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重庆府志研究*

2018-02-12 01:59:51罗秋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体例修志道光

罗秋菊

(西南民族大学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地方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内容多姿多彩,体例独创一格,它能反映出一个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情况,是我国独有的重要文献典籍。英国汉学家伟亚烈力曾这样评价中国地方志:“无论从它们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它们有系统的全面性方面来看,都是任何国家的同类文献所不能比拟的。”[1]

一、明清重庆府志的编纂和内容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简称巴和渝。也有山城、雾都之称。重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晚,因此地方文献资料也比较少。就目前来看,明清时期编修并流传下来的重庆府志共有6部,即明成化《重庆郡志》(残卷)、正德《夔州府志》、万历《三峡通志》、万历《重庆府志》(残卷)、道光《三省边防备览》、道光《重庆府志》。

(一)明代重庆府志的编纂和内容

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为了“工业永垂”,下令编纂地方志书。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重视修志,并提出“志之以为鉴戒,以为将来之验,有益于世教。”[2]明太祖曾命将天下州郡地理形势汇为一志,即为《大明志书》。明成祖朱棣也重视方志的编修工作,为此还颁布了《纂修志书凡例》来统一志书格式和体例。

重庆可知的历史上最早地方志是汉代的《巴郡图经》,除此之外,三国时期也纂有《三巴记》一书。据《文渊阁书目》记载,明朝初年曾有一册本《重庆郡志》、七册本《重庆郡志》、二册本《重庆府图志》,但因为刊行不多,因此流传不广。现今留存的大多遗失,就只剩下《重庆郡志》还存有残卷。

1.成化《重庆郡志》(残卷)

成化《重庆郡志》乃是成化年间巴县人江朝宗所纂。该志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特藏部,且现仅存五卷,即是长寿县卷、南川县卷、綦江县卷、江津县卷、永川县卷。

江朝宗,字东之,别号乐轩,先世河南光山人,后徙蜀之巴县。江朝宗乃是景泰年间进士,身居高位,同治《璧山县志》曾记载(江朝宗)著有《重庆郡志》。

从现存成化《重庆郡志》来看,它是以每个州县为纲,下设置建制沿革、地名、风俗、山川、户口、赋税、祠庙、学校、坛墠、名宦、人物等24个事目叙述。

2.正德《夔州府志》

正德《夔州府志》是正德年间夔州知府吴潜主修,通判傅汝舟主纂,是保留下来不多的巴蜀地区的明代府志之一,以前仅存宁波“天一阁丛书”之中。作为重庆地区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明代府志,也是重庆地区保留下来最早的地方志,其史料价值可以想象。正德《夔州府志》共分12卷,23细目,11万字。

其中有关城郭、街坊、邮驿、户口、田地,赋税等内容少见于其它文献,所附的地图也是重庆历史上方志中最早的方志地图,史料价值尤高。《夔州府志》序说明了吴公修志的缘由和始末:

“正德己巳,临川吴公潜显之以冬官郎衔圣天子命,出守于此。甫视事,即慨然以重修郡志为己任,乃延郡中有文学者,各诣所属十有二县,穷搜博采,而后考订正正焉。”[3]

由此可见,负责修志的主要是吴潜而之所以修志是因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万历《三峡通志》

万历《三峡通志》不仅是重庆地区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地方文献,不仅如此,它在我国地方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以一个自然地理单元为空间的地方志书。此书现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内。此志是明代万历年间归州知州吴守忠经过实地考察,参考明代楚蜀地方志编辑而成的。由于是自己出资刊印,故流传甚少,不见著录。本书共五卷,记录了三峡的异同、三峡中额设公署卫所和夔峡、巫峡、归峡的诗、歌、词、赋、记等内容。

此志不仅是我国少见的以地理单元为空间的地方志书,而且其开创了以实名考证、自然单元加诗文、附录分类陈述的体例,很有新意。从史料价值来看,附录中的岩洞搜奇、崩洪纪异、峡志杂录、守江集议、峡俗丛谈等内容是当时地方文献所不记载的内容,价值较高。

4.万历《重庆府志》(残卷)

万历《重庆府志》由张文耀和周嘉谟主修,邹廷彦主纂。该志现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善本部。全志86卷,今仅存64卷,缺失的正好是重要的舆地和经济方面的重要内容。万历《重庆府志》乃是以事目为纲,下系州县。

