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玲
(湖南信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前言:世界语言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结合的,语言环境不能脱离文化背景而单独存在,文化氛围也是语言环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随着语言交流的国际化普及和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深入结合与研究,我们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国人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去学习英语,也将会形成学习英语的独有的艺术特点及文化传承。
目前传统的中式英语教学更多地强调目标式学习,因此经常会忽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有利影响,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不能够让人们用英语去体会传统文化存在的重要意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目前大量传统英语教材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植入,更多的是崇洋媚外的外国元素。现在的大部分英语教材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部分少之又少,因此造成很多学生不仅缺乏英语语言能力的表达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更丧失了用英语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其次,不良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不良的社会环境会使学生从小对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不够重视。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机遇和全新的挑战,让大家一味的寻求快速成功,因此来获取短暂的利益和暂时的满足感。在这个拥有各种证书才会更被重视的年代,很大一部分学生受到这种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认为取得高分,拿到更多的资格证书,这样才能找到一份相对较好的工作,从而完全忽视了对自己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然后,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观念不够强烈。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各司其职,英语教师不会去教授语文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同样语文教师也不会教授英语教师教授的内容,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导致了英语和汉语的文化不能够相融相通,所以很难让中国传统文化导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去。英语教师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不够深刻,这样自然也不会很刻意去向学生宣传及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据了解和调查来看,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在学习英语之外,很少去了解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很少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所以他们自身也不会有在课堂上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和意识。教师的主观教授意识在知识传播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此以往,即使有一部分英语教师愿意去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还不足以在课堂上给他们的学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最后,学生本身的原因。学生本身因为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环境。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本身的民族自尊心不够强烈,导致他们会认为,没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因此让学生本身无法去树立民族的自信心,周而复始,致使他们没有办法正确的去理解和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绝大多数的学生更偏好于过西方的情人节,而且能够做到轻松地说出大部分国外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但是对中国的传统佳节知道的少之又少。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在中央党校建立八十周年典礼上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够积极的去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人们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有裨益。英语教学中如果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汇贯通,那么就可以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源远流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应该准确而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目前中国和美国正处于互惠互利,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微妙关系之中,如果能够让外国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了解中国文化,那么自然而然就会让他们对中国的强大产生由心而生的敬畏。现如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显示了衰退之势,已经为我们敲响了危险警钟。所以,大学里面不仅要加强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将其传承下去而且传播到国外,乃至全世界。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该如何才能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到英语专业的教学,让更多的孩子去用心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去培养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擅长英语的国际型人才,是大多数英语教育工作者目前所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如何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我们认为想要真正的融中国传统文化于英语的教学中,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应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导入到教科书中,包括:1.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介绍了很多孔子及其弟子关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哲学思想,很适合导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另外,佛教和道教也是很值得借鉴的。2.中国的传统主活习惯。如中国功夫(Kong fu);北京烤鸭(Peking Roast Duck)等。3.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时期的小说等。4.谚语和习语,一些传统的历史典故,习语也应该导入到教科书中。比如,滴水穿石(water constantly dropping wears holes in stone)。5.中国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我们要拜年(pay a new year call),收压岁钱(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等等。
从教育本身方面,能够让学生自愿地去接受传统文化和英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只有教育的决策者们观念发生改变,才能够产生相应的积极效果。其次是通过大众传播的媒体,进行建立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的背景。如今是信息化的社会,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和互联网都可以为英语的学习者们提供更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的环境,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去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最后,将改革审查标准,不再以最终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让更多元化的考核去审查学生的最终成绩。考试内容也尽可能包含对语言技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结合知识,从2013年12月开始,全国范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对四、六级试卷的翻译部分做出重大调整,也不再以客观题占重要比重,将侧重点放在主观题和阅读分析上,以此来督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在不断更新和变化的新社会中,全体教师都应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特别是英语的教学老师,只有老师的传统文化宣传意识足够强,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学习兴趣。让英语教师参加一些国学礼仪知识的培训,以及更深一层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以此来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让汉语和英语能够达到信、达、雅的传神翻译。其次,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统文化代入的方式来教英语,让学生能够以英语的方式来体会传统文化的意义。最后,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去体会传统文化的学习乐趣。这样让传统文化和英语教学达到传神的互译状态,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也更容易传授。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培训教师相关技能的知识讲座和交流大会,通过老师间的交流和探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授课的模式和方式,并且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设置和安排中,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改革课程,在学生间形成良好的学习反馈,只有这样潜移默化的改变,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积极配合授课教师的教与学。
首先,学生可以广泛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著作、古诗词、文学名著。从汉语中去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然后用自己理解的英语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将英语和汉语式的传统文化达到融会贯通。其次,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以及视频等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去接受和领悟其中的道理。最后,学生应该积极的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比如传统音乐会,诗歌比赛,书法大赛,传统书画展等等,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在国际交流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大学英语为主的外语教学必须肩负起在国际交流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注重和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和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得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成为两种文化的沟通者,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