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2018-02-12 17:58:06
畜禽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种禽用具雏鸭

(广东省新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广东 新兴 527400)

1 致病原

鸭病毒性肝炎(DH)的致病原主要是鸭肝炎病毒I型(DHV-I),其毒力最强。DHV具有较强的生化抵抗力,无论是高温、干燥、光照(紫外线)、常规消毒等均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其灭活,寄居于动物活体内的DHV对抗菌素作用呈不敏感表现,其适存环境条件是“低温高湿”、且寄居于有机物载体之中,尤其是在阴冷潮湿、粪污及潮湿垫料蓄积较多的圈舍中,其存活时间无限延长。在采光良好、干燥、清洁(污染程度轻)的养殖环境条件下,结合延长休养期(3月以上)、到位保洁消毒(3次以上)等有效措施,对于抑杀该病毒、降低本病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2 症状及诊断

2.1 症状

多发于低龄雏鸭,其中以7日龄以内雏鸭发病症状最为明显、危害最大、病死率最高(几近100%),7日龄以后抵抗力逐渐增强,7~20日龄病死率约为50%,20日龄以后的鸭群发病率、致死率逐渐降低。本病视诊检查无典型、特征性显症表现,常可见一些普遍性症状,比如:精神萎顿、食欲(消化)不良、扎堆、离群独处、嗜睡及昏迷、二便异常(排稀薄、水样、异色粪便)、轻度至重度神经症状(癫痫、共济失调、运动失调、角弓反张)等。剖解:肝和脾明显水肿、散在充血或出血,病程较长者肝脏发生质变(硬化、色变、坏死灶),肾脏轻度至中度水肿、色变,其他内脏普遍存在炎性水肿。

2.2 诊断

本病严重损伤免疫脏器(肝肾),继发感染增多,与多种混感综合征、败血症有较多相似症状,因此确诊必须采取实验室手段:①镜检,取病死鸭肝、脾等组织涂片,用瑞氏染色法染色后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②病毒免疫荧光试验,取新鲜病死鸭肝脏制作涂片、固定,滴加鸭肝炎病毒的荧光抗体染色,荧光显微镜下镜检,肝细胞内有颗粒状荧光,至此可以证明病死鸭肝脏被鸭肝炎病毒感染。③为进一步确诊,再取病死鸭肝脏组织制作悬液,加入青霉素钾处理,之后接种于9日龄鸡胚的尿囊腔内,鸡胚经5~6 d死亡,致死鸡胚表现为腿部和腹部水肿,尿囊液呈淡绿色,卵黄囊内容物黏稠,肝脏淡绿色,表面有淡黄白色的坏死斑点。

3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是发病鸭和其他隐性感染个体(带毒禽);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低温潮湿、高温高湿、空气污浊、环境重度污染、饮食源污染”等是导致本病传播流行的重要因素;易感群以30日龄以内低龄雏鸭为主,成年鸭具有一定抵抗力、多呈隐性感染过程(带毒,但不发病);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到两大途径侵入并构成感染发病,与发病禽近距离接触而感染致病是最为常见的传播途径;本病常集中于雏鸭孵化期发病,10日龄以内雏鸭发病率、致死率几近100%,病死率高低与日龄呈反比。

4 综合防治

4.1 预防

根据DHV的特点,加强各种防控措施管理:①源头管理重在抓好种禽(♀♂)检疫检验、早期劣汰阳性带毒个体,防止DHV隐性感染、带毒个体引入本场,这对自繁自养鸭场至关重要,健康种禽可以保障产出健康无毒的孵化用禽蛋,孵化期新生雏鸭感染发病风险大大降低。②种禽(♀)针对性接种DN活疫苗对于降低雏鸭感染发病率有积极意义,一般在种禽开产蛋前2~4周连续注射鸭DN弱毒苗2次(间隔15 d左右),可以保证雏鸭获得有效母源抗体保护而免于发病;种禽未经免疫的,其所产蛋孵化的雏鸭应在1~3日龄以内主动接种相关疫苗,获得母源抗体保护的雏鸭最好在10~14日龄也主动进行1次DH疫苗接种,其保护率高达80%左右。③重点保护30日龄以内高敏易感禽,实行严格的“禁入制”和“保洁消毒管理制”,主动消灭、控制传染源,切断任何可能的感染途径,易感群实行网养、笼养、专舍饲养等,尽量减少与污染源和中间传播媒介(携原体)的接触,最大化降低感染发病风险。④禁止从疫区购进鸭苗,禁止场外无关人员及车辆、用具等未经消毒随意进入育雏室,必须进入时严格执行全身衣物及足底消毒处理,禁止使用未经消毒的用具或将用具串场(舍/栏)使用。⑤鸭场重点区域及用具消毒首选5%火碱溶液、澄清石灰液,每周至少消毒1次;疫病流行期宜采取带鸭消毒,带鸭消毒首选0.3%过氧乙酸或氯制剂,至少消毒1次/d,连5~7 d。

4.2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10日龄以内发病雏鸭无实际治疗价值,建议作劣汰、扑杀、焚烧、掩埋等无害化处置。针对10~15日龄后发病雏鸭,有技术人员采用自场康复鸭血清和高免血清作注射治疗,效果较好;或采用鸭高免蛋黄匀浆(卵黄抗体)治疗病鸭,效果也不错;治疗期间建议给雏鸭混饮黄芪多糖或复方电解多维液,这对于降低雏鸭肝肾负担、提高治愈率有积极意义。

曹金伯.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与防控.当代畜牧,2018(6).

猜你喜欢
种禽用具雏鸭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养殖与饲料(2021年5期)2021-11-30 20:05:15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硒在种禽营养中的作用
人类最早的发明:生火与照明用具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四川蚕业(2020年2期)2020-07-10 03:14:48
信息化时代的种禽场管理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乡村科技(2016年22期)2016-11-05 02:14:58
聚焦生物安全
茶叶专用审评用具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