万历《重庆府志》中有20幅地图,它反映了当时重庆各县的一些地理情况,为我们研究重庆地理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除此之外,流传下来的万历《重庆府志》中,《事纪》和《外纪》卷也为我们探索重庆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如关于南宋蒙古攻占重庆事件以及明代重庆灾害情况等在《事纪》都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另外,《外纪》中也记录了关于重庆地区的一手资料,这些为我们研究巴渝地区历史提供了资料线索。

(二)清代重庆府志的编纂和内容

一般研究认为,清代是我国方志修纂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修志数量之多,修志范围之广,志书内容之丰,以及修志周期之缩短,均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4]

1.道光《三省边防备览》

清嘉庆年间的《三省边防备览》其作者是严如熤,这部志书是他“官山南二十余年,尝从事川楚边地于身所经历,僚友士民所博访”[5]而成的地方文献,主要有道光二年的来鹿堂本18卷本、道咸年间14卷本和光绪八年的三角书屋本。以三角书屋本来看,共有14卷,其目录涉及到舆图、道路、水道、险要、民食、山货、军制、策略、史论、艺文等。

《三省边防备览》的价值远远高于同时代同地区的地方志,比如其中关于道路、水道、险要等的记载远比地方志详明而实用,而民食、山货更是地方志没有或失之过简的内容,如关于梯田、冬水田、山货、木厂、盐厂、移民风情、伐木找箱等记载,对于研究经济史、交通史、环境史、移民史价值很大。

2.道光《重庆府志》

道光《重庆府志》为道光年间重庆府知府王梦庚主修,荣昌县教谕寇宗主纂。此志刊刻于道光二十三年,分成九卷53目,其目录大致分为舆地志、祭祀志、食货志、职官志、学校志、武备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

道光《重庆府志》是明清时期重庆地区保留下来卷帙最为繁大的地方志。该志编修时间长达十多年之久,积聚人力甚多,故志书不论从体例、史料、考证方面都较为佳善。如舆地志中关于救生红船的记载,山川志中关于关隘、城镇、津梁的记载,食货志中关于榷政、盐法、茶法的记载,武备志中关于团练的资料都尤为珍贵,是我们全面了解清代中叶重庆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文献。

二、明清时期重庆府志的体例

明清重庆府志取材大多较为广泛,资料比较丰富,而且与前志相比多内容广博,这为我们研究明清两代重庆地区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地理风貌、民俗民情、历史遗迹、地方文化变迁等,均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资料,并且这些资料很多都是正史中所没有的,刚好补充了正史的不足,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一)明修重庆府志的体例问题

明朝诏令天下编纂各地志书,每代帝王均十分关心志书的编纂。比如,仅洪武年间先后四次下令编纂一朝总志;明成祖朱棣诏令全国各地省、府、县、卫、所必须修志,并且从制度上规定了新修诸志的体例及内容。永乐十年(1412年)颁布了《修志凡例》,并详细规定了凡例的十七个门目。永乐十六年(1418年)又颁布了《纂修志书凡例》,它在十年颁布凡例的基础上对志书的门目类别进行了增删与整合,使凡例由原来的十七个门目增加到了二十一个门目。凡例不仅是志书篇目设置的主要蓝本,同时也是修志者搜集、编订资料的可资参考的规章制度,在修志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

实际上,成化《重庆郡志》和《夔州府志》以及万历《重庆府志》所采取的纲目体的编纂方式,基本上就是依托两部永乐修志凡例而来的。如现存部分成化《重庆郡志》有沿革、山川、土产、风俗、户口、学校、寺观桥梁、古迹、人物。很明显,所列门目基本都脱胎于永乐时期的《修志凡例》。万历《三峡通志》是一部以地理单元为空间的地方志书,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和《修志凡例》没有可比性,但其也开创了以名实考证、自然单元加诗文、附录分类陈述的体例,这在我国地方志中也是少见的。

