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磊 孙晓强 任晓娇 杨 雍 孙 永
(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陕西西安 710077)
所谓“三品一标”,就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是今后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质量安全与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建立“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预警机制势在必行。
1.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通过新闻媒体等的曝光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具体典型表现如下,首先,部分农产品重金属超出标准,有的农田灌溉甚至使用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等,土壤收入程度大小不一,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现象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其次,部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国家加大了农产业质量的检测力度,也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作出了规定,通过这些规定和细则来约束生产者的行为,而且就农业使用标准专门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即便如此,一些利欲熏心的生产者和不法商贩还是会在农产品中超标使用农药和添加剂,只为使产品看起来更加美观,味道更为可口,若产品出售时间较长,他们便会在生产中违规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1]。在最近几年查处的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中,添加剂超标成为了重点问题。
1.2 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首先,农产品生产方式。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主体是家庭农户,这种小规模作业人员的生产经营面积不大,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比较大。农户是农产品生产的源头,也是农产品的交易人员之一,由于其生产规模限制,而且这种类型的农户比较多,所以交易不集中,对农产品的终端检测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存在投机主义思想。逆向选择问题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此外,只有农户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比如,能够掌握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运用物理防治手法控制病虫害,能够精确地掌握追肥和施肥技术。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农业生产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所以其无法及时掌握专业技能,看问题的目光相对比较短浅,对投入要素的安全性认识不到位。其次,农产品交易类型。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层次不高,但是也开始全面转向专业化的方向。随着市场升级速度的加快,原始产品对市场的依赖性减弱。企业就会相应减少农产品质量方面的投入,导致质量安全监测成本的上升,所以在初期提升农产品质量来取得成效则变得困难重重。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公众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上升,公众开始从原来的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关注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一旦大规模地曝光农产品问题,就会引发公众信任危机,甚至影响农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利。所以,在新时期,要不断完善立法,强化执法,注重示范区建设,加强内部监管,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1 完善立法,强化执法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包含的环节相对比较多,像市场准入、标准制定、产品检测等,这些都需要完善的法律作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的法律已经对相关部门的职能进行了界定,但是由于各个部门和条块之间的结合不到位的问题突出,所以要强化立法,从而为市场准入、监管、认证等环节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此外,要加大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运用有效执法手段来行使其市场监督管理权力。明确农业、工商、环保和质检等部门的分工,避免出现监管盲区。要结合农产品加工、运输、仓储及销售等需求,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地位,以实现有效的全程监管,这样才能解决分段监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2 注重示范区建设,加强内部监管 农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小农经济模式与形势发展需求不太适应,实施以农产品加工环节为代表的企业开展农户的整合能够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组织进行农产品示范区建设,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贯彻落实农业标准。示范区的有关部门可通过完善农业信息收集与查询渠道,注重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环节,让农民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成果。此外,还要注重内部的监督与管理。要把信息技术的力量发挥到最大,运用现代传媒工具来服务农业科学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进农户的速度,从而为农民、社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2.3 构建信息平台,建立追溯预警机制 要保障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就要注重信息畅通,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新时期,通过建立相关信息化平台,结合追溯预警机制的建立,能为供应链上的中间环节及终端环节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还能为最初环节的农户发送相应的信息指令,通过这个举措来统一农产品的质量标准。通过信息平台开展的信息传递工作打破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明确了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无效流通比率被控制在最低比率,从而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消费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