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丹 肖丹 张婷 张冀东 杨玉芳 孙贵香*
(1.湖南中医药大学 长沙 410007;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
众所周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的头号危险因素,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慢病。而高血压病一旦发生,目前只能控制血压,延缓进程,尚未找到根治方法。因此将高血压病的防治战线前移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在美国在2003年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上发布的第7次报告(JNC7)—高血压预防与治疗的新指南中首次提出高血压前期的概念,并建议当处于高血压前期阶段时,应当调整生活方式,来促进健康。这与我国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欲病救萌”的理念不谋而合。
中医治未病理论蕴含丰富的哲学智慧,是在历代医家的总结探索下形成了一套中医治未病的特色理论。其效法自然的具体养生方法,简便易行,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作用。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治未病专著—《中医治未病》中系统指出,未病状态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健康未病态,二是潜病欲病态,三是欲病未病态,四是传变未病态[1]。与之相对应,中医治未病分为平素养生,防病于先;防微杜渐,欲病救萌;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病后调摄,防其复发四部曲。由此可见,“未病”反映人体不同的健康状态;“治未病”的实施是对不同健康状态的维护和干预,体现了中医学自身原创的先进和崇高的医学思想,是医疗保健的理想境界[2]1-3。
高血压前期一词自2003年美国高血压预防与治疗的新指南中提出后被广泛接受,是指无降血压药物治疗的前提下,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不同时间坐位测量的血压在120~139/80~89mmHg。尽管各国标准有别,甚至美国近期又修改了高血压标准,但高血压前期这一概念体现的早期干预高血压思想已广为学界所接受,并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2016年,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组针对我国居民的高血压调查,在JAMAInternMed杂志揭示了高血压病的流行新趋势:在50万调查对象中,有39.5%的居民处于高血压前期[3],这一数字可谓是极其惊人的。而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人群10年后进展为高血压病的概率为50%左右,对于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这一数据高达90%[4]。张如玲等开展的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的远期并发症会使患者寿命减少5年[5]。可见,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战线必须前移。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起步相对较晚。2001年国内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6]。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健康管理在我国没有发展,事实上,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健康管理在我国已经具备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模式的条件。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了“消患于未兆”“济羸劣以获安”的论述,表明我国传统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先进的预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国内专家学者开始聚焦于将传统中医养生学说的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模式有机结合。郭清等研究认为,在我国开展健康管理应当具有中国烙印,做到以现代健康概念为核心,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转变,弘扬“治未病”传统思想,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和干预[7]。
国家相关部门也为我国的健康管理事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在2016年12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为我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规范。同时,国家政策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及健康服务业发展给予大力扶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发办[2015]32号)中明确提出,在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建立健康管理组织与中医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机制,在社区开展试点,形成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个人多种形式的协调互动。
同时,也有医疗机构在实践中开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管理模式,如广东省中医院作为全国首家治未病中心自成立以来,基于中医药对人体亚健康与疾病先进的辨识水平和干预方面的优势上,自主研发有中医特色的针对亚健康的中西医测评工具与中医调理方案,并在多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应用,为中医健康管理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应用与研究基础。
由此可见,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新模式正在我国蓬勃发展,其丰富的防治手段与方法能够为现代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多元化的调护方案,这对于防治各种慢性疾病均有着重要意义。
中医健康管理是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健康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为社会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信息采集,科学评估,及时干预,产生以中医为特色的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为现代医学提供疾病诊断与慢性病管理、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手段[8]。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的高血压前期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运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4.1 中医特色的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信息采集 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望、闻、问、切以及中医特色检测仪器采集受检者临床信息,从而为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健康状态辨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采用以中医为特色的信息采集可以避免大量仪器的重复检查以及产生的繁杂费用,而中医药的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给健康管理的持续性提供了可行性,体现了中医简便效廉的特点,也有利于控制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9]。在此基础上建立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健康档案,有利于健康管理人员更高效便捷地获得受检者信息并提出调理方法、开出相关处方,同时也让病人更积极主动地配合健康管理各项措施[10]。
4.2 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和风险评估 王琦教授提出中医体质辨识是实施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以体质辨识为基础的健康计划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2]。进行体质辨识的第一步是对被辨识人群进行体质问卷调查,同时辨识者结合中医四诊信息,对被辨识人群进行风险平复。根据中医病因学说,高血压病的发生主要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调、劳倦失调以及先天禀赋脏腑精气有关。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与精神紧张、饮酒、食盐摄入以及肥胖等呈正相关。围绕以上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加上与中医四诊相结合的体质辨识,再综合信息采集和健康档案进行分析,从而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一个准确的辨识和评估,为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中医调理和干预提供依据。
4.3 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中医调理和干预 高血压前期的干预可遵循中医健康调理从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饮食、谨慎起居四大基石入手,同时运用针刺、艾灸、推拿、刮痧、火罐、理疗、食疗、导引等具体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中医特色的调理和干预,治未病要义于调理和干预之中,从而实现“未病先防、欲病救萌”的目的[11]。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医坚持辨证论治、辨证施养,切不可千人一方,万人一药,要尊重体质差异,抓准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针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制定出个性化的体质调养方案[12]。
4.4 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健康状态跟踪服务 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中医健康状态跟踪服务,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在健康状态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状态档案,并通过对健康状态的动态监测、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从而提升高血压前期人群健康素养从而减少高血压病患者动态服务过程。其中中医健康监测能够对高血压前期进行预警,对可能导致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给予提醒,并督促服务对象远离高危因素。而中医健康教育是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系统的中医健康科普教育活动,帮助高血压前期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潜在危险因素,从而预防高血压,促进健康。
高血压前期是正常血压发展为高血压的“潜伏期”,是高血压剧增的“后备力量”。故始终坚持将“未病先防、欲病救萌”之精神贯穿高血压前期中医健康管理之始终,对高血压前期人群早关注、早预防和早干预显得及其重要。中医“治未病”理论宽泛而全面却也笼统而不利于推行,健康管理针对性强却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因此,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该模式下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优势互补,这种转变契合现代医学的变革—医疗目的(核心价值)从治疗疾病转向“治未病”,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总体思路将从对抗医学转向整体医学,同时也契合社会疾病谱的转变,能够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路径。
[1]孙涛.亚健康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2]王琦.中医未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2.
[3]arah Lewington,Ben Lacey,Robert Clarke,et al.The Burden of Hypertension and Associate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China[J].JAMA Intern Med,Published online March14,2016.
[4]李颖.高血压前期的防治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 259-1 230.
[5]Schunkert H.Pharm acotherapy for prehypertension mission accomplished[J].N Engl J Med,2006,354(16):1 742-1 744.
[6]戴云云,何国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挑战[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5):452-454.
[7]郭清.健康管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8]杨贵尧,刘颖,郑杰,等.中医健康管理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2,10(18):145-146.
[9]符美玲,冯泽永,杨丹.中医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从“张悟本”现象谈起[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1):71-73.
[10]程羽,孙增坤,袁萌,等.基于治未病思想探索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30(11):3 993-3 995.
[11]刘登,王志泉,曹海涛,等.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 751-1 753.
[12]梁发俊,孔红兵,王震,等.治未病与健康管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28(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