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县德胜镇畜牧兽医站,黑龙江 青冈 151621)
奶牛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0℃~16℃,当温度超过27℃时,采食量下降,温度超过30℃时,采食量明显下降。
炎热夏季,环境温度高,奶牛采食量下降,摄入的营养不足,影响奶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热应激限制了甲状腺功能的发挥,致使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产奶量降低。据资料报到,当气温从25.9℃上升到28.6℃时,产奶量下降25.4%。温度超过32℃时,产奶量明显下降,减产3%~20%。
奶牛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首先满足生命需要,其次是生产需要,最后才是繁殖需要。当受到热应激后,营养不足,会造成卵巢发育静止,引起卵巢周期不规律,发情频率明显下降,据资料报到,当气温在25.9℃~28.6℃,牛的受胎率下降33.3%。
热应激奶牛瘤胃微生物活性受到影响,消化率降低,体内激素代谢发生紊乱,体内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造成代谢机能紊乱,影响奶牛健康生长。
选择在通风良好处,采用绝热性能好的材料建屋顶,以减少热量辐射。屋顶设有排气孔,在舍内安装大型换气扇或风量较大的风扇,加速舍内气流速度,有利于牛体散热。白天夜间都要送风,夜间牛体温和气温的差异相对较大时,可缩短送风时间。
舍外凉棚一定要建在通风良好处,四周用立柱支撑,凉棚顶部用石棉瓦建造,涂上反射率高的涂料,减少太阳辐射热的吸收,以南北长轴较好。在舍内安装喷雾设备,最好和送风扇一起安装。实施喷雾和送风,能显著促进牛体热的散发,散热降温效果好。根据实际设定喷雾时间,喷雾时间过长,浪费水易造成湿度过大,一般喷雾时间为30 s,充分冲湿,风扇吹5 min,2~3次/d。
夏季日粮浓度要高,体积要小,尽量满足个体营养需要。增加适口性好的优质粗饲料喂量。选择温度较低的夜间增加饲料喂量。炎热夏季,由于奶牛呼吸和排汗次数增加,引起矿物质不足,所以应增加钙、镁、磷、钠、钾的喂量,钾可占日粮干物质1.3%~1.5%,钠0.5%、镁0.3%。夏季日粮中每头增加钾100~115 g/d,可使奶牛热应激导致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牛舍通风良好,卫生干燥。湿度控制在80%以下,否则影响奶牛蒸发散热。降低饲养密度,促进空气流通。
夏季饮足清洁饮水,最好饮用10℃的温水,水里适量加点盐。饲喂饲草时,多次饮水可增加采食量。据资料介绍,日产奶30 kg的奶牛,热量产生是干奶牛的3~4倍,是低产牛的2~3倍,体温容易升高,影响受胎率。所以,在繁殖上应当避免奶牛在夏季分娩,分娩和热应激双重应激对奶牛危害较大。
当奶牛处在寒冷环境下或者季节变换时,容易发生冷应激,造成奶牛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如易患感冒、肺炎、乳房炎、副伤寒等疾病。
在寒冷环境下,为了抵御寒冷的侵袭和生产性能发挥,自体需产生更多的能量,能量来源于食物,导致采食量增多。食物中获取的能量先用于维持体温,然后用于生产。如果饲料营养不全,产奶量会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
北方冬春季节是牧草枯黄期,缺少青绿多汁饲料。粗饲料以切短的玉米秸秆为主,饲料品种单一,品质较差,日粮营养失去平衡。一些奶牛户用增加精料饲喂量来提高产奶量,极易发生瘤胃酸中毒,再遇冷应激,造成奶牛发情滞后,发情不明显,配种受胎率下降,容易出现产后胎衣不下,产后瘫痪等疾病发生。孕牛在冬季受到冷应激,免疫力下降,加之天气寒冷,气温低,牛舍、运动场结冰路滑,易造成奶牛滑倒,导致流产,甚至骨折。
牛对寒冷非常敏感,在寒冷的冬季,牛舍温度低,奶牛要不断增加能量消耗来御寒,维持正常体温。在-10℃时,产奶量下降6%,在-15℃~-30℃,产奶量急剧下降甚至停止。所以设计牛舍时墙体要厚,舍顶要使用保温材料。深秋要对牛舍检修,将漏洞堵上,牛怕贼风,防止患感冒和风湿病。窗户和门用厚塑料布封好。注意通风换气,中午气温较高的时,打开门和天窗,放出有害气体。防止乳头冻伤冻坏,产后奶牛舍外运动时戴上棉护乳罩。
饲料全价,合理饲喂。饲草饲料品质要好,科学搭配,合理饲喂。冬、春季节饲喂青贮饲料提高产奶量,有利于母牛发情。冬季精饲料比正常饲养标准增加10%~15%。为防止奶牛感冒,在日粮中加预防性药物,如板蓝根等。同时添加亚硒酸钠,增强机体抵抗力。饮水清洁充足,不能饮冷水,最好是饮15℃~17℃的温水。
多数奶牛冬季处于妊娠期,管理不当,奶牛拥挤滑倒、或者发生冷应激,或者放牧中急赶猛转等都会造成外伤、流产或出现死胎。中午阳光充足时赶到运动场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张贵林.奶牛养殖致富诀窍[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