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禾埠畜牧兽医站,江西 吉安 343000)
山羊传染性脓泡是以患病羊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主要特征,俗称羊口疮。本病传染性强,羔羊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就会导致严重损失,是目前危害养羊业生产的主要病种之一。
各品种和性别的羊均可感染,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脓疱和痂皮内,当健康羊擦伤的皮肤、黏膜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残留地面上的病羊痂皮均可传染。主要危害3~6月龄羔羊,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发病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夏季节更多见。
患病羊初期嘴唇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丘疹从芝麻籽大至黄豆大小,继而成为水疱或脓疱,脓疱破溃后结痂,除嘴唇外,有些患病羊脸颊、眼角也发生脓疱和脓疱破溃后结痂,严重患者口腔黏膜发生水泡、脓疱和糜烂,以致采食、咀嚼和吞咽困难,病羊衰弱而死,成年羊一般不会死亡。
(1)根据患病羊的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2)与羊痘的鉴别:羊痘多为全身性的痘疹呈圆形凸出于皮肤,表面、中间凹陷呈脐状,界限明显,体温升高,全身反应严重。
(3)与羊溃疡性皮炎的鉴别:溃疡性皮炎主要侵害成年羊,病变为溃烂和组织破坏,痂下没有桑椹样的内芽组织。
先用1%聚维酮碘溶液清洗患处创面后用脱脂药棉擦干,再涂上2%碘酊+甘油(按1∶1混合)溶液;创面严重感染处涂红霉素软膏,2次/d。同时服用中药:金银花10 g、连翘7 g、大青叶8 g、板蓝根15 g、黄芩7 g、桅子7 g、葛根7 g、牛蒡子7 g、玄参7 g、蝉蜕5 g、白芷7 g、甘草5 g(本中药方剂量为1头10 kg患病山羊1 d内服量),分早、晚各水煎1次待温凉后灌服,连用5~7 d即愈,溃疡面感染严重者,结合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稀释青霉素、头孢噻呋钠等抗菌药物肌肉注射。
2016年4月11日9时许,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案前村委会冻洁头村王寿成前来求诊,主诉:3月29日,本人从吉安县官田镇陈某羊场购买93头波尔山羊回来饲养,4 d前发现3头小羊嘴唇部皮肤有小丘疹,12 d后出现水疱、脓疱,至11日早晨共有6~7头羊发生相同现象。症见:6头羔羊、1头成年羊嘴唇部皮肤和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绿豆或黄豆大小丘疹、水疱、脓疱,痂垢等病变,个别患病羊面颊部少量脓疱,心跳、呼吸、大小便正常,体温正常或稍偏高,吃草时小心翼翼,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初步诊断为传染性脓疱病。即开具中药:金银花70g、连翘50 g、大青叶60 g、板蓝根100 g、黄芩50 g、桅子50g、葛根50g、牛蒡子50 g、玄参50g、蝉蜕35 g、白芷50 g、甘草30g,令畜主按上述方法水煎后分别灌服及采用聚维酮碘溶液清洗患处创面后,涂上2%碘酊+甘油混合溶液,其中有2头创面严重感染者涂红霉素软膏,2次/d,同时,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稀释青霉素钾按6~8万IU/(kg体重)肌肉注射,连用6 d痊愈。
随着吉安市草场资源越来越丰富,山羊养殖户逐年增加。笔者认为:防治本病的关键措施有如下几点。
(1)严把产地检疫关,勿从疫区购入羊或畜产品,新引进的种羊要隔离观察半个月,证明健康无病,并经预防接种产生免疫抗体后方可合群饲养。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尽量避免饲喂有芒刺的草料或到有刺植物较多的山坡放牧,保护羊的皮肤、黏膜勿受损伤。
(3)做好栏舍周边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定期用菌毒敌、聚维酮碘溶液进行带羊消毒。
(4)接种羊传染性脓疱弱毒疫苗,每半年免疫注射1次。
(5)本病病原体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利用中药清热解毒,解肌透疹,配合西药抗菌消炎,治疗见效快,治愈率高。
温富勇,王国良,于桂芳,等.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J].当代畜牧,2005(4).
[2] 王内贵,常永成.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4(6).
[3] 闫喜军,卢金明,王艳华.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治疗[J].养殖技术顾问,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