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党轩 谢晓凤 李彦斌 刘 鹤
(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气象局,新疆五家渠 831300)
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处于沙漠边缘,夏季酷热且干燥,冬季寒冷,为大陆性干旱气候。下辖14个农牧团场,东西长500 km,南北宽40~200 km,耕地面积约12.66万hm2,主要种植棉花、番茄、小麦、西甜瓜等;年气温差较大,年均气温6~7 ℃,最高气温40~42 ℃,最低气温-38~40 ℃。年平均降水量为190 mm。年平均降雪初始日为10月22日,年平均降雪终止日为4月14日。年蒸发力为2 000 mm,冬季长达150 d,蒸发量约400 mm,夏秋季蒸发量约1 600 mm。年平均风速为2.0 m/s,冬半年平均风速为1.5 m/s,冬季平均风速为1.2 m/s。最多风向频率为东风和东北风,次多为西风和西南风。
1.1 干旱 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变化较大,且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致使该市旱灾频发。每年6-8月为高温集中的月份,高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最高温度39~41 ℃,由于五家渠棉花市每年都会出现干旱的状况,并且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如春旱会影响棉花、番茄、瓜果等经济作物的播种,延迟出苗时间,还不利于冬小麦返青分蘖和后期旺长,严重干旱可影响冬小麦正常结实。伏旱影响夏秋作物出苗和生长;秋旱会影响玉米等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冬旱就会影响冬种作物播种、出苗及其生长发育。
1.2 洪涝暴雨 洪涝暴雨灾害也是该区夏季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该区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1 d,主要出现在6-9月,夏季暴雨来势猛、强度大,通常对农田的冲刷较大,容易造成作物茎叶机械性损伤,引起生理机能下降,降低光合作用,最终出现减产减量。
1.3 寒潮 每年2-4月,受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影响,易出现寒潮天气,降温幅度大,且伴有5级西北风和中等强度的降雪天气。寒潮产生的强降雪和后期的剧烈降温,对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对养殖业来说,要特别注意圈舍的保暖和加固,对种植业来说,果树的防冻也要特别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1.4 强对流天气 该区强对流天气常见,主要集中在4-8月,受高空东北冷涡影响,冷涡中空气柱处于上冷下暖不稳定状态时,易导致辖区内新湖农场、芳草湖农场、106团、105团种植团场出现冰雹、大风、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大风、冰雹等,使正处于夏季旺盛生长期的农作物受冰雹、大风影响,造成倒伏、大量枝叶被砸落等。
1.5 霜冻 六师五家渠市初霜日一般在10月下旬,终霜日会持续到次年5月初,对农业生产来说,霜冻也是严重影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六师区域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气温波动较大,尤其是晚霜冻对棉花的春播、林果业影响较大,危害正在开花期的果树,会导致花蕊受冻而不能正常授粉,幼果期出现霜冻则直接造成绝产,并且霜冻还对春播作物有很大影响,不利于蔬菜等设施农业。10月初霜如果较早来临会对棉花采摘、产量造成重大的影响和损失。
2.1 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气雷达、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现代化气象监测设备也在不断更新,高科技设备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增强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能力。气象灾害的有效预测,可以预先做好各种灾害性天气到来前的准备,避免损失。做好气象灾害长期、中期、短期及短时临近预报,使天气预报更加精细化,并加强局地性灾害天气研究分析,做好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加强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规律、形成机制、演变路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等研究,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2.2 建立气象监测、探测体系 特别是对于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防范,如果能在最短时间内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至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是关键。因此,应建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确保能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准确、及时、有效传达,为防灾、减灾争取时间,提前做好灾害防御准备,尽可能地降低灾害损失。尤其在汛期重点关注洪涝多发地区,在玛河流域建立气象预警中心。在统一的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库上设立风险灾害评估体系,结合相关业务技术,在评估灾情和信息收集基础上,服务各级政府为组织防灾减灾决策措施提供科学有效依据。
气象服务为了能在农业生产上有所帮助,气象研究人员需做的就是建立气象监测的精准系统,不仅要进行科研研究,还要真正地深入该区农业生产,做好各种灾害天气的预警、预报服务,以现代先进的信息平台为依托,更精更准更快的将气象产品传达到农户及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手中。在对气象灾害的逐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科学规律和方法,更加有效地做到气象服务信息化,提高气象灾害预防能力,为农业防灾减损做好气象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