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
2018年以来,全省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实施农机“一项行动、两大工程”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农机化工作,全省农机化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1)农机装备提档升级步伐加快,绿色高效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各级农机部门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围绕“保全面、促全程”总体思路,制订了《2018-2020年江苏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办法》,坚持绿色导向、“优质优补”,调整优化品目范围和分类分档,高效、绿色、智能化农机装备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全省新增拖拉机近千台,其中75马力以上拖拉机占90%以上;新增插秧机5000多台,其中乘坐式插秧机占70%以上;侧身施肥插秧机、施肥一体化田间植保机等多功能复式作业机具示范推广步伐不断加快。基于北斗的自动导航高速插秧机、植保无人机、风幕式精准施药机等新型农机装备在完成减量、高效施肥、施药作业的同时,提升了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南京、泰州、宿迁、扬州、南通等地扶持建设清洁能源烘干中心,对使用空气源热泵等清洁热源的粮食烘干中心给予政策扶持,推动烘干机转型升级。截至7月初,全省已实施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超过4亿元,其中已录入补贴系统1.63亿元,补贴机具7000多台(套)。
(2)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成效显著,集成推广、整体推进备受关注。各级农机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农机“一项行动、两大工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技术标准、现场演示、培训指导等关键环节,努力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水平。省级层面公布了“三个一批”农机装备清单,研究制订蔬菜、林果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12个,总结形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29个,为各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省农机局在太仓市举办了全省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层层召开展示、演示会,部署推进农机“一项行动、两大工程”,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技术培训,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农机化新技术培训班,让农民机手充分掌握新机具的使用技术,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上半年,全省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超过1500期,培训近10万人次。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组、青年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作用,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专题调研,现场指导破解实际中遇到的瓶颈难题,帮助制定适合当地的生产模式和机具配备方案,为实施农机“一项行动、两大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省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2146.67 khm2,还田率达85%,水稻机插率稳定在75%。
(3)农机服务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创新务实举措广受欢迎。各地农机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农机服务主体,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泰州、苏州、睢宁等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加强为农综合服务中心(综合体)建设力度,打造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既解决了用地难的问题,又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地大力发展以农机作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广全托管、联耕联种、订单作业及“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新型服务模式,引导农机服务主体“上规模、增实力、树品牌”。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主题活动,联合石化部门推行农机作业用油“三优一免”服务,“三夏”期间累计为农机手节约用油成本超过3500万元;联合保险部门为“最美农机合作社”和“最美农机人”赠送保险套餐,受到了广大农民机手的欢迎。创新推广服务方式,组建江苏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具保养和应急抢修等技术指导和服务。目前,全省农机科技志愿者人数已超过1000名。“三夏”期间,全省共出动志愿者1万多人次,累计开展技术指导和维修服务1.9万多台次,努力打造新时代江苏农机系统科技服务品牌。
(4)农机质量监管得到重视,着力夯实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基础。各级农机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质量提升年”活动,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组织开展全省农机“3·15”质量监督现场活动,现场受理农机质量投诉,开展农机化政策咨询服务和机具展示演示,切实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农民机手的维权意识。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示范点建设,选择南京、徐州、海安等8个市县作为首批示范点,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以大型轮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为重点,及时掌握机具的质量状况和用户意见,督促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开展农机化标准制定及宣贯示范活动,不断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建立全省农机维修能人库,首批入库138人。开展农机维修“百名能人结对百社”活动,探索解决农机合作社维修难问题。
(5)农机安全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各级农机部门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依法治机、源头防控和综合治理,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坚持安全监管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大力宣传贯彻农业部新修订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两个新规章和两个新规范,编制印发《农机安全监理许可业务工作手册》,省、市、县层层举办培训班、座谈会,基本实现新规章新规范集中学习的全覆盖。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推行“走出窗口搞服务”,开展送检下乡、送教下乡和送安全知识下乡活动,切实提高了农民满意度。创新监管服务,大力推进农机综合保险政策实施,上半年全省参保农机具10.6万台次,累计保费5400万元。深入开展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上线检测、一年双检、逾检注销”制度。上半年,全省共注销变型拖拉机6837台,变型拖拉机登记在册数下降至2.64万台。加强农机安全隐患治理,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严肃查处无牌、假牌、脱检、改装和驾驶人无证驾驶、非法载人等违法行为,排查作业机具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农机事故发生。上半年,全省共发生道路外农机事故20起,死亡3人,受伤10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2018年以来,全省围绕推进农机“一项行动、两大工程”这一主线,认真组织实施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看到上半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农机化工作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面临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传统大宗产品、中低端产品比较多,同质化严重。设施农业生产关键环节还缺乏先进适用机械,存在“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现象。二是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紧密。与机械化作业相互适应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尤其在设施农业、林果茶业、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农机农艺融合的问题还很多。三是农机合作社运营质量不高。合作社虽数量众多,但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机服务组织场库用地问题还未完全解决,相关政策在部分地区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四是地区之间工作不平衡。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两大工程”等重点工作,总体情况比较好,但也有个别地区进展缓慢,与全省进度相比相对滞后。