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飞 周树森
(辽宁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辽宁葫芦岛 125300)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游览观光的主要对象,融环境保护、休憩娱乐及科学考察、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宗旨是唤起生态保护意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味天人合一的意境。白狼山自然保护区壮丽的自然景观,茫茫的原始森林,丰富的生态内涵,宜人的山地气候和优宜的生态环境,具有很高的科研、教育、景观与生态价值,是观光旅游、休憩度假的理想之地,具有极高的生态旅游的价值。在实验区开展生态旅游,既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又可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发展社区经济,是保护区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1 千姿百态的生物物种资源 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白狼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物种资源。保护区植被盖度充分,物种丰富,是个天然生物基因库,为开展生态旅游以及科普教育提供了资源条件。区内有高等植物151科497属1 006种,大型真菌19科32属40种,脊椎动物26目56科221种和11目83科482种的昆虫。绿荫蔽日的山地落叶阔叶林、挺拔俊秀的针叶林以及灌草丛、湿地和沼泽中,时而可见野兽奔跑、蝴蝶飞舞,时而可见鸟在上空飞翔,时而可见鱼在水中遨游,生物物种景观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具有一般景区无可比拟的旅游观光价值。
1.2 蓊蓊郁郁、秀丽多姿的森林植物群落景观 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共计4个植被型23个森林植物群落。蒙古栎、侧柏、油松、核桃楸、黄菠萝和紫椴等多种群系类型的山地森林、山地灌丛,久负盛誉的“五花草塘”的各类草甸镶嵌分布,形成白狼山阔叶林的独特景观。这些乔木、灌丛、灌草丛群落的外貌、结构千差万别,为生态旅游提供了观光的景观资源,是理想的天然森林浴场。
1.3 漾泉飞瀑、微波泛泛的溪流景观 保护区内水资源丰富,大凌河、小凌河、六股河等辽西重要河流的上源集水区在于此。这些河流流量大、水质好,不仅为保护区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因素,同时小溪、泉水、漫滩、沼泽、水库等,还形成了丰富的水体资源景观。
1.4 连绵起伏、形态舒缓的山地景观 保护区内地貌以低山为主,群山连绵起伏,山地资源丰富。位于保护区南部的黑山(白狼山),主峰海拔1 140.2 m,为辽西第二高峰,山体险峻、气势磅礴,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地流传着“单于措火照狼山”的诗句。公元207年,曹操曾登临白狼山屯兵点将,打败乌桓,班师回营,留下了千古佳话。另外,位于保护区北部的柏山,也是自然景观奇特壮丽,人文遗迹令人神往。有远近闻名的清泉寺、佛前一柱香、端阳积雪、摩登女郎峰、薛礼点将台、狮子峰、一线天及望天洞等八大景观,已成为市级旅游胜地。
2.1 抗日英雄纪念碑 建昌县是革命老区,位于大黑山脚下、大凌河畔,是为慰祭抗日救国英雄郑桂林、邓文风、邓文山修筑,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2 人文景观 清泉寺是白狼山自然保护区柏山的著名庙宇之一,洞府殿堂齐全,寺有三间天王殿、五间三圣殿、九间僧舍,400 m2藏经楼,2个钟鼓楼,汉白玉的密石石狮2对,3.3 m高的汉白玉千佛塔1座,6 t重露天观音像1座,大小木、泥制佛像40余尊,寺东侧400余年20 m高笔直的古松与西侧高3 m,长15 m的榆龙树匍匐而长,蜿蜒盘绕,如一条活生生的巨龙相对称。另外,还有石碾石磨等古迹。寺因泉名,泉因寺贵,每天前来讨圣水者不绝于途。山门外有一株古松高达数十丈,树冠圆如伞盖,传说千年有余。慈圣寺位于十里石林景区内最有风水的莲花心里。目前面积为500 m2的双层飞檐的大雄宝殿已经落成,7 m 高的巨大露天观音玉像早已落座,1 100 m2的两层僧舍楼早已交付使用,7.5 m高的释迦佛金光闪耀。地藏王菩萨,伽蓝菩萨,西方三圣等像都贴金圆满。装点金身的观世音菩萨栩栩如生。玉石雕刻的罗汉像活灵活现。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可以提高保护区的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目前,保护区的年游客规模约1万人。本规划实施的前期,将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同时开展少量的旅游项目,收益较少。规划实施后期,在基础设施完善后,按照日平均接待游客200人次,年有效接待日期100 d,游客人均消费100元/d计算,年收入将达200万元。如利润率按50%计,旅游区生态旅游经营每年可实现利润100万元。这些收入对提高保护区保护管理能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旅游还将带动交通、通讯、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