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广汉市农业局,四川 广汉 618300)
村级动物防疫员(下文简称“村防员”)队伍是我国动物防控体系的基础[1],对保证我国动物卫生安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随着养殖业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村防员队伍建设问题越来越突出。
广汉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侧,全市幅员面积538.28 km2,辖18个乡镇,183个自然村。目前,全市共有村防员70余人,主要由乡村兽医和改革分流人员构成,其中60岁以上25人,占35.71%;50~60岁28人,占40%;50岁以下17人,仅占24.29%。
目前,我国没有标准的村级防疫管理模式,不同县市管理方式差别较大。广汉模式为村防员与乡镇政府签用工合同,乡镇兽医站负责日常管理和使用。
村防员工作频率高,每年要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工作;免疫动物和疫病种类多,要完成猪、牛、羊、鸡、鸭、鹅、犬等7种动物和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禽流感、新城疫、小反刍兽疫、狂犬病等7种疫病免疫;同时还要协助开展疫情排查、政策宣传等防疫工作。工作量如此之大,村防员劳务补助却极少,每村每年仅3 000元防疫补助,与当前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甚远,难以吸引年轻人加入,导致村防队伍青黄不接,艰难维持。
村防员工作中极易被动物咬伤、踩伤、刺伤,也易发生交通意外,但村防员缺乏有效的意外伤害保障,难以承受意外事故。
全市村防员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上占75.71%;文化程度低,初中文化以下占到76%。大多村防员未经过系统专业学习,防疫意识陈旧,操作粗放、对动物不友好时有发生,易引起人与畜、畜主的矛盾。
部分村防员兼任村长、队长等职务,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还有大部分村防员承担防疫、诊疗两种矛盾角色,防疫好疫病少,诊疗少收入少,这给村级防疫工作带来极大隐患。
村防员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其本质在于防疫经费短缺,建议地方政府加大经费和政策的支持。充足的经费保障有利于稳定村防员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吸引年轻兽医人才,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各地可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开展村防员技术轮训,组织防疫技能比赛,增强责任心和职业认同感,使之成为一支信得过、用得上的防疫队伍。
本着因地制宜、按需设置、明确责任、注重素质、择优选用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分片公开招录。村防员与乡镇政府或村委会签订用工合同和目标责任书,开展工作考核并与待遇挂钩,以提高村防员工作质量。县级兽医主管部门健立村防员进出动态管理机制,对不适合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不再聘用。
随着养殖业发展和政府职能职责转变,村防员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政府需积极鼓励、引导村防员、兽药饲料经营者、诊疗机构、规模养殖场等人员和机构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政府则通过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实现养殖场户防疫工作全覆盖,根本解决村防员问题,同时实现政府监督和指导服务职能的转变。
尹锋,赵素华.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5):57.
[2] 张立娟.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讨[J].畜牧兽医, 2013(5):196.
作者简介:
钟钦卿(1986-),女,四川德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兽医微生物研究和基层畜牧兽医工作。
通讯作者:
吴云飞(1986-),男,重庆垫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疫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