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在新疆枣园发生危害风险分析*

2018-02-13 02:03:49
新疆农垦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桃小枣园食心虫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1 分类与分布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螟、苹小食心虫、桃蛀虫、桃小实蛾等,简称“桃小”,学名为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曾用名 C.niponensis、C.persicana等[1-2],属鳞翅目果蛀蛾科,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浙江、江苏、上海、山西、陕西、宁夏、四川、甘肃、青海和台湾等省 (市)[1,3],自20世纪90年代末陆续于新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等局部区域发生[4-6],国外分布在日本、朝鲜及苏联的远东地区[3]。

2 寄主与危害

桃小食心虫的寄主有枣、酸枣、桃、苹果、海棠、梨、李、山楂、梅、榅桲、杏、石榴、沙果、槟子、花红等果树[1,7],以幼虫蛀食果实果肉,果面上留有小的蛀孔,最初蛀孔流出水珠状胶液,后变干呈白色蜡状物留在蛀孔处,随后幼虫在果皮下蛀食,随果实膨大蛀孔呈褐色小点,周围凹陷[8]。幼虫蛀食红枣可达枣核,虫粪残留果内,也可造成枣果变小,提前变红、脱落,严重影响枣果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枣树的经济效益[9]。

3 形态特征

3.1 卵

桃小食心虫的卵呈椭圆形或近球形,初产时卵为橙色,后渐变为橙红乃至鲜红色。表面密生刻纹,顶端环生2~3圈Y形刺状物,卵孔一般为4个。

3.2 幼虫

桃小食心虫的老熟幼虫体长13~16 mm,非骨化组织为桃红色,腹面颜色较淡,头部黄褐色,颅侧区有深色云状斑纹。前胸盾板黄褐色至深褐色,臀板多变黄褐色、褐色或粉红色,具有不显著的深褐色斑纹。腹足趾钩为单序全环,趾钩数17~20个,臀足趾钩排成单序缺环,趾钩数11~25个。无臀栉。前胸气门前只有2根刚毛,腹部各节的第3刚毛不在同一毛片上。第8腹节第3刚毛着生于气门之上,第7毛片着生1根刚毛;第9腹节第1、3刚毛分离,不着生在同一毛片上,无第5、6刚毛[10]。

3.3 茧

桃小食心虫的茧分为越冬茧和化蛹茧,越冬茧扁圆形,茧壁丝状,质地致密,长径4.5~6.2 mm;蛹化茧呈纺锤形,质地疏松,一端有羽化孔,纵长7.8~9.8 mm。

3.4 蛹

桃小食心虫的蛹体长6.0~8.6 mm,宽1.79~2.52 mm。蛹体长椭圆形,呈黄色,近羽化时呈淡灰黑色,蛹体壁光滑无刺,复眼为红色。

3.5 成虫

桃小食心虫的成虫体呈灰褐色,前翅灰白色,雌虫比雄虫略大。雌成虫体长7~8 mm,翅展16~18 mm;雄成虫体长5~6 mm,翅展13~15 mm。须则直而长,向前伸出如剑状。雄性外生殖器基腹孤上的囊形突极短,阳茎较短而粗,端半部膨大[10-11]。

4 种群分化

种群被地理隔离后,地理种群之间基因交流下降,导致种群处于不同的选择压力,引起基因分化、表型趋异加速,而同域物种分化是生态 (生境)分离,如不同的种群适应于不同的寄主,导致群体间基因交流降低,进而出现遗传分化。桃小食心虫就是因寄主差异产生种群分化的典型例子。从卵壳表面超微结构分析认为,该物种复合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也发现不同寄主宗之间出现分化,枣寄主宗和山楂寄主宗关系较近,杏与梨、山楂、枣、棘寄主宗的遗传差异最大,杏寄主宗成虫发生期比其他寄主宗早2~3个月,且一代滞育率达99%,导致种群间产生时空隔离引起种群分化[12-13]。

5 在枣园发生特点

一般认为桃小食心虫在甘肃及新疆红枣产区每年发生1~2代,由于越冬代成虫出土时间差异很大,仅从成虫发生时间上很难判断世代数,但可以从虫茧性状差异判断是否滞育。老熟幼虫浅土层中结茧越冬,茧扁圆形,越冬深度主要集中在3~10 cm,树干周围1 m以内分布比较集中。每年5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6月为幼虫出土盛期,幼虫出土后,在地面结长茧化蛹,从6月到8月上旬枣园内均可见成虫活动,6月下旬和7月上旬成虫羽化较为集中[5,8,14]。成虫羽化后 2 ~ 3 d 即可产卵,卵期持续7~10 d。幼虫孵化后在果内蛀食20~30 d,后脱果在树冠下隐蔽处或地表土内结茧越冬或化蛹。桃小食心虫成虫在夜间活动,卵多产于果实的萼洼、梗洼或果皮表面,少量产于叶片背面、果台、芽、果柄等处,由于枣和酸枣果实顶部光滑,70%以上的卵产在枣叶背基部或酸枣梗洼处[15],幼虫孵化后迁移到枣果,很快咬破红枣顶部或酸枣中部的果皮,钻入果肉为害,由于蛀孔很小,仅呈一个小黑点,蛀孔处常有白色胶状物溢出,多见一虫一果为害[14,16,17]。幼虫在果内蛀食,虫粪留在果内不排出,幼虫没有转果为害现象,老熟后多在近果顶处咬一圆形孔脱果[18-19]。树龄在10~15年的枣园发生较重,连片定植、密度较大、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为害严重,庭院四旁的枣树、零星散生枣树、农田林网及大行距栽植的枣树为害相对较轻[20]。

