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明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宁夏银川 750000)
1.1 林业收益低 林业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小,主要是因为:一是林业发展对于原料和人工的需求较大;二是林业发展时间不长,其定位、发展方向与方式不健全,发展结构不科学;三是林业导致人工滞留问题较为严重[1]。以上三点使林业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
1.2 林业发展高风险 林业发展具有高风险性。实际发展过程中,不仅承受发展风险,同样要承担因为社会制度的改变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元素导致的风险,所以林业经济发展工作具有极高的风险性,需谨慎开展。
1.3 林业工业公益性 林业发展较为重视公益,尤其随着社会生态环境与持续性制度实施范围和深度的逐渐加深,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更加关心,林业发展宗旨逐渐转化为将生态利益置于第一位。
2.1 森林火灾 森林是脆弱的,极易遭到损坏。尤其是火灾对森林的破坏。一旦发生火灾,其场面是不可挽回的[2]。因为森林中生物繁多,且占地面积大,一旦出现火灾,通常会带来系列状况,无法采用普通灭火方式灭火。另外,森林火灾救助难度较大,不仅会减少树木数量,还会破坏森林生长规律。森林火灾经常出现的原因之一即人们的防火观念较差[1]。
2.2 病虫害 森林出现病虫害主要是环境失去平衡且对于病虫害的预防不够及时。很多区域的相关监管单位位置与森林距离较远,使保护预防工作无法在第一时间完成。同时,做此工作的小组并未对症下药对病虫害加以防治。很多员工基础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且单位对此工作的资金支持匮乏,使预防治理病虫害无法得到根本救治,加速了森林病虫害的出现。
2.3 乱砍乱伐 森林再生历时长,并非短时间就可以还原。现代社会为了赚取更多的资金,很多人乱砍滥伐,使森林资源种类及数量频频下降,很大限度地降低了森林环保功效,导致森林空地面积增加,严重打乱森林自我繁殖规律。如果无法在第一时间解决该类问题,则会造成大量森林资源浪费,打破生态系统平衡。
3.1 强化防火理念 森林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当今社会发展持续性保护的主要对象[3]。如果要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森林火灾的这一现象,则应强化森林保护工作,并深化推广防火理念。利用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如纸媒、网媒、线下活动等,无论是口头还是实际行动都要让人们认识到林业保护的必要性,强化人民的森林防火观念,最大限度上避免火灾的出现,降低其带来的损失。同时,林业保护工作者应在空气干燥等容易发生火灾的时节增加巡逻次数,及时发现隐患,避免火灾[3]。
3.2 制定林业保护制度,严格制度实施 利用制度及法规等强化林业保护工作,健全相关制度规定,拟定优化森林资源采伐等方面的明文,依据法律法规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在健全制度后将相关理念和要求等加以宣教,让人民了解森林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提高其森林保护意识。有关部门应严格监督林业保护制度实施状况及效果,如有违规、乱砍滥伐等现象予以重罚。与此同时,应提高执法小组的专业能力,提高其自身素养,避免以权谋私等问题的出现。
3.3 制定严格的林检标准 林业保护工作中,应加强对森林中不同生物资源检疫工作的相关依据与标准,保证生态环境安全,防止病虫害等灾难的出现。林业部门需制定并健全与森林实际需要所相匹配的林业检疫依据,建立完整科学的植物检查标准,严格有关灾害的检查方式[4]。对林业保护人员进行定期专业技能培训,使其了解各种林业灾害的知识,掌握防预、管控、治理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证林业健康发展[4]。
当今市场经济中林业效益较低,很大限度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人们在开发森林资源时为了私利而肆意砍伐破坏生态繁殖规律,还与森林灾害防治技术弱、森林资源检疫标准乱、森林保护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有关联。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解决对策,能改善林业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