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娟+边德志+许兰+史卫红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患者,以该院健康体检人群50名为对照组,分析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 反应蛋白、C 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组中不同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 反应蛋白、C 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 反应蛋白、C 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 反应蛋白、C 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该文认为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生,会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 反应蛋白及C肽水平指标可以较好的预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行上述指标的筛查。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临床指标;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b)-0159-02
近年来,糖尿病在中国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占60%以上,大多数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起病隐匿,待有临床症状出现时,已经提示神经病变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性改变[1]。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神经内膜缺氧、缺血等。肌电图检测是提示神经病变的直接证据,但是测定方法复杂,不利于基层医院推广[2]。目前有研究提示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 反应蛋白及C肽水平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该文拟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月该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患者,以该院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该院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4±8.1)岁。对照组男27名,女23名,平均年龄(54.1±9.2)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①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相关的诊断标准。②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③病史资料完整。④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3 测定方法
1.3.1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24 h 波动幅度在1个血糖标准差以上的血糖波动总和, 采用波动峰值与谷值的差值,计算出血糖波动幅度,所有血糖波动幅度的平均值为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1.3.2 实验室指标 采取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无锡欧普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测定,C 反应蛋白方法为散射免疫比浊法。C 肽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采取ELISA法测定。
1.4 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 反应蛋白、C 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组中不同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 反应蛋白、C 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s),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 反应蛋白、C 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 反应蛋白、C 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 反应蛋白、C 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不同周圍神经病变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 反应蛋白、C 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为长期渐进性疾病,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在发病20~25年后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高达15%~25%,下肢截肢的风险高达11%。如何早期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评价,成为降低患者足部溃疡及截肢风险发生[3]。以往研究指出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一定联系,但是随着糖尿病的加重,使得相关性出现下降。同样在2012年3项大型糖尿病临床试验ADVANCE、ACCORD和VADT 结果公布一致提示:强化降糖并未能有效降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4]。那选择何种指标来判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机体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病理损伤程度成为该文研究的重点。该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 反应蛋白及C肽水平存在差异。
1998年,美国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确定了控制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1970年,国外学者首次提出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概念,作为反映糖尿病患者单日内血糖波动的重要指标。并指出,控制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为代表的血糖波动是血糖管理的重要内容[5]。2006年,还有学者[6]研究发现明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能体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波动的“金指标”,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高度相关。可能原因与高水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能引起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神经髓鞘蛋白代谢。此外还有研究指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会造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活性降低,造成胰岛素缺乏。美国研究者也指出糖尿病疾病控制评价从血糖转向胰岛素缺乏 的全面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工作已证实C 反应蛋白与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甚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初期,C 反应蛋白异常发生率就已经增高[7]。上述结论奠定了C 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金标准。C 肽水平高低对 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保护性作用[8]。C 肽为胰岛β 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指标,具备激素的特征。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 协会指出C 肽水平提高能够能改变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C 肽水平的下降会促进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该文认为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生,会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 反应蛋白及C肽水平指标可以较好的预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行上述指标的筛查。
[参考文献]
[1] 周健,贾伟平.血糖稳定性的意义及临床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0):2154-2157.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3(6):54-109.
[3] 李宏亮,杨文英.67 届美国糖尿病大会热点回顾[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2):7-9.
[4] 王桂侠,李广仁,刘立,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病理及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5):277-279.
[5] 王永闯,肖兴军.氧化应激在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6,23(1):73-74.
[6] 姜涛, 宋秀霞.波动性高血糖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1):54-56.
[7] 刘引莲,郭军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498-499.
[8] 王莉梅,张东铭.2 型糖尿病患者高 Hcy 血症与周围神经病变关系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17):33-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