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古文经典诵读效果

2018-02-11 17:38张小荣
学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中学语文

张小荣

摘 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经典诗文都是古诗文的精华,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经典詩文诵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文阅读;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9-00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042

语文古文经典承载中华文明的精髓,古文经典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文经典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更能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对于传统文化和古文经典的认识,提高古文经典诵读的比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古文经典诵读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提高古文经典诵读的兴趣

积极创设古文学习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古文最大的推动力,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表达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待古文的学习,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迎合当前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过程也是享受知识的过程,只有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去对待古文,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汲取古人为我们留下的营养,塑造自己的人格。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地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前,教师对所讲古文精心设计语言,活用典故,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教师可以用谜语、对联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气氛的调节,比如在讲孟尝君时,完全可以引用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来说说“鸡鸣狗盗”的故事,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课外拓展,优化古文经典诵读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要求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拓展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的情感教育。在古文的教学过程中,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教学载体,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教材,那么就会失去古文学习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文书籍,开设丰富多样的古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多积极参与。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举行了中华成语典故知识竞赛、国学基础知识竞赛、汉字趣解等活动,让学生从侧面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对中华文化有比较具体的感性认识,不断培养学生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意识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积极参加这些活动,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下活动的感想之类的东西,为古文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拓展古文学习空间的方法还可以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方式,古文的内容本来就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客观上与学生产生了一种距离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援引当前的影视资料等现实材料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古文学习之间的距离。比如,在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当今的孔子学院和当年诺贝尔获奖者的感言等现实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一举多得。

三、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一门语言教学,所以一定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古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当时创作的氛围,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眼神或者动作的提醒和引导,帮助学生领略古代文字和语言的美妙。如果教师一直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用小组讲故事、或者知识抢答、辩论等不同形式展现古文的教学,这样就会激发出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为教师进行古文深入的讲解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并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自觉调整学习方法和心态,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自身应该不断提高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养成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升华。

四、精心布置作业,提高古文学习的高度

作业是检查课堂知识是否巩固的重要标准。设计新颖,构思巧妙的古文作业能不断地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理解古文的能力。面对不同的古文,教师应设计不同的课时作业,比如在设计《鸿门宴》的作业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刘邦和项羽做不同的结局假设: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你认为刘邦和项羽各自应该改变的是什么?要高质量地完成这种开放式的作业,学生必须做大量的课外阅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当时的社会形势,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还为我下一步讲述鸿门宴做了良好的基础。从学生做的作业来看,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非常独到新颖,并且能够用古文为文中的人物做好自我陈述,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提高了古文教学的效率。

在近几年的中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加强,对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概念的灌输也不断深入,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也不断重视国学经典中的一些诗文,所以,经典诗文的诵读在教学环节中的体现越来越明确,新课改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经典诗词的作用,加强对中学生精神文化的教育,尽可能提高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王银申.如何搞好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3).

[2] 桑哲,林焘.借鉴传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访北京大学语言学教授林焘先生[J].现代语文,2006(2).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中学语文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