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青
(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盐城 224145)
稻米品质是水稻产业经济效益的内在影响因素,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具有多种稻米类型,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市场中稻米品质总体质量不佳。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水稻生产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稻米品质需求,对我国整体社会经济进程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创新水稻栽培技术,完善水稻栽培环境,对现阶段水稻产业发展中稻米品质的提升来说,非常必要。
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我国传统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缺陷不断凸显。主要包括高线技术应用效果不佳、专业技术指导缺失、商业发展渠道限制等几个方面。其中高线技术应用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在现代化水稻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需要对栽培技术与机械设备进行同步应用,但是在现阶段水稻种植环节并没有与专业生产工艺相适应的专业机械设备,所以制约了整体水稻栽培行业的稳定发展。而商业发展渠道限制则是在市场化经济改革进程中,商品化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水稻种植人员对商业化经营并没有正确的认知,特别是现代化栽培工艺应用环节,缺乏对应的管理模式,从而对整体水稻栽培效益的提升造成了阻碍。专业技术指导缺失主要是在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应用过程中,并没有依据区域农业生产特点进行专业技术标准设置,从而制约了整体水稻产业的发展。
2.1 播种育苗及插秧对稻米品质影响 在20世纪末期,相关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的实践试验,得出水稻栽培初期晚播、晚种及晚插秧会导致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继而促使精制稻米含量及完整稻米含量下降。而稻米精蛋白质含量的下降,不仅会影响稻米加工效率,而且会对稻米实际蒸煮使用口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1]。而稻米插秧方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插秧环节对水稻栽种密度的控制所决定,这一控制会对水稻成长状态、光合作用、营养吸收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稻米品质。
2.2 水肥施加对稻米品质影响 一方面,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通过输电底肥及分蘖肥料的施加,可以保证水稻生长期间充足的微量元素供应,从而促使其稻米外观、加工品质及营养成分得到一定的提升。而在基础氮磷钾肥施加的前提下,将适量植物腐烂物、动物排泄物进行发酵分解后的物质施入稻田中,可提高水稻后期品质。另一方面,在水稻生长期间,灌溉对整体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溉期间水质、灌溉频率、灌溉量等几个方面。研究证明,污水灌溉后的水稻稻米品质远低于自流清水灌溉后水稻稻米品质,而灌溉频率及灌溉量的合理控制,不仅可以为水稻根系发育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可以为水稻分蘖提供充足的动力[2]。一般在水稻早期生长过程中,需通过浅水层的构建,维持水稻生长期间稻田的湿润状态,而在水稻生殖期间则需要进行5.5 cm左右的深水层构建,从而在为水稻孕穗期提供充足水分支持的同时,避免突发低温对稻米品质的不利影响。
2.3 收获及仓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收获期间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包括收获时间、收获方式等几个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水稻蜡熟期其稻米品质会逐渐上升,而在水稻成熟期之后,其精米率、水稻蛋白质含量会逐步下降[3]。因此在水稻成熟期前后进行水稻收割可有效保证稻米质量。而在水稻稻米长时间的储存过程中,外界环境、稻米自身物理化学变化会对稻米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稻米储存期间采取通风、控温、反仓等措施,抑制稻米自身物理化学变化或外界环境对稻米品质的不利影响。
依据上述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对水稻栽培技术措施与稻米品质之间的联系进行适当分析,可为水稻栽培模式的优化提供有利的借鉴。因此在实际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种植人员可综合考虑水肥施加、栽种方式、栽种密度和收获储存等环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种植工艺的适当调整,从而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促使水稻稻米品质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