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兆岿 卢笑晖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
癫病又称作“癫疾”“风癫”“心风”等,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山东省首批名老中医卢尚岭教授治疗心脑血管疑难杂症经验颇丰,以化痰开窍、解郁安神法治疗癫病疗效显著,现将卢老治疗癫病的典型病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韩某,男,48岁。2018年2月28日初诊。
家属代述病情:患者既往不善沟通,数月前与家人剧烈争吵后出现独语,语声低微,语无伦次。病情逐渐加重,不喜见人,呆滞愣神,理解力差,言语混乱,时有愠怒,难以沟通。纳少不知食,夜晚甚至突然起身端坐,长夜不眠,家属颇忧。既往无慢性病史、精神病史。患者步入病室,步态僵硬,面色不华,表情严肃,眼神呆滞。舌质紫苔白腻略厚有齿痕,脉弦滑,左寸、右关尺不任重按。治以行气豁痰,配以解郁安神。处方以涤痰汤加减:
陈皮12g,清半夏12g,炒枳壳15g,茯苓15g,天竺黄12g,青礞石(捣)45g ,石菖蒲21g,珍珠母60g,炒酸枣仁(捣)30g,郁金12g。14剂。水煎,日2服。
3月14日二诊:家属代述,患者理解能力增强,言语较前清晰,仍有独语,记忆力减退。间歇性痴呆症状,精神状态差。饮食改善,仍眠差。面色偶有潮红,喉中可及痰鸣声,言语时口唇颤动,二便调。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抑郁症,现已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舌质红偏紫,苔白腻有齿痕,脉六部弦滑。上方加用柴胡15g、生龙牡(各)30g(先煎),茯苓增至30g,炒酸枣仁增至60g,14剂。守方基础上加量茯苓以健脾利湿宁心、炒酸枣仁安神敛肝生津。加用柴胡、生龙牡,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意,增加疏肝解郁、镇心安神的效果。
3月28日三诊:家属代述,患者独语较前明显减轻,记忆力尚可,较前安静,呼之即应,有眼神交流,语言亦条理,无明显颤动。大部分时间可正常活动。纳食增多,睡眠尚可,夜间偶有起夜。观察患者表情较前明显放松,时有微笑。眼神从不灵活、似有戒备,改善为含蓄有神,且有主动语言交流。小便可,大便1日2次,质偏稀。舌质淡紫苔薄白。脉六部弦滑,较二诊变软,重按有根。上方去柴胡、青礞石,加百合30g、知母15g,清半夏增至15g,天竺黄增至15g,石菖蒲增至30g,14剂。因脉象中弦硬感舒解,且患者偶有面部潮红,去柴胡以防升散疏泄太过。顽痰渐去,恐久服碍胃,去青礞石,而加量清半夏、天竺黄、石菖蒲防病情反复。痰乃津液所化,日久津液必伤,邪势已退,便加百合、知母以养阴生津、清心安神。
根据病史,患者七情不顺,气机郁滞,阴阳失调,是其病因。病机为肝失调达,木克脾土,津液敷布异常,聚而生痰,心窍被蒙,神明失用,久则耗伤阴血,肝不藏魂。故病人神志异常,独语、不喜见人,行为失常,证属痰蒙心窍、心神不宁,治以化痰开窍、解郁安神。
首诊予涤痰汤加减。涤痰汤出自《奇效良方》,含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石菖蒲、人参、竹茹、甘草。其中半夏辛温,除湿豁痰健脾;陈皮辛苦温,理气燥湿行脾;配以天竺黄化痰兼清热,枳壳泻痰并破气;茯苓甘淡而平,从脾达肾以祛湿,治痰之本,茯苓“通心气”,能利水定悸安神,正合痰饮内闭、神识有伤;石菖蒲辛温开窍,能开心孔除心脾痰湿;青礞石是治顽痰癖结之神药,其坠痰下气之功,一能消顽痰固结,二能使上蒙心神之痰下行,痰邪不能蒙蔽心神,则神清癫病自除;痰多夹瘀,而气为血之帅,用郁金辛苦入心及心包以行气活血,标本兼治;珍珠母性寒质重,入心、肝经,既清肝平肝,又镇惊安神,卢老用量常为30~60g,配合疏肝清热化痰之品能事半功倍;酸枣仁入肝经,炒熟用于“肝虚阴伤而烦心,不能藏魂”者,取其养阴安魂之用;卢老常以30~90g重剂应用,对于心神不宁之重症如癫病、怔忡和顽固失眠等效果明显。酸枣仁酸敛,青礞石重坠,郁金辛行,合用升降守行,以息风除痰,防治厥阴动风。
二诊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徐灵胎《伤寒论类方》中“按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柴胡与郁金合用加强疏肝解郁的疗效,龙骨牡蛎与珍珠母合用更增镇惊安神的作用。病人大便可,去重下之大黄,铅丹有小毒,常以珍珠母代替,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共奏和解少阳、调畅气机、镇心安神之功。
三诊基本守方。患者病程虽已数月,但仍属实证,未有失治误治,且正值壮年,加之患病后家庭调摄得当,精神护理良好,转归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