6 防治方法

随着人们对水果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果套袋技术得以普遍应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桃小食心虫在苹果、梨等上的为害,但该方法很难在枣树上应用。桃小食心虫在果树上的危害,在李和枣上的种群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其他果树[21],目前在新疆大面积种植枣树的情况下,在生产实践中应对桃小食心虫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基础上,建议树下与树上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羽化高峰5~10 d的卵盛期至幼虫发生盛期为树上喷药防治适期[22],可选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等进行防治,可有效防控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23-24],4.5%高氯温敏微球杀虫剂,在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盛期前10 d左右地面喷施,能够有效降低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虫口基数[25]。

7 风险分析

新疆红枣种植面积达43.3万hm2,产量占到国内近50%,也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红枣上的病虫害相对较少,生产中主要防治枣瘿蚊,部分区域蚧壳虫和甲口虫有一定的为害。枣实蝇及桃小食心虫是近年出现的新害虫,枣实蝇利用检疫措施已被控制,而对桃小食心虫认识不足。桃小食心虫已在疆内多个地区有发生,除了新和、沙雅发生面积较大外,多零散分布且发生较轻,由于成虫寿命短(4~6 d),飞行能力也不强,有报道成虫向外自然扩散只有225 m[26]。虽然新疆的绿洲农业也对桃小食心虫的自然扩散起到阻隔作用,不管从现有的分布特征还是幼虫的为害特点来看,人为随枣果被动扩散是桃小食心虫的主要途径,因此,桃小食心虫的扩散风险较大,将来造成大面积的严重发生的风险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花保祯.桃蛀果蛾学名的更正[J].昆虫分类学报,1992(4):313-314.

[2]刘玉升,程家安,牟吉元.桃小食心虫的研究概况[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7(2):113-120.

[3]田宝良.不同果园中主要食心虫种群监测防控与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条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4]白合提古力·阿尤甫.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4(5):43.

[5]毛尼亚孜·依马木,崔燕华,张新浩,等.阿克苏红枣上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2017(2):49-50.

[6]金红伟.新疆喀什红枣园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4(12):31-32.

[7]陈川,杨美霞,聂瑞娥,等.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6):154-156.

[8]刘浩宁,赵虎虎.甘肃宁县枣园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4(7):30-31.

[9]刘永厚,王舒琴.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J].陕西林业,2011(4):35.

[10]袁忠林,王金川.我省果园常见五种食心虫幼虫的识别[J].甘肃农业科技,1991(12):37-38+45.

[11]陈静.桃蛀果蛾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鳞翅目:蛀果蛾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12]徐庆刚.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akii复合体的分子进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13]刘露.基于线粒体COⅠ与COⅡ基因片段的桃蛀果蛾复合体同域物种分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4]高红艳,王凌羲.枣树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J].新疆林业,2007(3):23-24.

[15]花蕾,花保祯.桃小食心虫寄主生物型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5(2):165-170.

[16]杨宁.山东枣庄山地枣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6(1):31-33.

[17]马学军.枣树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2003(2):49-50.

[18]张玉琴,张玉霞.陇东枣园桃小食心虫发生危害现状及无公害防治[J].中国果树,2016(2):51-54.

[19]刘爱霞,白勇强.枣树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31,134.

[20]王建,窦长保,刘天忠,等.桃小食心虫在枣树上的为害及综合防治研究初报[J].甘肃科技,2008(10):167-169,164.

[21]李定旭,雷喜红,李政,等.不同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2,55(5):554-560.

[22]孙会杰.枣桃小食心虫化学防治测报设施设置与施用技术[J].河北果树,2017(5):41,43.

[23]高越,张鹏九,赵劲宇,等.五种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7(6):1044-1051.

[24]翟浩,王金政,王贵平,等.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及性信息素诱杀防治效果 [J].核农学报,2018(3):617-623.

[25]郭瑞峰,高越,陆俊娇,等.高效氯氰菊酯温敏微球对苹果树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6):996-997,1005.

[26]孙立全,张和琴,李元英.采用染色标记法研究不育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ls.)扩散规律[J].核农学报,1987(3):29-37.

猜你喜欢
桃小枣园食心虫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苹果免套袋栽培桃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技术
落叶果树(2021年6期)2021-02-12 01:29:20
桃小食心虫成虫化学感受蛋白CSPs的基因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中国果树(2020年2期)2020-07-25 02:14:30
桃小食心虫对桃树的危害及无公害防治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5-25 06:58:28
山地枣园节水保墒措施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1-09 11:15:07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1-09 06:59:50
枣树桃小食心虫的预防与治疗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浙江柑橘(2016年2期)2016-03-11 20:12:46
利用野生酸枣兴建大枣园技术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