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波,甘 伟,任小春,任小松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635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正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传统的饮食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老百姓对牛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海外游客不断涌入,必然导致对牛肉的大幅度需求,为减轻对粮食的压力,减少农民的负担,积极鼓励发展肉牛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肉牛业必然要同国际市场接轨,所以,大力发展肉牛生产、扩大牛肉产量、提高牛肉品质已势在必行。
养殖首先应根据用途、目的选择适合的品种,育肥应选择体格大、生长速度快、产肉率高、抗逆性强、饲料转化率高、肉品质好的品种。肉牛地方品种主要有鲁西黄牛、宣汉黄牛、秦川牛、筠连黄牛、南阳牛、延边牛、渤海黑牛,引进的肉牛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瑞士褐牛等,自主育成的肉牛品种有蜀宣花牛、新疆褐牛、延黄牛、辽育白牛、中国西门塔尔牛。
应尽量选择与饲养地区气候、饲草品种等差异小的地区选购牛只,详细调查购买公司及周边地区的疫病发生情况,不能在疫病发生区选牛。个体选择健康、具备品种特征、精神旺盛的牛只,严格查验疾病史、免疫、检疫记录,确保牛只无潜在重大疾病发病史且各项重要疾病是否处于免疫期内。
进牛前需对牛舍进行全面检查,通风、降温、饮水、料槽等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舍内、舍外、下水道等彻底清扫、消毒,可用2%火碱或10%石灰乳喷洒,一周后再用高锰酸钾消毒液喷洒,空置一周后,开窗通风2d便可进牛。
转入育肥舍牛只需进行10~20d的过渡期,饲料采取逐步改变到育肥饲料。正式育肥期内精料水平应占日粮40%,日饲喂量占体重的1.5%左右为宜。精饲料包括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微量(常量)元素和维生素。能量饲料主要有玉米、高粱及大麦等,约占精饲料的60%~70%。蛋白质饲料主要包括豆饼(粕)、棉子饼(粕)及花生饼等,约占精饲料的20%~25%。矿物质饲料包括骨粉、食盐、小苏打、微量(常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一般占精饲料量的3%~5%。
育肥期间,勤观察牛只采食、反刍、精神状态、走动、排便等,尤其在刚进入舍和改变饲料时期的反刍和排便情况,确保能及早发现胃肠道疾病并进行治疗。定期对牛只体表灰尘、粪便冲洗,减少寄生虫的危害,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严格进行各项生物安全免疫,患病个体及时进行治疗,对疑似患传染病的需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饲养人员宜定人定时进入舍内工作,进舍前需将脚底杂物清除,并进行消毒。每日应对舍内卫生清扫2次,保持牛舍干燥清洁,做到冬季能保温,夏季能防暑。避免生人进舍,保持环境安静,采取栓系的方法,尽量减少育肥期牛的活动。
肉牛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降低,通常第一年增长最快,第二年增重速度是第一年的70%左右,第三年增重速度是第二年的50%左右。从消耗饲料来比,2岁时多耗饲料42%,3岁多耗饲料65%。可见,从消耗饲料量和资金周转,及设备利用方面考虑,饲养年龄小的牛比较有利。反过来,把出栏年龄缩短,老龄肥育牛少了,出栏率达到25%以上。若繁殖母牛提高到60%,出栏率可达到40%以上。按照大理石花纹形成规律,2月龄前花纹较少,12~24月龄之间花纹迅速增加,30月龄以后花纹几乎无变化。因此综合来看,肉牛出栏应在18~24月龄之间,具体可根据实际生长情况决定是否出栏。
近年来,中国肉牛生产的区域布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肉牛生产已由牧区逐步向农区转移,基层农户养殖肉牛比例增长迅速。然而,肉牛养殖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养殖过程技术含量高且劳动量大,饲养管理、营养管理及生物防疫缺一不可。因此,肉牛养殖需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做好资金保障,完善各项配套建设,真正走上养牛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