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汉字教学摭谈

2018-02-11 19:10荣加贝
创新时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汉字初中语文语文

荣加贝

运用汉字,最基本的是做到会读和会写(包括写对和写美),这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注意衔接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汉字认知和审美领域。初中语文教学既不同于小学偏重于汉字识记的教学,也不同于高中更讲究思维质量和知识体系的要求,它应当担负起教授、整理、归纳学生必备的汉字知识的任务,同时架起学生对汉字形与义的审美认知的桥梁,既让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能够轻松面对和解决常见的汉字问题,又使汉字之美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汉字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根基。

一、创审美意境,品汉字形象之美

汉字具有诱人的形态美,仔细辨别,用心欣赏,脑想手写,就会乐在其中。一个字犹如一幅画,有粗、有细、有直、有曲。其结构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内外结构;各部分之间讲究比例,讲究匀称,讲究整体美。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辈出,观赏书法作品,能领略到其中的气象万千,是一种艺术享受。初中的汉字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会写”和“写对”的层面,还要引导学生“写美”。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情趣至关重要。其实,在这方面,教材是最好的说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附录部分为我们安排的顺序是:七年级上册进行硬笔行楷训练,七年级下册临摹欣赏颜体书法,八年级上册欣赏王羲之书法作品,八年级下册则欣赏唐人狂草作品,从常用字体讲析到名家书法鉴赏、模仿,脉络非常清晰,层次非常合理;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则在八年级上册的专题阅读中设置了“汉字”专题的内容,旨在让每位学生了解汉字历史沿革演变过程,追溯灿烂的汉字历史文化,鉴赏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行书的字体之美,学生对汉字的敬畏感和兴趣定会在学习中得到激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汉字审美意境的创设途径更是多种多样:教师每日的板书示范,则是学生最贴近和最切实的书写榜样,朝夕相伴,耳濡目染,学生的书写习惯定会在潜移默化中特到培养,书写水平也定会在一笔一画中得到提高;坚持让学生每日在动听典雅的中国民乐声中练字二十分钟,教师主动点拨,指导书写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打好写字基础,定能让学生沉静下来,陶醉于其中,把写字当作一种享受;寻找身边的“书法家”,将学生的书法作品定期公布和展览,借诗展书,让书法与好诗美文“珠联璧合”,让教室弥漫着浓厚的书香翰墨之味,定能激发学生的书写成就感;将初中三年的书法作品加以保存,放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点点滴滴的进步会让学生获得欣悦和满足。学生在充分认识到汉字的美学艺术博大精深之后,便可以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性格、態度、气质、情怀等内在品质亦可得到培养。

二、咬文嚼字,品汉字意义之美

讲析造字法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汉字意义的重要手段。汉字是表意文字,声、形、义结合,一个汉字,言简而意丰,它往往代表一种形象、一个讯息,甚至是一个故事。写一个汉字,不光要知道它怎样写,更要了解它为什么这样写,“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便不可能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例如:“川”是象形字,用三条弯曲的线条形象化地表示河流;“本”是指示字,表示树木的根部;“明”是会意字,日月皆存,焉有不亮之理;“觑”是个形声字,“虚”表示读音,“见”表示意义,这个字有“看”的意思。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厌其烦地穿插讲解,定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准确应用。

“说文解字”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汉字意义的重要工具。很多学生对古诗文缺乏兴趣,默写时也常写错别字,教师应改变学生的记忆方式,将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改为理解性记忆,例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的“班”字,很多学生写成“斑”,《说文解字》中讲“分瑞玉也”,引申为把东西分开,都可以说成“班”。因此,此句中的“班”应作“别”讲,将此字的小篆写在黑板上,再望字思义,讲清其引申义,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三、灵活迁移,品汉字灵动之美

汉字中有大量的形近字和同音字、音近字,其间的细微差别是任何其他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失之毫厘便谬以千里”,若不了解,大而化之地运用,不仅不能准确细腻地表情达意,反而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来。教师可采用辨形释义的方式加强汉字运用训练,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对于“戊”“戌”“戍”三个形近字,学生总不能清晰地辨认识记,教师可以根据三个汉字的形态特点教给学生七字口诀“横戌点戍戊中空”,学生很快就可以辨析清楚了;学生常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写成“汉青”,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讲解“汗青”的由来,学生就很少写错这个字了。“看”这个字有很多同义字,例如:瞅、瞟、瞧、望、觑、瞪、盯、扫、瞥,应该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选用怎样的字,须深入理解,辩微折毫。只要认真推敲咀嚼,不仅能选准最恰切的“那一个”,而且能充实自己的汉字宝库,其乐无穷。

四、深入探究,品汉字文化之美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是我们整个民族思想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一个汉字便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它往往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标志。识字教学不能割裂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孤立地在当今语境下识字,更不能忽视了汉字作为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全息镜像,忽视汉字中渗透的智慧灵感,忽视汉字中凝聚繁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汉字文化的殿堂,是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文字游戏”能培养学生对汉字探究的兴趣,提升他们对汉字的审美认识,发掘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例如,给形近汉字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师”与“帅”,教师比元帅多戴了一顶帽子,多了些文质彬彬的儒雅气质;“玉”和“主”,存于内心则为玉,施展于外则为主,君主的风采在于君临天下,美玉的品格在于蕴含在内;“史”解释为“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史”即史官,手持“中”,表示要客观公正地记录历史,“吏”解释为“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可见“吏”是统治别人的,又要求公平公正。

要让学生认识到,写好祖国的文字其实就是一种爱国行为,中国人写汉字,应该显示出中国人的水平、修养和气度来。

五、字不离文,品汉字意蕴之美

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汉字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斑斓的色彩、盎然的情趣和悦人的声音的多媒体图像。它是充满诗性的文字,这是由汉字的意象性决定的。汉字的出现和运用,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字是文的基础,文是字的升华。不能单纯地孤立了文去解决字的含义,字本身没什么意义,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中,它才有实际的意义。教师应当根据“文从字”的原则,在教学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领学生读文知字义、品字情。

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中有这么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默写时,学生很容易把“历历”错写为“厉厉”,把“萋萋”错写为“凄凄”。教师不妨先别急着更正,启发学生想象作者描写的这个画面: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长得十分茂盛。“历历”是清楚、分明之意,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此两字出自于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原文为:“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由此可见,“历历”和“厉厉”无关。“萋萋”形容草木旺盛之貌,与“凄凄”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写出作者所见之景是何等鲜妍明媚、何等生机盎然,此句与下句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形成对比,渲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通过对诗句关键字的品析,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历”和“萋”的正确写法,又领会了这两个字在诗作中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其中的意蕴美,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初中语文汉字教学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是基于小学同时又高于小学的一个层次,初中的汉字教学不是仅仅让学生多认几个汉字,而是要通过语文教师运用智慧高超的教学艺术,进行发散式的教学和训练,把这些丰富的汉字教学法巧妙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和阅读、写作融会贯通起来,促进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相互生成,强化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汉语言文字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汉字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多读,多解析品鉴,多灵活运用,多认真书写,学生的汉字运用能力必定会更上一层楼,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汉字初中语文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