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作文写作

2018-02-11 00:23王金林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作文文化学生

王金林

内容摘要:中学生应有地域文化自信,要热爱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同时把地域文化当作得天独厚的作文写作资源,把当地的历史、风物、人情等地域元素有机地运用到作文写作中,从而增加作文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力量。

关键词:地域 文化 资源 作文

作文写作一直是高考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让作文的写作贴近现实,选择合适的素材并进行打磨,既是老师教学的难题,也是学生写作的盲点。本文试结合本地学生的范文,初步探究一番中学生写作中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

一.只缘身在此山中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在《写作教学教什么》中指出“在语文课程里的写作中,学生不得不为了形式的训练去选取内容,内容不得不迁就形式的需要,乃至为了某种形式不得不去假造内容。”最真实的内容是什么,就是生活!不妨将目光投向身边,你会发现那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或普通或闪光的真实人事物,令我们怀着深深的热爱和自豪的故乡,值得用文字书写下来。

然而太多的学生一味追求“远方”,“高大上”,一拥而上,言必称远离实际生活的“云南、故宫、景泰蓝、大国工匠、西藏朝圣、屈原杜甫”等,或者就是低幼、琐碎的“家长里短、风中顽强的小草”。不仅容易撞车,毫无特色,而且缺乏真实感,不易“入戏”,难以突破,打动人心。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葛剑雄等在《历史学是什么》一书中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将某个地域作为研究对象,应当是它作为一个整体,与周围有着显著的不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及:“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这无疑给我们带来教学的启发:每个地方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风物和习俗,在时代变迁中有其特有的人物。作家作品往往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作背景:张爱玲有她的老上海,莫言有他的高密,汪曾祺有他的高邮,沈从文有他的湘西凤凰……而地域文化也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资源。文化不是死的,它是活的,有生命的;文化不是空的,它是具体的甚至细节的;文化不是冷的,它是有温度的,文化是有自身气质、情怀的……我们应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敬畏,并为它做些什么。了解、熟悉、写作本地地域特色文化的那些物,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历史,让他们在自己创作的文字中得以保留,就是一种方式。

二.愿君多采撷

很多学生提起写作文,总觉得无处下笔,没有源头活水,那是因为没有深入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生活的地域画卷铺展,耳得之,目遇之。其实我们可以多看看县志的记载,多听听老者的回忆,多听听民间的传唱,那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泉源。

1.地方特色的风物

我们生活在江苏南通,临近泰州。本地属里下河地区,是里河和下河之间的锅底洼,河汊交错,渔网纵横,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由此,衍生出獨特的风景物产,学生将这些写进文章:乡村里的唤鸭声、鱼米之乡产出的糯米陈酒、挖河道时汉子们的号子等。本地是乡村和城市的交融,与乡村有关的泥土,牵连出一系列的风物:工匠自制的烧砖瓦砖坯、每村必有的土地庙、大麦炒制的焦屑……

此外,县城旧有的建筑,如陆家巷、如意巷,明清时候就有的石板街,建于民国的韩紫石故居,作家王蒙题字的“筱竹书社”;江淮地区特有的柞榛木、八仙桌;特产食物如馓子、糖茶蛋、冷冷等也是很好的散文素材。

2.历史或现实中的人

江淮文化底蕴深厚,气息浓郁,绵远流长,钟灵毓秀,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个个特别的人物。只要抓住这些人物的“神”,皆可入文。

出生于此的名人有:国画大师王个簃、清末状元冒辟疆与董小宛(水绘园)、实业家张謇、《新华词典》的编者魏建功、著名中医王益谦、民国省长韩国钧、文学评论家汪政等。在本地有声誉的人物:用文言文写作出书《庸人孔见》的余三癫;坚持写作三十年,在《人民文学》《大家》《红岩》上发表作品的海安农民作家周文,;中大街“欲晓旧书店”主人钱玉山等。

3.具有独特意味的习俗、语言、歌谣等

每个地方都有长期生活的人们共同形成的风俗习惯,方言文化,学生耳濡目染,采撷入文,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学生写到“字辈”,每个家族会在每一辈的孩子名字中间嵌入共同的一个字;中秋节家家户户要在院中放桌子摆食物祭月光,食物必须是当地当季的;正月半扎稻草竿,在田野中炸麻串,并歌唱“正月半,炸麻串。人家的庄稼像铜钱,我家的庄稼像盘篮”;农人祭拜土地庙,以柞榛制作土地公公神像;灵果儿(神婆),可以身附亡魂,与生者沟通等。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

1.搜集、整理丰富的材料和信息

因为有些地域文化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渐行渐远,有些随着时间流逝已经完全消逝,有些渊源深远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又因为有些历史悠久,多有变迁,细节模糊,怎样去搜集呢?学生可以多向老辈人请教,听他们讲解并做好记录。可以关注一些地方性很强的杂志刊物,比如我们本地有《江风海韵》《城市印象》等,还有一个本地走出的名人访谈类节目《大家有约》。平常阅读时做个有心人,多注意搜寻到本地作家的文章,往往会有收获。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查阅到县志、市志中相关记载。

有学生在完成习作《仪式感》时,写本地炸麻串这一习俗之前,做了充足的功课,向家族中爷爷辈的老人打听,在正月半时和爷爷一起下地亲身观察体验并拍照留念,查阅到2016年2月21日《泰州晚报》上丁世雄的一篇文章《正月半炸麻串》,一系列工作之后动笔,自然有话说,说得好。

2.往过去写,写出历史感、底蕴,写出纵向时间感

可以追本溯源,如名称含义、造字特点、古文诗词、古典或传统文献资料记载等;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其发展变迁,如从明清到民国再到文革、改革、新世纪,或从家族中太祖辈到祖辈再到父辈。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文文化学生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生写话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