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瑞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校园绿地在高校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校园环境特色的重要体现,而且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因此,进行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植物配置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乔灌木种植密度普遍较小、布局呆板、色彩单一、层次简单,以及树种单一、季相景观不突出、苗龄偏小等。北方高校校园景观绿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风格大同小异、群落结构不明确,校园植物搭配则存在植物品种缺少景观节点绿化植物、植物配置缺乏空间层次感等问题,导致景观绿化植物配置效果千篇一律。
从高校校园的植物配置现状入手,分析目前高校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关系及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理念等,提高现代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群落及植物配置的合理性。首先,研究乔灌草的树种特性,如乔灌木的树种种类、胸径、冠幅大小、频度与树高,草本植物的种类、耐阴性和盖度等。其次,调查研究各高校校园景观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配置现状。最后,根据高校校园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表现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植物搭配与周围建筑、水体等元素的融合。
通过对目前高校植物配置主要功能进行分析,结合不同区域内不同植物在高校的应用,发现植物景观设计功能以美化校园环境为主,舒缓压力、陶冶情操为辅。大家对植物所具有的改善空气、防风固沙等生态作用认识不到位。
植物具有形体美,植篱在修剪过程中经常被修剪为具有几何形状的规则造型,高校植物搭配也不例外,通过修剪可以形成图案来增加其形式美感。植物的色彩五彩缤纷,植物换季色彩单调乏味也是景观植物搭配常见问题,通过合理的配置使校园植物配置丰富多彩,美化校园。植物塑造的空间层次错落有致,校园绿化中力求乔、灌、草合理搭配,使植物配置充分体现校园空间的塑造作用[1]。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意义重大,不同植物搭配会起到不同作用,例如,通过植物搭配来表现欧式风格、中式风格及现代风格等。此外,合理搭配植物能够使整个环境更加和谐。通过整体划分格局,结合建筑、水体、小品等,以使植物系统融入周围大环境中。
把握整体大环境,协调建筑、构筑物、植物及水系统之间的关系,彰显主题思想,做到适地适树。具体而言,在确定基调植被的基础上,树种种类力求做到丰富有变化和具有地域特色,注意灌木、乔木及地被植物之间的有效结合,常绿植物、落叶植物、慢长树种与速生树种的相互结合,灌木乔木与地被相结合、搭配,适当点缀特色观景草花,构成富有层次的复合空间结构。结合植物本身的树形、季节性等特点,按照渐变与对比、均衡与协调等美学原理进行整体规划,形成花带及大小不等的图案形式景观,外加草坪的映衬,使整体环境既规则又活泼,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空间围合感。
高校校园植物配置同样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观,通过植物种植来打造具有文学气息的现代化高校校园。在现代化、生态化大背景下,将乡土植物与多种观花、观果植物相互搭配,以体现植物多样性。例如,在构筑物旁边种植樟树、国槐、梧桐等骨干树种,并种植桂花、梅花、广玉兰等,利用中国文化中的名花(梅、兰、竹、菊)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
入口处树阵与各分区树阵采用叶形漂亮、树形挺拔的银杏、黄山栾、合欢等观赏树种,落叶与常绿互相结合体现出月月有色彩、四季有变化的原则,具体组合形式如下:①冬季观赏植物主要突出树形(针叶树、雪松、云杉)、枝干(青桐及树色,以常绿为主);②秋季突出叶色的丰富变化(银杏、五角枫、栾树等);③夏季搭配植物品种丰富之树,种植大量开花植物(栾树、木槿等);④春季搭配可观赏性开花植物(玉兰、丁香等)[2]。
种植设计主要配以本地区的常用景观植物,植物的种植随位置、地形的变化而变化。
植物景观设计重在体现植物体量、色彩、层次,更加注重物种多样性,使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种植方式合理,形成具有良好生态效应的植物群落环境。在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将体现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植物景观与学习、工作环境有机结合,植物的选择符合学生特定年龄需求,并保证植物特有的味、刺、分泌物等不影响学生生理行为习惯。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应具有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植物造景形式。校园植物景观不仅是植物群落形象的展现,更体现着大学校园诗情画意、年轻活力的氛围,是一个集植物景观、人文特征、生态作用于一体的环境景观。具体设计时,应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做到适地适树,避免出现植物的不适宜性;根据植物观赏特性,合理进行选择与配置;根据校园功能的需要,合理配置植物,力求使校园景观物种多样化、生态功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