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细红 徐勇飞 王羡欠 霍亚南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20%在农村,城市中的30%又集中在较大的医院。这种失衡不仅表现为城乡医疗资源占有的巨大差距,也表现在城市医疗资源的分布也不合理。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必然造成基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和“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远程会诊系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缓解看病难的问题。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于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国务院《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转变现有的卫生服务模式,惠及老百姓的健康服务需要。“互联网+医疗”模式将有助于推进分级诊疗、区域医学中心、社区养老和健康教育等医疗模式的变革。“互联网+医疗”主要分为医疗机构间远程医疗和面向大众的健康服务[1-2]。
2011年,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启动远程医疗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提出建设以江西省人民医院等3所省级医院为核心,连接80家县级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在江西省卫计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江西省人民医院于2016年建立省内首个省级远程会诊中心。2017年,《江西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0年)》再次明确了建设依托若干省直医院的高端远程医疗系统和覆盖80所县级综合医院的基层远程医疗系统,逐步建成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远程医疗系统,开展远程医疗活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力,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要求[3]。
鉴于此,江西省人民医院探索建立以远程会诊中心为主体,80家县级医院(项目建设单位)及医联体合作单位为依托,在平台实现、行业标准、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互联网+医疗新的服务模式,展现出区域协同互联网+医疗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深化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远程会诊中心积极制定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大力帮扶基层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活动,有效改善了群众就医等待、诊疗、费用体验。主要做法如下:
2.1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制定工作制度
根据深化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2016年上半年,在省卫生计生委的帮助与支持下,我院积极筹备建立了江西省首个远程会诊中心。为建立远程会诊管理运行的长效机制,建立远程会诊专家库,制定《江西省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工作制度(试行)》,对远程会诊对象、远程会诊分类、远程会诊流程、远程会诊管理、远程会诊责任认定等作出具体规定,为下一步全省范围内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2.2 明确目标、注重实效,推动远程医疗进程
为充分发挥远程会诊系统作用,推动医院与县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活动,在做好远程医疗会诊的基础上,江西省人民医院积极拓宽远程服务项目,升级远程医疗管理系统,增设护理会诊功能,不断完善远程会诊平台建设。两次下发《关于邀请与我院远程会诊实现对接的函》,积极邀请医联体成员单位及其他市县人民医院与我院远程会诊系统对接。2016年5月14日,我院与兴国县人民医院签署远程会诊协议并开展首例远程视频会诊,标志着远程会诊中心正式在省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工作。2017年3月10日,与中日友好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远程视频会诊,让江西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北京优质医疗资源。2017年8月11日,与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首例远程护理会诊,也是江西省首例远程护理会诊。
2.3 认真规划、积极探索,拓展远程服务项目
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医院积极开展远程手术示教、远程学术交流等远程医疗教学活动。2016年6月,心内二科借助远程网络直播平台成功开展第三届中国中部复杂冠脉治疗研讨会暨第八届赣江心血管疾病论坛,通过现场直播手术,为与会的同仁带去复杂冠脉介入手术的全方位展示,让没有到场的业界也可以在线观摩。2016年8月初,神经内科以远程网络为依托成功举办“江西省神经内科网络沙龙”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全省共有28家医院神经内科同行通过该平台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2017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及郑州中心医院成功举办GERD先锋—食管疾病远程病例讨论会议(南昌分会场),全国多家消化科医生参会。2017年10月18日,远程教学大课堂正式开课。
2.4 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网站、微信等媒介广泛宣传远程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2016年6月在省卫计委信息中心召开的全省远程医疗高峰论坛上向全省市、县医院介绍、推广江西省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工作。2016年9月,6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参加中国基层医院院长沙龙的院长和专家学者在修水现场观摩了江西省人民医院与修水县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实况。2017年7月,参加全省医联体建设现场会的170余名代表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现场观摩与基层医院的实时远程会诊。
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使医学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充分共享,推进分级诊疗,2016年我院建立了江西省首个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实现了“县级—省级—国家级”三级诊疗,上可与解放军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对接,下可与永新、修水、兴国、武宁、万年等县市基层医院对接,开展远程会诊(医疗、护理)、影像会诊和远程病理诊断等服务项目。截至2017年底,已经完成近150例疑难病例远程会诊,2000余例远程病理诊断,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让老百姓更为感受医改带来的实惠。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3.1 满足了病人特别是边远地区病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平台,“面对面”会诊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为患者节省看病时间的同时更为患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患者,在当地医疗机构,就能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享受到省级专家甚至北上广大医院知名专家的高质量服务,既节省了大笔就医费用,又免受了往返奔波之苦,优化配置了医疗卫生资源,满足了家庭和个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医疗服务需求[4]。