对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和不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在省委即将出台的《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将“一项行动、两大工程”作为重要内容加以推进,为新时期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下半年,全省农机系统要紧紧围绕省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对标找差再定位,解放思想再起航,务实创新再聚焦,突出工作重点,立足产业发展,聚力富民增收,加快推进农机“一项行动、两大工程”,努力推动全省农机化全程全面高效高质发展。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全力推进“一项行动”。2018年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的攻坚之年,各地要进一步理清思路,靠前指挥,主动查找差距,加强指导,狠抓落实,以示范创建为重要抓手,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省级确立的59个示范县(市、区)要对照目标任务按计划做好示范创建工作。首批15个示范县要高标准做好创建收尾工作,各示范县已经完成了省级第三方核查,近期省农机局将对首批示范县进行集中考核评价;第二批19个示范县已完成中期检查,要及时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对标找差,全力冲刺示范创建目标任务;第三批25个示范县要抓住后发优势,严格对照建设方案,周密部署,高起点启动示范县创建工作。目前,示范县创建数量已达计划的90%,下一批将重点解决一些地方财政、农机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存在的问题,相关县(市)要自加压力,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提前谋划部署,争取纳入示范县创建行列。加强检查指导,充分发挥省、市、县技术指导专家组作用,适时开展“对标找差”专项检查、“技术巡诊”等活动,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考核评价体系、技术模式、成本效益分析等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要认真组织好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完善技术路线和机具配套选型,加强作业质量和作业面积信息化监测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加快组织实施“两大工程”。“两大工程”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手段。今年是全面实施农机“两大工程”的第一年,起好步、开好头,至关重要。省农机局与省财政厅经过多轮会商,确定2018年农机“两大工程”项目资金总量4500万元,计划采取竞争性立项的方式,择优确立20个左右项目实施县(市、区),以任务清单形式下达,具体实施办法将于近期公布。各设区市要及早谋划,开展调研摸底,做好统筹规划,积极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申报。各项目县(市、区)要加强实施方案编修,按照专家评审意见,立足本地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切实提高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各项目县(市、区)要明确建设思路,重点围绕主导优势产业,以示范基地、示范园区为突破口,整合农机装备、技术、服务、资金等要素资源,打造一批省级、市级“两大工程”示范点,示范带动当地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省农机局与省财政厅将联合出台绩效管理办法,各地要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严格资金使用,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取得实际成效。
(3)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地要针对新型农机服务主体的特点,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指导服务,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要立足本地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需要,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学习借鉴泰州等地经验,探索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有效发挥服务成员、引领农民对接市场的纽带作用。坚持质量优先,开展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工作,确保完成新增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50家的目标任务。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机合作社,大力推广订单作业、一条龙服务、全托管、联耕联种等服务模式,提高机具利用率和作业效率。高度重视农机机务管理,结合农机机务管理有关规范的实施,举办全省农机机务管理培训班,引导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等提高机务管理水平。扎实组织好秋季农机化生产,加强信息服务、机具作业调度、供油保障工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粮食丰产丰收。
(4)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各地要以学习贯彻农业部新规章新规范为契机,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好各项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工作,采取组织审查、现场核验等方式,确定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并择优推荐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市。继续保持变型拖拉机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加强源头管理,做到“应销尽销”。配合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路面动态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努力消除变型拖拉机安全隐患。开展烘干机作业场所专项安全检查,落实农机服务组织主体责任,建立全员、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烘干机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农机监理“三个一致”清查治理工作,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全力推进规范化建设。举办监理业务技能竞赛,以新规章新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为主要内容,通过“以赛带训”的方式,检验新规章新规范宣贯实施的成果,切实提高监理人员理论和业务水平。
(5)狠抓农机质量监管工作。各地要牢固树立“质量兴农”理念,以实施“农机质量提升年”为抓手,落实好质量监管各项工作。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结合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工作规范及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互联网+推广鉴定”管理模式,加强对试验鉴定工作秩序的管控,组织开展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监督双随机检查,规范企业推广鉴定证书使用行为,提高鉴定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抓好农机质量调查工作,严格操作要求,认真做好调查户的抽选、联系等工作,统一规范标准,确保调查质量和效率,适时公布联合收割机、烘干机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质量调查结果。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示范点建设,规范投诉受理、信息报送和监督工作,以点带面,提升农机质量投诉工作水平。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探索建立具有江苏特点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加强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好农机维修点建设项目,探索农机维修人才培养途径,有效解决农机维修难问题。
(6)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按照《2018-2020年江苏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办法》,围绕农机“一项行动、两大工程”,加大节能环保、精准高效农机装备供给;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坚持阳光操作,实施全程化监督管理,落实五大重点环节内控制度,推进补贴政策执行过程公平公开;积极开展新产品补贴,会同省财政等相关部门,制定农机新产品、植保无人机规范应用试点补贴方案,及时组织实施。完善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各地要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一并部署,广泛宣传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惠农政策,努力实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实施全覆盖。深入开展农机政策性保险,加强政策宣传,探索完善理赔机制,争取年内启动实施烘干机保险财政保费补贴惠农政策,不断拓宽保险范围,优化险种结构。加强农机教育培训,认真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获证奖补,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全力做好第四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农机修理工竞赛暨第六届全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筹备工作,选拔一批农机“工匠”,向全社会展现农机部门良好形象。认真做好第十届江苏国际农机展筹备工作,充分发挥全系统作用,整合资源,加大招展力度,力争把展会办出品牌、办出特色。
新时代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战略、新的部署、新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加快实施农机“一项行动、两大工程”,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全力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为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