满足了农村群体对电商的需求,而且促进了各类物流和产品信息的即时共享和对接,对于开发其他信息和产品共享平台来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4]。
促进农业发展,亘古不变的一项原则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因此,在构建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的过程中,应有效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重视当地农业品牌在整个农产品电商发展中的地位。在强化品牌意识和全面构建地理标志的同时,加大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促进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的构建,不仅能有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改革,对于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模式构建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强化自身的领导和指挥作用,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信息对接,在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特色农村电商产品,加大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力度,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