在编纂体例的手法方面,上述三部志书除了承袭了前代及当时其它地区所修志书的通例外,也有不少的开创。比如成化《重庆郡志》采用以州县为纲,而更多方志大多采取以事目为纲的体例。又如成化《重庆郡志》里有的城堡、赋税,还有一些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题咏、记述目等,这些在凡例中都没有,是带有地方独创性的创新。《夔州府志》里的有关城郭、街坊、邮驿、户口、田地,赋税等内容也少见于其它文献,具有特殊性。万历《重庆府志》中的“图考”、“事纪”、“外纪”等内容在《纂修志书凡例》中没有规定,这些都是继承的旧方志纲目。

(二)清修重庆府志的体例问题

从清代几部广州府志的凡例及参与者所撰序文来看,清代所修的几部府志也明显受到明代凡例的影响,结构方面相差无几。明代永乐十六年(1418年)颁布的《纂修志书凡例》中规定一部方志必须包括的类目,这些内容道光《三省边防备览》和道光《重庆府志》基本上都有。当然,在遵循通例的基础上,清代重庆府志也根据重庆地域特色做了某些极富地方色彩的创置。比如道光《三省边防备览》中的卷二、三道路考,就是因为重庆为山城,其山川险要、道路险峻,因此详细的记录了每个省的道路以备不时之需。清代两部重庆府志在体例方面的特点:清代两部府志在体例上更加完备。清人重视方志体例,于志体多有研求。清代方志有方舆,有建置,有食货,有职官,有选举,有灾祥,有艺文。比如道光《重庆府志》就可以看出来清代重庆方志普遍比明代所修方志部头更厚重,内容容量更多,涵盖范围更大。

三、明清时期重庆府志的史料价值

明清时期所修重庆府志的编纂基本是在当时社会修志的大环境下进行的。所存凡例有助于我们了解明清方志的编修方法与原则,同时对方志学本身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明清重庆府志体例上基本遵循了永乐凡例,亦存有重庆的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明清府志为我们提供了自然地理史料

明清这五部重庆志书都记述了重庆的自然地理。成化《重庆郡志》分别记述了每个县的疆界、地名、形胜和山川的分布情况;万历《重庆府志》卷八记录了关梁和城郭;道光《三省边防备览》记录了每个县的道路。除此之外,成化《重庆郡志》和万历《重庆府志》还记录了明代重庆各县的乡里数目和名称。这些对于我们研究重庆的自然地理沿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于今天复原明代县以下行政区划也是十分珍贵的资料。

(二)明清府志为我们提供了农业生产史料

明清重庆府志里记载了田地划分和种作物以及土特产史料。《夔州府志》卷四记载了各县的田地总数量,卷三记载了每个县的农作物以及土特产,这为研究重庆地区的经济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三)明清府志为我们提供了政治文化方面的史料

明清重庆府志中记载了各个时期的一些政治情况。成化《重庆郡志》名宦和任务篇记载了当时的官吏和科举情况;《夔州府志》卷五记载了正德年间的重庆各县学校和书院情况,卷八记载了各县的名宦,还有当时的职官题名以及流寓情况;万历《重庆府志》记载了官表、官绩以及当时的选举情况;万历《重庆府志》和《三省边防备览》以及道光《重庆府志》都记载了艺文志,记述了当时的一些诗词和碑文等。这些为研究明清时期重庆的政治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

以上主要论述了明清重庆府志的结构体例及其价值,其意义不仅仅是研究这一时期重庆这一地区,对于考察当时全国方志,甚至于方志的总体特征都有一定的意义。

明清时期重庆府志先后经过了几次编修,仅现存六部。他们大多都是在政府的提倡下编纂出来的,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中央集权下进行意识控制和引导的作用,反映了特定时期重庆时期历史进程的产物。同时,每一部方志所描写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地理等各种内容都是对重庆最详实最真实的记录,具有很强的地方历史档案色彩和性质。总之,这六部志书对于我们而言,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为研究巴渝地区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线索。

猜你喜欢
体例修志道光
经我校教师为主体的修志团队六年努力“上海共青团志”项目成果顺利出版
青年学报(2022年2期)2022-05-07 09:43:14
一道光
注释体例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44
注释体例
南大法学(2021年6期)2021-04-19 12:28:04
注释体例
南大法学(2021年5期)2021-04-19 12:26:42
注释体例
南大法学(2021年4期)2021-03-23 07:55:52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白成一道光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1
编印发行《山西省第二轮修志指导手册》
史志学刊(2014年3期)2014-04-10 07: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