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乐
摘 要:本文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作为计算技术的最新形态,为我们开展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思维、工具和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共建资源共享,构建精准识别的新模式,实现以人为本,差异化资助方式,建立实时动态、及时、全面资助管理体系,对于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水平,促进资助工作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现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资助工作
党的十九大提出“精准资助”和“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等明确要求,并于“十三五”期间把实现精准资助作为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明确目标,这一思想为我们开展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化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资助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缺乏精准识别贫困生标准、难以科学实施资助考核、重经济资助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与不足,直接或间接导致资助精准度不高,影响资助的效果及其公平、公正性。因此,如何有效精准认定、准确资助隐形贫困生,如何有效核查、及时取缔虚假贫困,如何使国家高校贫困生资助的顶层设计精准“落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大逻辑。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互联网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和成就,但由于人们对它认识的制约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应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初步,对于互联网+认识存在误区。一方面有观点认为互联网+大数据等同于数据,其实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有本质区别。与传统数据相比,互联网+大数据除了具备更大的容量外,还拥有速度快、结构丰富、蕴含丰富价值的特点,需要根据伴随式的实时数据及时提出分析,找出有用信息。另一方面有观点无限放大了互联网+大数据的功能,互联网+大数据可以提供海量数据甚至全样本分析,大大提高了传统样本分析的可信性,但是互联网+大数据也有其自身弊端,互联网+大数据的大体量,导致单个数据价值量低,数据价值密度低,还需要有大量存储空间,对互联网+大数据存储、分析、挖掘技术更是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辩证看待互联网+大数据,在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同时也要意识到互联网+大数据的弊端。辩证认识互联网+大数据促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提升的作用,其中充分肯定互联网+大数据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提升的积极意义是基础。同时,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兼具有国家特色的工作体系。但是我国目前贫困生资助工作所应用的技术仍较为落后,未能转变资助工作思维方式,理念落后,资助工作精准化程度不高。现在大多数资助的研究都是貧困生资助工作管理、资助政策方面的研究,少有人用数据来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多数学者的研究仅局限于现有的资助体系,使得我们现在的研究很难有创新点。因此,我们需要将研究重点转移到运用互联网+深入挖掘现有数据、资源的最佳整合办法和优化配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作用。
二、互联网+大数据助力高校资助工作可行性分析
(一)互联网+有助于转变资助思维
传统高校贫困生管理以文本或超链接的形式呈现,而以大数据平台的管理手段,可利用图表、视屏、定位、关键词搜索等策略,及时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多方面信息,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正是因为有了海量的数据,才得以使得我们不易受偏见的影响,运用大数据的相关分析方法能够更快、更准确的预测,确立贫困生资助工作未来努力的方向。
(二)互联网+有助于全面掌握资助信息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可以利用校园一卡通、图书卡、手机话费、网络社交平台等数据资源,持续观测到贫困生经济状况的变化。在数据采集来源及应用上大数据实时釆集,面向所有个体可以更好的实现过程性、全面性管理。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的教育研究中,能够在自然状态下记录被试者的日常学习行为表现,因此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研究者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真正的学生,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
(三)互联网+有助于实现资助全覆盖
大数据应用的对象是全部数据,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一言一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可以被量化,用数据记录下来。不同于传统数据应用范围的随机样本或者随机分析法,大数据应用范围是全部样本、所有数据,数据量巨大,可以获得更加精确、有代表性的结果。拥有全部或几乎全部的学生数据,贫困生资助工作人员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横向纵向观察比较学生数据的方方面面,实现个性化精准管理。
(四)互联网+有助于拓展资助功能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大数据能够提供大量学生的成绩数据、消费倾向、作息时间以及心 理数据等,合成不同主题需求的高校贫困生管理数据模块,有助于拓展资助功能。借助于现 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运动计算机、智能手机以及各种电子便携传感器可以更好地记录学生 生活、学习、消费、休息、心情等,从而使教育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生。贫困生可根据自己兴趣及时间安排选择兼职岗位,一方面减轻贫困生经济压力,另一方面给贫困生未来就业提供工作经验,自足贫困生的现状,兼顾其未来工作、生活的发展,实现贫困生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喆.新形势下中国贫困新趋势和解决路径探究[J].国际经济评论,2016,06:47-62.
[2] 莫光辉.大数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及实践创新[J].求实,2016,10: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