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芳 赵延双 余 斌
陕西城固县地处亚热带北缘,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目前,全县柑橘种植约20万亩,蔬菜复种面积已经超过了18万亩。这些产业在大力的发展的同时,生产中不科学的种植方式造成的土壤障碍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在部分柑橘园和缺乏水利设施的蔬菜地,土壤障碍问题比较明显,导致作物生长缓慢、品质下降、病虫害加重、化肥效果不明显、生产成本增加。这是长期的掠夺式用地、种地及不科学施肥造成的,不及时进行修复,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土壤出现问题后,土壤外观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变化。
1)土壤变色。经过耕种的土壤会形成特定的土壤颜色。有的问题土壤,会出现局部或是整体的不正常红色,这种红色明显不同于周边的土地颜色,缺乏灌溉条件的蔬菜地特别容易出现这种红色。还有一种土地,会出现白色,大雨过后或在浇过水后,土壤表面会出现一层薄薄的霜状物,而使土壤显白色。
2)土壤变硬。土壤表面板结形成一层硬壳,特别是雨后天晴,太阳一晒表面就龟裂,土质生硬,表层没有疏松感,深耕感觉土地僵硬,费力不易耕作。
3)土壤“变死”。良好的蔬菜地土壤,自然情况下翻开耕作层后会发现,整个耕作层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微型“世界”,肉眼可见的就有各种植物的根须、蚯蚓和其他的生物体,而有问题的土壤很少有或是没有这些,显得缺乏生机。这种土壤,内部的生态系统是不健全的。
1)土壤环境中酸碱度失衡。土壤是一个气、液、固三相溶合的综合体,在液相环境中,溶有以离子形式存在的钙、镁、磷、氮、钾等各种营养物质,并形成了一个酸碱度相对平衡的缓冲溶液。大量使用生理酸性化肥后,超过了缓冲溶液的平衡能力后,土壤溶液就会呈现明显的酸性。在酸性环境中,土壤中的铁元素活性增强,从固态转变为离子态,与土壤中的磷酸根等离子,形成了溶解度低的三价态铁合物,大量的磷酸铁等矿物积累就会使正常土壤变红。同时土壤环境中酸碱度失衡,增加了土壤溶液中盐分的浓度,大雨过后或在浇过水后,在水分蒸发过程中部分盐分会在土壤表面析出,而使的土壤颜色变白。
2)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中有多级孔隙,具有保水肥,透气、疏松土壤的作用。这种结构遭到破坏后土壤在内聚力的作用下就会变坚硬,同时保水肥、透气能力变差,变得不适合耕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酸性条件下构成土壤团粒结构之一的钙镁等多价阳离子很容易流失,团粒结构因缺乏钙镁离子而难以形成;二是大量使用氮肥,在不使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加速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使得构成土壤团粒结构之一的有机物缺失,难以形成团粒结构;三是过量的磷肥,形成难溶的磷酸钙和磷酸镁,从而降低钙镁离子的活性,土壤因缺乏钙镁离子而无法形成团粒结构。四是过量施用钾肥使团粒结构中的钙镁离子被置换出,造成团粒结构解体。
3)土壤生态系统性被破坏。土壤环境中酸碱度失衡、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后,土壤保温、保水、透气的功能消失,有机质变得匮乏,气、液、固三相溶合的这个土壤综合体,已经不能提供给包括蔬菜在内的各种生物需要的良好生长环境,整个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上面种植的蔬菜也就不能正常生长了。
1)树立用地养地结合的意识,科学用地。改变过去掠夺式用地、种地观念,恢复土壤系统,培肥地力。一是轮作换茬,在种植过程中因地制宜安排豆类、绿肥等需肥少的作物来养地,有条件的可以实行休耕。二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为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和良好生态系统提供基础条件。三是增施生物菌肥,通过人为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活化被固定的钙镁离子,提高钙镁离子活性,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重建良好的土壤微生态,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保温、透气的功能。
2)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一是测土配肥。偏施氮肥、磷肥、钾肥,都会加重土壤板结,在施肥前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再结合作物的需肥规律,制定施肥配方,确定所要施用肥料的种类、数量和施用方法,以此来减少过量施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施肥,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明显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残留对团粒结构的破坏。
3)多方并举,直接改良问题土壤。一是在酸化土壤中,施用适量钙镁肥、生石灰等,直接调节土壤酸碱度。通过施用钙镁肥、生石灰等碱性物质,肥料中的氢氧离子直接中和土壤中过量的氢离子;增补的钙镁离子,促进土壤中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板结。二是土壤深耕。由于土壤中毛细作用,过量的肥料以盐类的形成多积聚在耕作层表面,20 cm以下积累较少,通过深耕后,可以降低表层土壤盐分的含量。三是完善水利设施,创造灌溉条件。通过大水漫灌或是水旱轮作,将土壤中过量的酸和盐分排出,使土壤酸碱度恢复正常,降低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