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湿气虚论浅析肥胖之未病先防*

2018-02-11 23:29喻松仁白洋舒晴王萍程绍民简晖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素问病机饮食

★ 喻松仁 白洋 舒晴 王萍 程绍民 简晖*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肥胖是一种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更是诱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早在《素问·通评虚实论》中就阐明了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关系,明确提出:“凡治消痒、仆击、偏枯、痰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患者的数量也日益增多。最新研究显示,我国肥胖的发病率约为10%~15%,且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与之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也日趋增长[1-2]。因此,防治肥胖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预防,对于健康人来说,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体质和改善内环境,杜绝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就肥胖患者而言,积极预防所产生的效果远远大于治疗。

1 痰湿气虚论明确了肥胖产生的主要病机理论,为肥胖的防治提供了现实理论依据

因中医学的病机理论概括性强、内涵空间大,医籍中的列举又不完全。故而,应在谨守传统病机要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内外环境的变迁,进行推广演绎,跟踪临床辨证的实际发展,并汲取现代研究成果,开拓新的病机理论,从符合时代发展的角度深入或重新认识疾病,将经验摸索与理性反思有机结合,为中医学的亘远发展拓展道路,亦正如肥胖痰湿气虚论的提出。研究已证实,影响肥胖形成的因素很多,包含了先天因素、年老久病、饮食不节、缺乏运动及情志失调等,但最主要的还是饮食因素。故而有研究者提出“多食”是肥胖发生的主要病因,而“多痰”和“少气”是其重要病机,“多食→多痰→少气→痰多”是其主要病理演变过程,虽亦可见因于痰湿或虚损而发为痰虚瘀、或痰瘀气滞等,但其中“由痰入虚”是其病理关键[3]。故而在肥胖的预防时,要牢牢把握其病理演变的主线,紧扣其病因及病机,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采取针对性预防,并及时干预其演变过程,防止其发生、传变。确实做到“未病先防”,从而在根本上防止肥胖及其危害的发生。

2 重视潜在痰湿气虚病因,做到肥胖之未病先防

2.1 饮食有节 《素问·奇病论》云:“此肥美之所发,其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傅青主女科》亦云:“妇人体质肥盛,姿食厚味,痰湿内生。”可见,不良饮食习惯是造就肥胖的元凶[4-5]。因此,预防肥胖重在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做到规律饮食、均衡饮食,如此方能凑效。

2.1.1 三餐有常 《论语·乡党》云:“不时,不食。”《吕氏春秋·尽数》亦云:“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千金要方·养性序》也强调:“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说明日常饮食应有节制,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即要做到“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在一日三餐进食安排上,既要合理分配又要注意膳食的结构。总体来说,三餐饮食分配比例多为3∶4∶3;三餐选材早餐宜营养、富含热量,午餐宜富含优质蛋白,而晚餐则宜热量含量低。尤其是晚餐进食量不宜过多,因夜间阳入于阴而内收,若兼运动不足,饮食不得运化,聚而生痰生湿,损伤脾气,使人发胖。正如《寿亲养老新书》所云:“夜晚减一口,活到九十九。”即明确指出晚餐少食的好处,尤其中老年人阴阳渐衰者更应遵循。

2.1.2 五味调和 在饮食的摄取和烹饪方式等方面要讲求一个“和”字,做到既要有营养又不致亢而为害。总体而言,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吃油炸食物和过多零食。《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提出“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为合理的饮食结构,告诫人们当以杂食五谷为主食,以动物性食物、水果蔬菜为辅助和补充,做到“气味和而服之”,如此,方能扶正存性,健运脾气,身体康健,从而减少肥胖的发生。此外,在烹调方式上,应尽量采用煮、煲、煨、炖、烤、蒸和微波加热的烹调方法,用少量油炒菜;忌用油煎、油炸等方法,以防脂浊内生化湿伤脾。在进食速度上,要慢,延长咀嚼时间,防止因过快进食使大脑食欲中枢来不及调节而导致进食过多,即防止脾运不及而化生痰湿而后反又伤脾终致肥胖。我国广东省肥胖的发生率较其他省市都低,调查发现,当地居民都有饭前喝汤的习惯,民间也有“饭前喝汤,苗条又健康”之说。因此,坚持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肥胖的发生。

饮食习惯的形成始于婴幼儿期,可延续到儿童期、青春期,甚至到成年期[4]。因而,对有肥胖家族史者,宜从娃娃抓起,常选用益气而不碍邪、不化生痰脂的高纤维素、适度的优质蛋白、低脂、低糖等食材。如此,则气血调和而百脉疏利,不致痰湿瘀阻、膏脂堆积,因而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的防止肥胖的发生。

