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灰犀牛”表现在哪里

2018-02-11 18:00邓黎阳
中国经济报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灰犀牛犀牛金融体系

邓黎阳

金融危机的根源来自实体经济的非均衡和金融系统自身信息处理功能的不完善

为什么近代危机常触发在金融领域?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业如何成为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灰犀牛”?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金融领域“灰犀牛”的特性、危害,它何时冲出、又常隐身何方,它从哪里来、可能到哪里去。

首先,金融体系的特性决定了其风险的高发性、蔓延性和危害性。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是信息处理,终极功能是资源配置、支付结算、财富贮藏、风险管控。金融体系作为信息加工厂和集散地,对来自实体经济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通过流动性这个信息载体实现其功能。信息加工准确高效则能形成正确信息,反之,则形成误导。而且金融体系的扩散性可放大其信息处理的效果,既可扩散正确信息,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积累财富,也有可能扩散错误信息,误导资源配置,积聚扩散风险,造成信任危机、财富缩水、需求抑制,进一步加剧供求失衡,甚至引发大面积实体经济的危机。金融体系面对的是不确定性,其信息处理具有扩散性,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壮大,其作用亦逐步增强,甚至成为近现代经济危机的触发地。因此,应高度重视和全面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大概率系统性金融风险。

其次,金融危机的触发及危害集中表现在资产价格信号紊乱,资产价格的合理性应作为金融风险排查的着眼点。金融危机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泡沫的酝酿:由于信息遗漏、造假、误导等原因,资产价格具有不稳定性,可能会导致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暂时的供求失衡,即价格与稳态的现实产生了偏离。第二阶段——泡沫的放大: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吸引了过多的流动性。资产价格不取决于个体判断而是更多地体现为非理性的群体行为。第三阶段——泡沫的刺破:价值偏离被拆穿、炒作热钱流走、央行主动收缩信用(如缩表加息),导致价格迅速崩盘。从流动性的时间性、数量性、价格水平这三个维度来看,泡沫刺破的瞬间,资产流动性急剧下降,失去交易量,价格瞬间滑落,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恢复流动性。第四阶段——危机的传导:金融体系信号紊乱后,流动性快速紧缩,财富缩水,信用链条断裂,甚至发生兑付及信用危机。金融体系丧失定价、交易功能,从而无法完成原有的资源配置功能,财富的快速缩水也令需求进一步萎缩,加剧了经济失衡。从以上金融危机发生的阶段来看,金融危機的触发往往集中表现在价格信号紊乱。具体如1929年大萧条中的股票价格、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汇率、2008年次贷危机中的房地产债价格、欧债危机中的政府债券价格。因此,资产价格的合理性应成为风险排查的重点。

再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来自实体经济的非均衡和金融系统自身信息处理功能的不完善。金融危机的触发点或许不同,但根源却有一定的共性。从浅层原因看,通常是金融体系的价格发现、资源配置、信息处理功能失灵的问题;从深层原因看,主要在于整体性供求失衡、结构性供求失衡、全球性供求失衡。由于金融体系处理的信息来自实体经济,这些信息在金融体系处理后再作用于实体经济,可以说,“灰犀牛”或多或少来自于实体经济,再作用于或回到实体经济去。因此,除了要关注资产价格信号,更要关注价格信号背后所反映的实体经济中的畸形及不稳定因素。这是“灰犀牛”的酝酿、藏身之处,是防范风险的关键点,也应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监管的着眼点。

猜你喜欢
灰犀牛犀牛金融体系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暴脾气的犀牛
管住资本外逃“灰犀牛”
中国经济怎会被几只“灰犀牛”撞垮
“灰犀牛”威胁中国经济
警惕“灰犀牛”危机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犀牛哥哥道歉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