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贺阳
摘 要:家校互动,是家校双方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微课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提升了学校与家庭的互动空间,为学校教育管理提供了信息沟通与资源分享的服务平台,使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与教育理念。其中,微课程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不仅体现在学校通过流媒体的形式宣传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还体现在家长可以通过微课程参与互动。
关键词:微课;家校互动;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9-016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106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短信、微信、微视频广泛呈现,技术越来越先进。近年来各种“微”事物不断涌现,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等,信息化时代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家校互动与服务平台。在教育领域,微信、微课成了家校互动的重要渠道,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迅速、便捷,也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微课程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流动资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家校互动平台正在蓬勃发展。微课程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一种流动的资源。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mp4、flv、rmvb),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碎片学习,非常适合于观摩、交流、互动和研究。因此,学校(教师)可以将有关的家校互动内容做成微课程。微课程主题可以按照领域来划分,比如:将家校互动的内容分为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健康领域;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艺术素养的艺术领域;如何开发学生探索能力的科学领域等等。也可以按照对象来划分,比如:针对家长的科学教育指导、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的教育理念等。在我校网络平台上,专门建立了一栏“家校微课程”。在这一专栏中,有学校面向家长介绍的办校理念;有面向家长介绍的科学育儿经验;有指导家长如何开展情商、智商发展的微课程资源。家长随时随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下载、观看、学习。家校微课程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制作,专人负责审核和上传以及对微课程进行长效管理。据此,我认为微课程是基于网络平台可以反复利用的一类低成本、高效益的资源;是易于归类、管理的流动的资源。
二、微课程是一种联系家、校、生三方的动态的手段
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校互动是由学生、校(教师)、家庭(家長)、学生三方组成的互动,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互动。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由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组成。其中家庭、学校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教育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有趣的现象: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行为表现有时会出现“截然相反”的颠倒现象。这不是一种特殊的现象,而是比较常态的教育现象。学校和家庭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也会不同。研究表明,家校一致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家校一致的教育环境,保持家校教育理念一致呢?如果学生出现“颠倒现象”又如何处理呢?其实,学生的成长是有迹可寻的,每个学生的成长都会有其典型事迹,这就是教育的关键事件。如何捕捉学生成长关键事件,就成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微课程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微视频。微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实”——一个实验过程、一段经典故事、一段趣闻再现、一种需要家校双方收集的“成长关键事件”。教师可以利用拍摄工具捕捉到学生在一日活动中的关键事件,把这一系列关键事件做成微视频。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样家长也可以利用微视频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反馈给教师,这样围绕学生的家校互动就形成了。在我校,教师们将微课程细化到每个班级,采取“车轮式”轮岗制度,每个教师基本能保证连续带班6年。这样一来,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持续的记录过程。微课程作为一种特殊记录手段,实现了家、校、生三方的动态家校互动。
三、微课程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互动沟通方式
传统的家校互动形式是指通过面谈、访问等传统形式进行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与互动的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对于学校组织的活动,部分家长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参与度不高或被动地参与。鉴于此,我们就需要有一种时俱进的沟通方式来实现互动交流。微课程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一种互动方式。它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家长活动、研讨会观看或讨论。例如,家长们利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下载微课资源,比如:微信平台。具体操作是教师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在后台编辑微课程、资源单等等,有助于学生随时随地地观看,参与学习,并及时反馈、沟通交流。
据此,我认为,现今信息化高速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是家校互动的有效方式。在学生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学校基于网络平台,运用微课程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与家庭、学生之间的共同持续发展,推动学校与家长之间长久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婷芳.改变,从主题区域开始——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开展[J].福建教育,2017(3).
[2] 王万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6(16).
[3] 吴瑞传.倡导游戏精神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