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ASM反舰导弹发展综述

2018-02-12 13:33刘昕
青年与社会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反舰导弹

刘昕

摘 要:反舰导弹在各国的军事发展战略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现代海军装备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美国LRASM反舰导弹由于其突出的性能表现因而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文章系统地介绍了LRASM反舰导弹的发展历程,分析探讨了其技术方案,并總结概括了该武器的打击能力。

关键词:LRASM;反舰导弹;海军装备

未来海上反舰导弹将朝着精准打击、快速打击、高效智能打击的方向发展,以应对复杂的作战环境。LRASM(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研究项目是由美国国防部和海军共同发起的、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型远程反舰导弹项目。美国海军装备该类型导弹,势必对别国的海军战舰和航母构成重大威胁。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军事强国非常关注此类远程快速打击武器的发展情况。

一、发展概况

2009年,美海军和国防部与世界著名的军火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进行了合作并确定第一阶段合同。目的是要进行新一代反舰导弹的研发,由于该导弹具有远程攻击性,故命名为LRASM。项目由美国两个部门共同作为出资方,分别是专门负责美海军海上事务的海军研究办公室以及专门负责军用高科技产品研究的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导弹和火控分公司负责LRASM的初期的方案制定和开发工作。2010年,研发方洛马出台了首阶段的导弹设计方案。在所给的两套方案中,按导弹速度分为亚音速隐形反舰导弹和超音速反舰导弹,分别命名为LRASM-A和LRASM-B。

2011年1月,该项目进行到第二个阶段。在新的2.18亿美元合同中,确定了进一步的研究计划,重点进行对两类LRASM的开发和测试。在该阶段要完善之前的方案,并确定其传感器系统。另外,还要对其重要部分进行严格的评审。按照计划,将在大约27个月的时间内对A类型完成两次空中试验。该试验来主要是用来测试该型号导弹是否能够很好适应其海空军的飞机。另外,他们还对B类型导弹进行了多次的垂直发射,用来测试在舰艇上的适应性。2012年1月,在评估中确定了A方案,并在考虑风险性后淘汰了B方案。因此,目前所指的LRASM导弹就是LRASM-A,如图1所示。

在2012年5月,进行了LRASM导引系统测试(由航空测试机搭载进行)。2012年10月1日,续订的合约中确定了下一步任务为LRASM-A空射版本进行降低风险的相关研究。其中包括抵抗电磁干扰的能力以及确保能从MK-41垂直发射器发射的能力。

在2013年初,对LRASM进行了飞行测试。2013年3月5日的合约中提出了继续进行空中试射试验,另外在合同中还增加了地面的试射试验。截止到年底,一共进行了3轮试射(其中一次由B-1B轰炸机发射),随后在2014年又进行两轮地面发射。在2013年6月3日,由美方公开的对外消息中获悉,LRASM的无动力模拟弹已经成功进行由MK-41垂直发射系统的测试,连续四次发射都获得成功,这属于LRASM降低风险测试的一部分。测试中,模拟弹在所要求的实际速度下,能够成功冲破配合MK-41的导弹存储密封罩。据披露的测试中结果,LRASM其结构、前端传感器和弹体表面涂层都没有被损伤,成功展示LRASM垂直发射的可行性,大大降低后续发展的风险。在2013年9月中旬进行了又一轮发射测试。此次使用了MK-41发射器,且在模拟弹上增加了VLA的MK-114助推火箭。在2014年上旬完成LRASM整合到MK-41所需的所有界面与功能;2014年1月的演示中,洛克希德·马丁展示依靠现有的舰载武器技术,就能将LRASM整合到船舰的武器系统中(使用MK-41垂直发射系统、VLA的MK-114助推火箭、改进战斧导弹射控系统来控制)。2014年下半年,LRASM进行两次由地面MK-41发射的测试,包括LRASM全功能测试。

2014年3月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再次拿到的合同。总数额1.75亿美元的合同用来继续进行该远程反舰导弹的研究工作。同时,本次合同确定了该导弹项目迈出了技术示范阶段,并正式转入美国海军军事武器行列。

2017年,LRASM进入了生产和试验阶段。该项目在美国海军的积极推进下,有了LRASM的第一批生产合同。该型号确定为AGM-158C,因此,AGM-158C也就是LRASM-A发展的成果。目前所确定的是第一批23枚远程反舰导弹将装备于美军,双方初步确定的日期为2019年9月29日。

二、技术概述

在近年来不断的试验中表明,该导弹正不断地走向成熟。LRASM作为新型远程武器,能够在多平台上进行发射,可以弥补近年来美海军远程反舰导弹的空白。LRASM在设计上的特点使其具备良好的隐身性能。在导引系统上,没有采用主动雷达作为探测的唯一手段,被动式探测使敌人不能使用电子接收装置(ESM)提前检测到;外表上,得益于采用了RCS的形状设计,使其雷达散射截面减小,且导弹外表面涂有一层新型雷达吸收材料,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被敌方防空系统发现的距离,这对于突破敌方的防御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射程上,远程的显著特性使得美军在海上作战中不需要近距离靠近敌军便能够实施打击。

