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群焕
核桃“黑蛋果”,指的是前期生长正常,到生长后期至即将成熟季节,果实变黑,提前脱落(或留在树上),失去经济价值。据粗略统计,陕西洛南核桃产区每年因“黑蛋”损失核桃产量达30%以上,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通过调查发现,形成核桃“黑蛋果”的主要原因是核桃举肢蛾和细菌性黑斑病危害,同时兼有部分桃蛀螟、果象等共同危害。针对此,作者就核桃举肢蛾和黑斑病的危害症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果农在生产管理中参考。
核桃举肢蛾属鳞翅目举蛾科害虫。在陕西洛南产区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核桃树冠下1~3 cm深的表土层中结茧越冬。每年5月份幼虫在茧内化蛹,6—7月羽化为成虫,先后从茧内飞出,于下午6:00—8:00交配后产卵于青皮果的果把或两果夹缝处,5~7天卵孵化成小幼虫,在果面爬行4~6小时后侵入青果。幼虫蛀入果内纵横串食,啃咬核桃青果皮乃至果仁,使青果变黑干缩下陷,成为“黑蛋果”,随后大量脱离;果实硬核后,幼虫只危害中果皮,使果实变黑,失去食用价值。如为害较早,会出现2代蛾继续为害。
该虫是专性食核桃果实的害虫。一般果实受害率达30%~50%,重发区甚至导致核桃颗粒无收。
核桃黑斑病属细菌性病害。该病不仅危害核桃果实,而且还危害叶片、嫩梢、芽和雌雄花序等。病菌在病果、病枝或芽苞等老病斑上越冬,翌年春季借风雨传播到叶、果、嫩枝上,带菌花粉、昆虫也能传播病菌。病菌由气孔、皮孔、蜜腺及各种伤口侵入。
果实受害后,果面最初产生褐色泪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周围有水渍状晕圈。后期病斑凹陷,随之全果变黑腐烂早落。部分未脱落果核仁干瘪,失去经济价值。
叶片受害后,先在叶脉旁出现近圆形及多角形黑褐色小斑,外缘显半透明泪渍状晕圈,后期病斑连成片状,叶片皱僵枯焦或早期脱落。嫩枝、叶柄感病后,病斑呈长形、褐色凹陷,病斑扩展环切后造成上部枝条枯死。
花序及芽片受害后,变黑、坏死,早期脱落。
核桃举肢蛾和黑斑病危害程度与立地条件、气候条件、管理水平及上年病虫基数密切相关。立地条件较差的阴坡、沟槽、土壤瘠薄地发生严重;降水量多、湿度较大的年份发病早且严重;栽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时发病严重;管理水平差、树势衰弱或连年未防治的核桃园感病相对严重;早实核桃比晚实核桃感病严重。
1)选择地势平缓、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的地块建园。
2)因地制宜选用辽核1号、香玲、西洛3号、清香等抗病虫性、适应性强的品种栽植。早实品种栽植密度为5 m×6 m,晚实品种一般为7 m×8 m。
3)加强地下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对修剪口、伤口及时涂抹愈伤防腐剂保护,防止病菌侵入。
4)核桃采收后至翌年4月份,对树冠下进行垦复,耕种,清除残果、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掉,以减少部分病菌和控制举肢蛾出土。垦复深度在15 cm以上,范围稍大于树冠正投影面积。
5)6月下旬至8月上旬核桃“黑蛋果”集中出现期间,对树上、树下黑果及时摘拾,销毁或深埋(深度30 cm以上)。
6)对于历年核桃病虫发生十分严重,且集中连片的核桃园,可树冠喷药应急防治。春季萌芽前对树冠喷布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200波尔多液;果实膨大期树冠喷1%中生菌素1 000~1 200倍液,或86%氧化亚铜(铜大师);当地小麦即将开镰收割时(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树冠喷布2.5%敌杀死4 000倍液或50%辛硫磷1 500~2 000倍液,同时加入70%甲基托布津7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以后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注意树冠上下、内外的果实都要均匀着药。喷后短时内若遇大雨,雨后应及时补喷。
7)果实采后发现的黑果及脱掉的青皮,应远离核桃树放置,及时收集并深埋或销毁。
8)提倡统防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