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桃 张和
山茱萸育苗地宜选择在背风向阳、土层深厚、中性或微酸性、肥沃、灌排水方便的壤土质或砂质缓坡地或平地。
入冬前深翻育苗地,深度以30~40 cm为宜。冻晒。临播种前7~10天再翻耕,每亩施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000~5000 kg。
3.1 选种 寒露前后,在山茱萸果实成熟采收时,选择15~20年生、树势健壮、冠形丰满、果多果大、抗逆性强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采集粒大肉厚、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进行选种。
3.2 种子处理
1)漂白粉浸种。采果后将果实晒3~5天,待果皮柔软后挤出种子。1 kg种子取用漂白粉15 g。先将漂白粉放入清水内搅匀,完全溶解后再放入种子,注意水面要高出种子12 cm。每日用木棍充分搅拌4~5次,将漂起来的果皮果肉、漂浮的种子捞去扔掉。3~4天后,山茱萸种皮外壳的油质会被腐蚀掉,此时可将种子全部捞出,在清水中反复搓揉,除掉果肉,至果核发白、显出果棱线时捞出。再用清水冲洗几次,放通风处晾干,拌入草木灰,即可播种。
2)沙藏。11月上旬,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背风向阳处挖一条浅坑,坑宽1 m、深30 cm,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将种子与干净湿润的河沙按1∶3的比例混合进行沙藏。沙子湿度60%~80%(手握能成团,一触即散)。将拌好的种子放入坑内,厚30 cm左右,然后覆土(高出地面20~30 cm,以防积水)。为保持湿润,最外层再用稻草覆盖;为通气,坑中每隔1~1.5 m插1束草把。来年3月初,当有40%~50%的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3.3 播种 春季播种一般在春分前后进行,将已萌发的种子挑出播种。播前在畦上按25 cm的行距开深5 cm左右的浅沟。每畦播3~4行,按照每3 cm有1~2粒的要求均匀撒入播种沟内。先覆盖3 cm厚腐熟过筛的土杂粪,再覆土至沟平。播完用洒壶浇透水,上盖草帘防晒保墒。
秋季播种一般在8月至11月上旬进行。按行距30 cm开沟,沟深5 cm。将去果肉的新鲜种子拌以2~3倍的干净湿润河沙条播在沟中,然后覆土2~3 cm厚,用洒壶浇透水,并加盖一层草帘。
3.4 苗期管理 出苗前后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松土除草和防治病虫害,同时加强肥水管理。春播20天后开始出苗,出苗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早春干旱少雨时要及时洒水。在出苗率达70%时,利用阴天或傍晚分2~3次将苗床上的草帘揭去。间苗分2~3次进行,幼苗长至10 cm高时按株距15 cm定株。
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追施氮肥2~3次,每次每亩施尿素2~3 kg。6月底、7月初按每亩20~25 kg的量追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7—8月灌水1~2次,结合灌水每亩追施钾肥10~15 kg。9月用0.2%~0.3%磷酸二氢钾喷叶。入冬前浇透防冻水,并在树盘内施以土杂肥,确保幼苗安全越冬。
5月中下旬将性状优良的植株的带顶芽的1年生嫩枝作为插穗采集。将插条切成15~20 cm的段,上部保留2~4片叶,下部切成斜口,并用ABT生根粉50 mg/kg溶液浸泡半小时。随后按20 cm×8 cm的行株距插入腐殖土和细沙做成的苗床,插深12~16 cm,压实。浇足水,覆膜,保持气温26~30℃,相对湿度60%~80%。搭阴棚遮光。10天后即可生根。越冬前撤棚,浇足水。来年春即可起苗定植。
方法有芽接和枝接,生产上以芽接为主。
5.1 枝接 枝接采用切接法,成活率可达75%以上。冬剪时选择生长健壮、果多果大肉厚、无病虫害、20~30年生的山茱萸母株上的1~2年生生长枝作为接穗,沙藏,至来年春季2—3月取出嫁接。
选择长势健壮的1~2年生、根颈粗0.5~1 cm的山茱萸实生苗作为砧木。嫁接时先在距地面5 cm左右将砧木剪断、削平,选择较平滑的一面,用嫁接刀在砧木一侧木质部与皮层之间,即横断面上直径的1/5~1/4处垂直向下切,深约2~3 cm。削取接穗时,接穗上要保留2~3个完整饱满的芽,用嫁接刀从保留芽的背面向内切达木质部,再向下平行切削到底,切面长2~3 cm;再于削面背面末端削0.8~1 cm长的小斜面。将接穗的长削面朝里插入砧木切口,使双方形成层对齐密接,接穗削面上端露出0.2~0.3 cm为宜。用塑料条由下向上捆扎紧密。
5.2 芽接 芽接通常采用T字形芽接法,成活率可达80%。每年7—9月进行。砧木采用品种优良、长势健壮的实生苗。接芽从已经开花结果,且生长健壮、果大肉厚、无病虫害的良种壮龄母树的枝条上采取。在接穗芽的上方约0.5 cm处横切一刀,深入木质部,然后在芽的下方约1 cm处向上削,获取接芽。
最好在砧木的北面,选择光面横切一刀,然后从切口中点往下纵切一刀,使最终切口呈T字形,深至木质部,轻剥开树皮,将接芽插入T字形切口内。然后用透明塑料薄膜自下而上紧密包扎,露出芽眼。到第2年萌芽成活时立即解扎。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