3.2 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远程医疗具有方便、快捷、有效等优势,不仅让边远地区的病人获得了更加便捷的医疗帮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学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的工作效率、能力和水平[5-6]。
3.3 提高了医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017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组建了全省最大的医联体,目前医联体合作单位达到80家。该院以推进远程医疗为医联体建设主要措施,增强医联体单位间的粘度,扩大相互合作力度,使医学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充分共享,创造符合江西省情的医联体新模式,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医院辐射力。
3.4 提升了专科护理水平
远程护理的实施,开辟了护理实践新领地,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专科护士通过远程设备将他们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实践经验用在远程护理,既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成就感与满意度,又提高了慢性病病人的疾病管理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
“互联网+医疗”时代,江西省人民医院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行远程医疗服务,架起了一条“县级—省级—国家级”三级诊疗高速通道,主要亮点和经验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4.1 率先开展远程护理会诊
江西省人民医院积极拓宽远程服务项目,升级远程医疗管理系统,增设护理会诊功能,开通糖尿病、静脉输液治疗、重症以及伤口造口四个护理专科会诊,积极探索开展远程护理会诊。2017年8月11日,江西省人民医院与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首例远程护理会诊,也是我省首例远程护理会诊。此次远程护理会诊赢得了基层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认可和赞许。
4.2 积极拓展远程服务项目
为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满足人民日常提高的健康需求,江西省人民医院积极拓展远程服务项目。该院先后开展了临床交互式会诊、多学科会诊、远程手术示教、远程大课堂等服务,极大方便了基层病人,切实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4.3 让患者看病享受“同城待遇”
积极与解放军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对接,让江西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北京优质医疗服务“同城化”待遇。
虽然我院在远程医疗服务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远程预约、远程监护和远程信息共享等远程医疗活动由于各种原因暂未开展。另外,现阶段我国远程医疗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收费标准等方面均有待于健全。目前各家医疗机构设备、信息系统不兼容导致医疗信息不能共享,短时期无法实现区域远程医疗单位相互开放、信息交换[7]。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够高则是影响远程医疗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现状与问题,提出以下建议[8-10]:
5.1 深度整合地区医疗资源,探讨新型运营模式
我国医疗资源总体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型城市,发展远程医疗服务目的是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建设一个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为核心,覆盖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形成一体化、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平台。建立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远程医疗服务运营模式,形成以龙头医院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模式,从区域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搭建人手,最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与县级医师培训和双向转诊相结合的远程医疗服务运行新机制,从而达到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水平和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形成的目的。
5.2 统一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完善远程医疗服务补偿机制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远程医疗服务能否快速、良好地发展,除了需要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专业的医务人员外,统一的收费标准与医疗服务补偿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要素。一方面,建议省里根据目前国内大医院远程会诊收费标准增加相应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并完善远程医疗服务补偿机制,为远程医疗服务长期开展提供保障。如临床点名及加急会诊、影像会诊(含病理、超声)、书面会诊、心电会诊等。另一方面,为提高远程医疗服务利用率,省里层面可以考虑将远程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5.3 完善远程医疗服务法律法规和标准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因此远程医疗极待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营方案和保障机制,以确保远程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发挥远程医疗应有的作用和贡献,以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议尽快制定我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组建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库,统筹规划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借助远程医疗推动分级诊疗。
5.4 升级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医疗信息无缝对接
目前,我国大部分区域远程医疗服务信息标准化滞后于市场实际。部分医疗机构在部分项目上的应用已初步实现数据标准化,如远程腔镜手术、远程影像图像传输等,但更多应用的标准化还需要完善,如医院运营信息、电子病历等。国内医院仍需要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使系统中设计和构建中间件接口服务器及其相关应用中间件软件实现多家医院医疗数据与影像数据中心的无缝连接,创建了一种基于数据共享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信息共享与管理”的新模式。这样的医疗信息系统可广泛用于远程会诊、远程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建立、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控、医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避免重复检查、提高医疗科研水平以及卫生管理和决策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一步,我院将按照省卫生计生委《江西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0年)》等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改善远程医疗服务中的短板、薄弱环节,进一步优化完善远程会诊平台和远程会诊流程,创新工作举措,推进远程医疗护理工作深入开展,探索建立覆盖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