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明
(安徽省太湖县水库移民管理局,安徽太湖 246400)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物质条件。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互联网与农业,看似高科技与传统产业毫无关联,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进行融合,打破农业传统的生产、运输、销售模式,将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全面改革。
1.1 “互联网+”的意义 “互联网+”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业务体系的更新、商业模式的重构等多重方式来完成产业链升级和经济转型。“互联网+”模式已逐渐从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等第三产业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形成如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对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转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国家粮食做不到自给自足,就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发展,传统农业生产体系经济效益低下、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结构单一、销售渠道闭塞和交通运输不便等弊端日益凸显。而基于互联网思维,运用信息技术,对农业进行创新驱动发展,可以带动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将中国农业打造成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式现代化农业。
2.1 强化政府顶层设计 地方政府要紧随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指导意见,根据各地发展情况,联合各大农业相关企业,因地制宜,制定全套的互联网+农业战略发展规划。如安庆市的特色农产品有高山蔬菜、茶叶、稻鸭共生等,政府可积极调控产业结构,与禽畜养殖大户、茶园工厂等积极沟通,大力扶持龙头产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农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指导互联+农业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为互联网+农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2 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发展现代农业,就要以人为本,需要培养出符合现代农业智能化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储备。政府可加强建设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制度,构建基于互联网+农业的新型农民虚拟网络教学培训新模式,鼓励农民运用新技术,采取新办法,拓展新思路,努力培养生产经营型、职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1]。
3.1 互联网+农业生产 为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和标准化,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使用各种电子信息设备,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生长状况等,精确掌握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生产作业进行精准调控,还可以对病虫害、气候等进行分析预测,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彻底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状况,实现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3.2 农产品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准确评预测市场,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整合产业链资源,整合分级定价、加工包装、物流配送和线上结算等供应链各环节,打造互联网+农产品电商平台,也可与盒马生鲜等生鲜销售平台合作,推动农产品电商从干货到生鲜的立体式发展,形成一批农场至家庭的直销模式,减少中间商,开拓农产品的销售模式,降低推销成本,创建产销对接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3.3 创意农业发展 现在的农业,不只是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还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造能力,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新模式,结合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互联网来贯穿整个流程体系,开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使互联网与农业发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互联网+休闲观光,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使农业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基地。借鉴现代化度假农场,通过休闲采摘+手工制作+马术+全年儿童科普教育等模式,将农业做成农业互联网教育养生产业。安庆当地可开展高山蔬菜采摘观光、新茶采摘、炒茶、品茶和茶文化教育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创意休闲项目[2]。使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提高综合产出水平,扩大经济规模。
互联网已渗透到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但是互联网还未与现代农业产业链进行深入融合,还没有普及到广大农村地区。当然,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所以要引导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还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