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做好肌电图?

2018-02-11 11:03郑州颐和医院神经生理科宋新光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诱发电位肌电图

郑州颐和医院神经生理科 宋新光

中国肌电图及诱发电位专业人员的第一次聚会事实上是在1978年前后的武汉,由我国著名康复医学专家、武汉同济医院南登昆教授谦虚地以“中南六省”名义召集,其实参会者除中南六省者(其中包括我和广州中山医大的赵耕源)之外,北京的汤晓芙、沈定国,河北的梁惠英也都出席了。汤晓芙、沈定国二位后来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的主要领导人,这个学组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后来又与以沈定国教授为首的神经肌病学组合作隔年再开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这样基本上每年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学术活动,参加人数也是逐年增多,论文质量越来越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肌电图、诱发电位业务在各省市县的普及及从业者学历的提高,各级各种学术会议、培训班、沙龙等等此起彼伏,热火朝天;同时成立了很多肌电图学术群,有的还相当活跃,我们的事业呈现出一派空前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当多的,此处仅讨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做好肌电图?

一、制定个体化检查方案

患者一进门就上床,一上床就扎针或做传导,这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问病史、查体并参考其他检查资料,获得初诊印象,据此设计出个体化检查方案。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你的初诊是否正确,或鉴别、排除某些疾病,而不是漫无目的、千篇一律地检查完再说。例如,疑上运动神经元病时应查电刺激的运动诱发电位;鉴别运动神经元病与脊髓性颈椎病应查体感诱发电位SEP(前者阴性)和针肌电图(前者广泛性异常);肩部疼痛要鉴别肩周炎、肩袖损伤、肩胛上神经卡压、四边孔综合征、臂丛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等,它们的电生理表现各不相同。再比如足下垂,仅查腓神经是不够的,要鉴别腓总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害、骶丛损伤、腰5神经根病、腓骨肌萎缩症和运动神经元病等。另外,在检查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检查方案及时加以修改,例如力弱患者发现复合运动电位波幅很低时,要想到是否有突触前膜病变的可能,此时应做10秒运动诱发试验。我还想在这里提醒诱发电位的重要性,不久前曾看过两个患者,外院都只做了肌电图和神经传导,一个被认为是心理障碍,一个被诊为周围神经损害,这显然与其症状体征不附,于是加做了四肢体感诱发电位,发现均不正常,最后诊断一个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另一个是播散性脑脊髓炎!可见,不做诱发电位是要误诊的!

二、关于针肌电图

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做针肌电,例如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做与不做检出率只差6%。轻度神经卡压也不一定要做。有些患者应该做,但也并非扎得越多越好,例如运动神经元病,四个节段扎5~6块代表肌可矣,有些检查室居然扎二十多块肌肉。要知道针肌电是有痛、有创性检查,从人文关照出发,能不扎就不扎,能少扎就少扎。同样的道理,运动单位电位定量分析也并非是必做的检查,自发电位和运动单位的形态、募集过程和声音更应该受到重视。正在研究中的转折—波幅云图或许将成为少痛、客观而有前途的诊断方法之一。

三、关于检查报告

我看到过的检查报告大体有三种。一种是仅描述检查所见而无结论,估计报告者是心中完全无数或基本不懂临床,这种报告倒是简单省事,可是有什么用呢?连我看着都不知所云,你指望临床大夫能看懂?第二种报告,有“结论”,但仅是提示其损害是“神经源性”抑或“肌源性”。这个有用吗?医学发展到今天,花了那么长时间和金钱仅得到这样几个字是不是太过简单?特别是对于骨科大夫,这样的回答等于没说,你还指望他给你再开介绍单?第三种报告是将检查所见与临床情况结合起来,我欣赏这种模式,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对临床确有帮助,但要做好并不容易,既要把电生理做好做准确,又要懂些临床,所以我常说,不懂神经肌肉病就做不好神经电生理,换言之,做好神经电生理的真正诀窍就是学习并学好神经肌肉病!肌电图医生一定要努力补上这重要的一课,大家共勉吧!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元诱发电位肌电图
A Miracle of Love
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在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四)
基于CNN算法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特征识别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分析
神经肌电图与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运动神经元病伴随尿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报道分析
PBL在肌电图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健脾补气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