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秋桂
(横县峦城镇农业站,广西 横县 530318)
近年来,国家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大家也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如农机技术、机械化普及率不高,农机设备故障频发等,都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步伐。我国必须重视且实际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机化的发展。
首先,当前我国的农机设备虽以动力机械为主,但缺少与之配套的农具;其次,受农村经济状况的影响,农机设备主要是中型、小型机械,缺少大型的农机设备;最后,适用于产前、产中的机械较多,用于收割的农机设备较少,大部分地区仍然主要采用手工作业方式。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有限,导致有的地区没有充足的资金购置大中型农机设备,且国家对补贴农机购买的范围有一定限制,一些小型甚至是微型农机设备不在国家财政补贴的范围内,这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农机设备的积极性,造成农机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严重下降,减缓了农机化的发展步伐[1]。
长期以来,政府有关部门缺乏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注与规划,导致广大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和个人企业没有对农机配套设施的使用提供后勤服务,农机所有者的机械出现问题,很难找到专业人员进行修理,这直接减缓了农业机械发展的速度[2]。另外,由于乡村两级都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机械发展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的支撑,导致基层农机设备推广难、宣传难,后续的维修服务问题大量出现,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进程。
有的农民在花费大价格购买农机设备后,经过几年的使用收入没有明显提升,更谈不上科技致富,影响了其邻居购买机械设备的积极性,减缓了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有的地区以山区、半山区为主,这直接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生产成本,使他们的经济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也降低了农民使用、更新和购买农机设备的积极性。此外,政府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户思想观念落后,仍以人力、畜力耕种为主要的耕作方式,或经营理念不合理,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正确购买适合自身发展的农业设备,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设备,且存在盲目购买、跟风购买的现象,导致农机设备配备结构不合理,农机设备利用率低而养护成本高,不能及时地更新、养护设备,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政府的重视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各级政府要将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到政府日常议事会议中,责成专门部门及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色道路,同时加强与先进地区的沟通交流,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及时更新本地的发展规划,要把研究和彻底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上的实际问题作为政府农业工作的重心,以此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并且把这项工作当成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始终坚持不动摇。政府对“科技致富”相关内容的宣传越广泛,抛弃落后思想的农民就会越多,就会更有力地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3]。政府有关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联合企业在政策、购买优惠幅度及技术等方面做好支持,避免因售后服务差而降低农民使用农机设备的积极性。另外,针对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的情况,政府要充分发挥带路者的作用,加强农户间的联系沟通,协调好农户间的利益,通过集体购买的方式,逐步增加农户的收入,最终带动该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农机科技,同时加大同外界的交流,及时借鉴、引进先进的农机技术,以此来创新本地区的农机技术,使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以此来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步伐。
建立健全乡村两级的农机服务体系。乡镇及农村两委要积极建立健全售后服务机制,加大培养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做好监督管理及服务工作,使广大农民购置的农机得到有效的售后保障[4]。同时,可以建立统一的农机服务平台,及时向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使农户足不出户就能解决问题,为农户致富开辟新的道路。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必定会对农业机械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目前我国必须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为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