2.2 动静有度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出自《孙子·九地》)体现了中医养生之道的最高境界。静乃心静,静如处子,不急不躁,心静则气平,心静气则通达;动乃形动,动如脱兔,灵敏快捷,形动则血行,形动血则流畅,气血两通则百病不侵。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静”不是慵懒的代名词,“动”也不是剧烈高强度的运动,宜犹如脱兔,轻盈而动。因此,对于肥胖的预防,既要防止“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之慵懒致肥,又要防止运动过激所致的反弹式肥胖和其他的并发症,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从“动”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短而剧烈的运动,消耗的多为肌酸磷酸和糖原,故大强度的运动难以达到减肥效果;然而中小强度的适时的运动则能凑效,主要原因是中小强度的运动为有氧运动,运动的初期(前20分钟)动用的并不是脂肪(而是糖原),但持续一段时间后,脂肪将从脂肪库释放并运动到肌肉而被消耗[5]。因此,运动宜选择中小强度并持续半小时以上,以1~2小时尤宜。其次还应根据个体的年龄、体质强弱等具体情况来安排适宜的运动方式,如对于体虚者,可选取中医传统运动保健强体的“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项目,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能养形,静能养神,动静结合,吸以炼气、以行血气。对于身体尚佳者,可参加匀速慢跑,长距离步行,爬山,打网、排、羽毛球、体操、健身操,体育舞蹈,游泳等有氧运动,这样既简单又易于坚持,有利于维持机体摄入与消耗的平衡。此外,还要做到持之以恒四季不息的运动,即“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如此,气血畅达,脾气健运,饮食得消,水湿得化,四肢轻健,怡神悦心,这样既能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肥胖的发生。

从“静”的角度来看,要做到“起居有常”,养成定时起居的好习惯。具体来说,要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首先是做到睡“子午觉”,即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中午至少休息半小时,即做到“子时大睡,午时小憩。”还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而调适起居,正如《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所指出的,春三月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机体阴阳气血与天地阴阳变化保持一致,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同时,还要“睡觉先睡心”,做到“寐不语”,睡前不沾咖啡、浓茶等饮食之物、不看刺激性电影、小说等视读之物。此外,最好要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常言道:“睡前洗脚,胜吃补药”,这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如此,则肝胆疏泄正常,脾升胃降,水谷得化,气运血行,血运气足,气血调和,水湿积脂无以化生,机体健壮而不肥。

2.3 形神共养 肥胖的预防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还要注重精神的摄养。Davin和Taylor在2009年指出:“纵观肥胖文献,在肥胖的发展和治疗中,心理因素的影响肯定是公认的,但其重要性常被以身体和医疗因素为主导的文献给掩盖了。”导致心理因素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认为这也是导致减肥经常失败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情志变化源于五脏而又作用于五脏,如《素问·举痛论》曰:“有病生于气。”《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可见,情志的异常变化,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的代谢异常,最终导致脾运不化而生浊脂,蓄积体内,而致肥胖。《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维护七情五志常态,不使不及或过度,保持宁静,减少私欲,才可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应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或钟情书画,或酷爱山水,或种植花草,或饲养虫鱼,或欣赏音乐,或乐于诵唱、或下棋垂钓,或旅游赏景。这些业余爱好,均能使人心旷神怡,乐以忘忧。精神上有新的寄托,生活得以充实,即便有忧,也会逐渐从忧郁中解脱出来,情绪也会逐步平和稳定,生理功能也随之改善。如此,则神清气若,五谷得化,五脏得运,气津调和,痰湿气虚确无来路,也就自然体健不肥。

此外,还要强化“预防肥胖”的健康思想教育。要纠正“肥胖是福”的错误观念,要强调过度肥胖已不是富贵的象征,而是引发和诱发其他相关疾病的“刽子手”“导火索”;同时,还要普及科学健康的“减肥”知识,要明确减肥方法不当,或伤害身体、或徒劳无效、或过瘦伤人。盲目的“减肥”是对个人仪表的热恋和对自身健康的盲视,在体重正常的情况下,仍然盲目减肥,不注意恰当的方式方法,将对自身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甚或危及生命。

3 小结

美国医学联合会会长路易斯博士说:“癌症是可怕的,但对人类健康造成最大威胁的是肥胖”,可见,肥胖作为现代社会的“文明病”已越来越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唯有充分认识到肥胖对身体和生活的不良影响,根据其发生演变的内在根据,把握痰湿气虚这个病理关键,未雨绸缪、未病先防,从内到外调养自己的身体,摒除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摄好情志、增强对肥胖的认识,以实现人人皆能“尽终其天年”。

[1]牛兴旺,吴桂莲.肥胖病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09,30(6):762-763.

[2]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2):194-197.

[3]喻松仁,舒晴,王萍,等. 肥胖痰湿证形成机制及证治规律探微[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2):2 547-2 548.

[4]王燕,王念蓉,王文媛.针对饮食行为的肥胖早期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健康杂志,2010,18(12):942-944.

[5]张光霁,黄建波.肥胖症的中医药调治[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6:276-277.

猜你喜欢
素问病机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