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镇, 张亚东, 陈 涛, 赵庆勇, 姚 姝, 周丽慧, 赵春芳, 赵 凌, 梁文化, 路 凯, 王才林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南京 210014)
优质、高产、多抗一直是江苏省常规粳稻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1-4]。南粳3818(原名:宁381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农科种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用超级稻南粳44与具有日本优质、抗条纹叶枯病血缘的粳稻中间材料JD6301杂交,经数代混合系谱法选育,于2012年育成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2014—2017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中间试验,201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80010),2015年3月26日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50425.6),2015年7月1日获得品种权公告(公告号:CNA013196E)。
近年来,江苏省水稻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水稻品种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苏省水稻育种目标由高产育种转向高产、优质并存,兼顾多抗[1,5]。为培育综合丰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性优良的粳稻品种,2006年,在江苏南京以高产、抗条纹叶枯病的超级粳稻品种南粳44为母本,以具有日本优质、抗条纹叶枯病血缘的粳稻中间材料JD6301(武粳13与关东194杂交,经系谱法8代选择育成)为父本杂交;2007年在海南种植F1,同年正季种植F2,成熟期尽可能多的选取优良单株;2008—2010年在南京分单株种植小区,分小区定向选择单株;2011年小区中选抗性好、丰产性好、表现稳定一致、抗条纹叶枯病的小区,成熟后混收种子;2012年进行小区鉴定,表现稳定一致、抗条纹叶枯病、综合丰产性好、米质优;2012—2013年在江苏红旗农场、白马湖农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等地进行多点鉴定,其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优,暂定名为宁3818;2014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预备试验;2015—2016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17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
其选育过程如下:
南粳3818综合性状较好。江苏省中间试验结果,全生育期152~156 d,属于迟熟中粳类型,与武运粳24号相当,比对照扬育粳2号早1.1 d,比对照淮稻5号早2.1 d。株高95 cm左右,基部节间粗短,株型紧凑,穗型较大,每穗粒数130粒左右;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成穗率70%左右;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叶色淡绿,后期熟色好,灌浆速度快;结实率92%~95%,千粒质量27~28 g(表1)。
2015年江苏省区域试验统一取样送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南粳3818糙米率86.8%,精米率79.3%,整精米率70.7%,垩白粒率21%,垩白度4.3%,胶稠度60 mm,直链淀粉含量16.3%,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表2)。
江苏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结果见表3。江苏省中间试验中,南粳3818苗瘟表现为0~2级;穗颈瘟穗损失指数最高病级5级,综合指数5级,综合抗性病级5级,穗颈瘟抗性评价中感(5级);中感白叶枯病,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人工接种鉴定发病率8.33%~16.13%,表现中抗—中感(表3)。
表1 南粳3818主要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
表2 南粳3818稻米品质检测结果
表3 南粳3818抗性鉴定结果
2015年南粳3818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区域试验,产量为10 491 kg/hm2,较对照武运粳24号增产2.3%,增产极显著。2016年继续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区域试验,产量为10 227 kg/hm2,比对照扬育粳2号增产3.2%,增产极显著。2年平均产量为10 359 kg/hm2,比对照增产2.7%(表1)。2017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10 012.5 kg/hm2,比对照增产3.6%,增产极显著。
2016年南粳3818在江苏省农科院溧水试验基地大区示范,产量为10 624.5 kg/hm2。2016年在姜堰百亩示范方平均产量为11 289 kg/hm2,2016年在海安百亩示范方平均产量为11 622 kg/hm2。该品种矮秆抗倒,适合机插、机直播、抛秧等多种轻简栽培方式,稳产性好,大面积生产产量均在 9 750 kg/hm2以上。
经试验试种,该品种9 750 kg/hm2的产量结构为有效穗300万/hm2,每穗总粒数125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8 g。高产栽培应在争足穗、攻大穗的基础上,确保粒质量。即通过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促早发早够苗并及时搁田,提高群体质量,打好高产基础,在确保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促壮秆大穗,从而达到穗足、穗大、粒重夺高产的目的。
一般于5月中旬播种,湿润育秧秧田播种量300~450 kg/hm2,旱育秧秧田播种量600 kg/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1叶1心施断奶肥,3叶期补施接力肥,移栽前施好起身肥,湿润育秧秧龄以30 d为宜,旱育秧秧龄以25 d为宜。机插秧5月20—25日播种,大田用种量60 kg/hm2,秧龄18~20 d。做好秧田病虫草害防治。
中上等肥力田块栽24万穴/hm2,基本苗75万~90万/hm2;肥力较差的田块栽27万穴/hm2,基本苗90万~120万/hm2。做到匀棵浅栽,提高栽插质量。
(1)总氮量控制在300 kg/hm2左右,根据地力酌情增减,前后期施氮比例为6 ∶4。(2)重施基肥,早施促蘖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栽后5~7 d施尿素150 kg/hm2,前期浅水促早发,力争栽后20 d,茎蘖数达300万/hm2,以后先轻后重分次搁田,最高茎蘖数控制在420万/hm2。(3)在中控的基础上,适时施好穗肥,达到攻大穗、争穗重的目的。(4)后期管理以提高结实率、增粒重为重点,采用干干湿湿的方法,切忌过早断水,确保活熟到老,以保证优质高产。
根据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时做好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等防治以及杂草防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