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王旭波 魏萌
2016年6月25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73岁的农民严金昌,接受土流网创始人兼CEO伍勇的聘请,成为土流网小岗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首位总经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38年前的1978年,严金昌和另外17位村民冒着风险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在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前夜,率先吹响了农村土地改革的冲锋号。如今,土地流转浪潮下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随着流转需求的日益激增,土地信息不对称、权属混乱、收益风险不成正比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正是在此背景下,土流网于2009年应运而生。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当严金昌颤颤巍巍地在土流网上发布第一条土地信息时,也预示着土流网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急先锋。
前不久,河北某地种植能手刘老汉刚刚以每年1300元/亩的价格,从邻村流转了十几亩土地。几天后,他的儿子回家探亲时从网上一查,才发现父亲租的地比很多同等质量的土地贵了300多元/亩。为此,刘老汉懊恼不已,但无奈合同已经签了3年,他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在互联网土地流转平台出现以前,像刘老汉这样因信息鸿沟而高价租地的种植大户非常多。对此,土流网创始人兼CEO伍勇表示,信息不对称是阻碍国内土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互联网+”土地流转的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早在学生时代,伍勇便已经注意到国内土地流转市场的空白与焦虑。在帮助父亲与外地金银花买家的交流中,伍勇发现,许多种植户信息匮乏,无法货比三家,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土地而被动接受较高的土地流转费用。与此同时,许多农村家庭因为主要劳力外出打工,土地多有闲置,甚至撂荒,但却苦于没有发布土地信息的途径,即便土地租金极低也无人问津。
2009年,还是大四学生的伍勇正式注册了土流网。伍勇表示,最初成立土流网,主要就是因为看到了“三农”领域所面临的几个问题:首先是农村土地闲置情况越发严重,由于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种地成本却在不断抬升,导致大量农民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守家种地,越来越的多的土地出现闲置甚至撂荒的现象;其次是农民手中的地块比较分散,中国农民平均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只有1公顷,但是在美国是100多公顷,澳大利亚是1000公顷。地块的分散,决定了中国农业长期以小农生产为主要模式,难以发挥规模优势,也难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因此,有效推进土地流转,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为了填补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的鸿沟,土流网首先在互联网上构建了一个土地流转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土地的出租者也可以快速将土地信息发布出去,投资者也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土地和农业项目。伍勇介绍说,土流网为土地流转市场的供需双方架设了一座桥梁,根据双方的需求进行对接,所有的信息都是及时发布及时更新的。此外,土流网还开设了物权网,专门针对物权展开工作,包括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土地物权的定价。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信息积累,目前土流网已成功打造出中国最大的土地流转信息数据库。进入土流网主页,就等于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土地流转信息集散地,其业务涵盖国内所有省份,从耕地到林地,甚至农村厂房,海量的土地流转信息可供选择。每一块土地都标明着具体位置、规模大小、规划用途,还有实地照片,访问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精准挑选自己中意的地块。伍勇表示,通过定期发布的免费数据,土流网不仅可以为土地流转意向客户提供土地位置、面积、质量等基础信息查询,还可以把国内土地流转的面积、价格、走势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评估标准,为农民免费评估土地价值。通过线上织“网”积累大数据的方式,土流网已为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供了一套出色的解决方案。
2018年元旦前夕,土流网山东菏泽的代理商吴宝玉正在忙活着给河南浚县的几个花生种植大户遴选土地。经过多次走访,他终于在山东菏泽市东明县找到了一块集中度较高且租金相对低廉的优质地块。经了解,记者发现,吴宝玉找到的地原本由周边村庄的小麦种植户承包,但由于灌溉设施欠缺,加上小麦价格偏低,导致承包人赔了钱,因此想通过土流网进行二次转包。在实地考察之后,河南浚县的花生种植户对这块地非常满意,很快便办理完手续拿到了土地。像这样的生意,吴宝玉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做成了4单,成功帮助客户流转土地近4000亩。
土地流转符合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现在,吴宝玉每天都能接到从土流网平台打来的咨询电话。他表示,每一单土地流转生意的背后,都凝结了整个团队的心血。土流网的线上业务仅仅是一个入口,而真正想要促成土地项目的落地,需要线上线下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对此,伍勇赞同说,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会主动地上网发布信息;其次,投资人在网上寻找项目时往往比较谨慎。因此,必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进土地流转项目的最终落地。为此,土流网提出了服务连锁的战略,即通过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线上对接的同时在线下帮助他们进行土地服务,例如现场核实土地的真实情况,在合同法律咨询、评估土地、流转手续办理、工商资本的注入等方面给予大力的协助与支持。
从2012年开始,土流网开始成立线下流转中心,聘请当地有声望、懂农业的人加入,成为在广大农村打造出的一座座加速流转效率的“基站”。吴宝玉认为,这种线下发力的模式价值主要有三:第一是提供了寻找和筛选地块的服务,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及时找到相应土地,简化流程,提高流转效率;第二是提供相关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服务,例如将面积、水电、交通等信息全面提供给客户,帮助其更加科学地核算并控制用地成本;第三是对于有纠纷的土地,能够起到过滤作用,在提升流转成功率的同时,避免承租方因租用问题土地而造成成本和经营上的损失。此外,土流网的线下布局,还催生了土地经纪人这一新兴的职业,吴宝玉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们活跃在土地流转的一线,为土流网提供基础的地源信息,为加速农村土地的流转质量和流转效率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据统计,全国范围可流转农村土地市场价值预估为100万亿,其中耕地的价值大概在40万亿。截至目前,土流网在全国布局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已达300余家,土地经纪人超过3万人,土地挂牌面积累计达3.5亿亩,成交面积达1.2亿亩,占据互联网土地流转行业70%的市场份额。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的方式,土流网不仅探索出一条高效优质的土地流转模式,还为盘活农村可流转土地这一百万亿规模的沉睡资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
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市场规模有限,但是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意义是,土地作为一种资产在发挥作用。在伍勇眼里,土地和住房一样是一种金融资产。土地流转的风险不言而喻,但土流网通过探索“银行+担保+土流网”的“土流金服”模式,不但解决了土地流转信息流通不畅、滞后等长久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更是创新性地将保险公司引入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体系中,从根本上消除了该体系中抵押物难以处置的关键性难题。
金融活水流向农业领域,是土地流转带来的辐射效应之一。伍勇介绍说,土流网负责评估土地价值,银行负责调查个人信用,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负责进一步调查贷款者个人情况,评估后三方共同签字,决定是否能放款以及放款的额度。这样整个过程形成了一个三方风控的闭环,银行减少了风险,提高了额度,降低了利率。降下来的利率用来支付另两方的服务费用,最终结果是农民贷款的利率不变,但是额度大大增加,银行的风险更可控。土流网不是担保公司,而是作为中间方找到一个担保方或保险公司,农民将土地经营权抵押给银行,担保公司负责担保,或购买保险公司的保险。如果农民在约定期限内还不上钱,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将钱付给银行,土流网帮助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处置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所得收益再还给上述公司。
通过上述举措,土流网使土地经营权抵押综合贷款成本低于8%,远低于市场行情的12%。截至2017年底,土流网参与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额已超过1亿元,既为推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了市场化的解决方案,也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未来,土流网点“土”成金的模式,将为“三农”事业的蓬勃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