参数

弹长:4.27m

弹径:0.55m

弹重:1020kg

翼展:2.4m

射程:796.4km以上

战斗部:一次性搭载454公斤侵彻/爆破多用途战斗部

制导方式:GPS/INS+多模导引头+数据链

动力系统:涡喷/涡扇发动机

发射方式:MK41垂直发射系统、B-1B、F-35高机动性发射平台

三、LRASM武器性能分析

LRASM已在最初的空射型发展到了多平台的应用版本。基于美军现有导弹发射系统,其从最初的空基型迅速发展为基于MK41的海基舰载武器也不足为奇。在2016年7月16日的试射中再次表明了它的这种跨平台适应能力。至此,对LRASM的试射已进行了三轮。由此,也使其被外界广泛认作为取代战斧的武器。

美国五角大楼在2009年提出了“空海一体战”概念。其目的旨在增强在亚太地区的战斗力。2015年,美海军针对亚太地区提出了“分布式杀伤”,并显示出对提高战舰能力的需求。顯然,LRASM的发展对弥补在亚太地区存在的“距离”上的短板有着重要意义。美国对LRASM寄予厚望,他们把该武器作为未来海军的核心装备之一。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判断,LRASM是美国战略转型期的核心发展装备。

这里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一步分析LRASM的作战能力:

(1)远程快速打击。美国研究新一代远程反舰导弹LRASM,以应对地方远程防空系统,其600千米以上的打击距离,确保了对远距离海上敌对目标的摧毁能力。这也是美军打破“地区否认/反干预”战略的重要手段。弥补了近年来美军远程反舰导弹的空缺。随着该类导弹的发展,将对美国在第一二岛链的战略布局有较大影响,使得美军在战略威慑手段上有了更多选择权。另外,美军LRASM亚音速设计方案,技术上相对成熟,具有较强的末端机动性能,使其更具隐蔽性,不仅躲避了中程防空导弹的拦截,同时缩短了地方近防系统的反应时间。同时,其一次性搭载454公斤侵彻/爆破多用途战斗部,足够对现代航母构成威胁。

(2)精准打击。LRASM导引系统整合了多个先进模块。其中包含了BAE System美国分公司整合研发的多模式感测器(包括红外线热影像仪、雷达射频传感器、宽频电子截收装置)、双向资料链以及抗干扰强化型GPS接收器,系统包含一个先进惯性导航系统,能在GPS信号被阻断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远程自主飞行产生的误差,并以新型雷达高度计精确地保持掠海飞行高度,其导引决策系统也拥有更加智能与更多的作业模式。LRASM制导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识别目标形状的能力,才能正确识别海上多艘船舶的预定目标,避免误撞无辜民用船舶或其他二次目标。2013年的试验中,在末端制导时采用了自主导航,并成功击中了目标。高精度的自主导航定位和目标识别技术,在LRASM打击的准确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3)突防能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武器装备系统尤其是侦查系统非常重视当今先进信号检测技术的重要作用,然而导弹为了躲避雷达、红外系统等探测,势必要采取一定的反侦察措施。LRASM采用低雷达截面积的设计方案以及不发出主动电磁波等特性,使得敌方难以即时探测,敌方船舰为了预防LRASM攻击,舰上的防空相关雷达必须运作,而这种行为却把自身位置暴露给了LRASM。另外,导弹海上突防主要利用了地球曲率对防御系统的限制,飞行高度和导弹突防的概率有着及其密切的联系。导弹掠海飞行高度在一定高度下时,现代舰载防御系统的拦截存在很大的困难。在LRASM设计初期,就进行了掠海飞行试验数据采集。因此,LRASM亚音速掠海飞行能力在提高其突防概率上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发展高速远程反舰导弹是美国海军近年来的重要战略之一。随着近年来军事大国海上防御系统的发展,美军表现出强烈的装备具有远程打击能力的反舰导弹的愿望。在对LRASM分析中可以看出,该系列的隐蔽性以及远程快速精准打击能力突出。因此,高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导弹的先进推进系统、自主导航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目标识别等技术的成熟将对该种类导弹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洪兴.LRASM增加对地攻击能力[J].现代军事,2015 (07):17.

[2] 刘晓明,宋怡然.美国远程反舰导弹(LRASM)完成首次试射[J].飞航导弹,2013(11):8.

[3] 沉舟,车易.洛马公司成功试验远程反舰导弹Mk41垂直发射系统接口[J].飞航导弹,2014(03):1.

[4] 壁千刃.反舰导弹“超音速”与“亚音速”路线之争[J].环球军事,2017(12):44-46.

[5] 李洪兴.LRASM增加对地攻击能力[J].现代军事,2015 (07):17-17.

[6] 吴日平.反舰导弹未来路在何方[J].航空世界,2017(08): 66-71.

[7] 姚保寅,李浩悦,张瑞萍.人工智能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7(05):46-51.

猜你喜欢
反舰导弹
基于排队论的水下预置反舰导弹部署优化
反舰导弹类型的Bayes-可拓识别模型
苏-57歼击机将装备新型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二次攻击可行性研究
水面舰艇齐射反舰导弹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反舰导弹饱和攻击模型
反舰导弹战斗部破片对不同材料舰船结构的毁伤研究
反舰导弹导引头仿真试验电磁环境模拟方法研究
基于动态贝叶斯的反舰导弹弹型识别
海军反舰导弹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