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轶,顾志祥,姜 敏,陶燕辉,徐呈艺
(1.南通职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2.南通职业大学 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7)
人的生命的宝贵性不言而喻,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及社会和家庭的多重期待,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高职学生是高考招生分层机制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现代社会就业压力、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伤害他人、被他人伤害等事件屡屡出现,对高职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与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某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学生生命观及生命意识教育的现状,对高职生生命意识教育的方法和经验进行了探讨。
本次调查选取某高职院校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纸质问卷和课堂随机抽样的方式,当堂收取。问卷总计发放300份,收回290份,其中有效问卷290分,有效回收率96.7%,在被调查对象中,男生208人,约占72%;女生82人,约占28%。设计的“高职院校学生生命价值观及生命意识教育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样本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受调查者的性别、年级、专业等情况;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高职学生的生命观和高职院校生命意识教育的开展情况。问卷共设计了24个题目,类型均为选择题,其中单选20题,多选4题。
人的生命是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生命观则是人对生命及其价值、意义以及人生理想等问题的看法和立场。无疑,个体的生命观对人的生命质量具有重大的影响。那么,高职学生对生命和生命观这些生命意识教育的基本问题有着怎样的认知呢?
在被问及“你认为生命是什么?”时,85%的学生知道生命是由精神生命和肉体生命结合而成,10%的学生认为生命完全是精神的,2%的学生认为生命完全是物质的,3%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生命。而在问到“你认为人的生命观是否重要?”时,90%的学生认为“很重要”,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2%的学生认为“不重要”。这说明部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误区,对生命观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完善,对生命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了解。
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能对生命和生命价值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72%的学生“经常思考”,15%的学生表示“偶尔思考”,只有3%的学生“从没思考过”。高职院校可以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及生命价值。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逆境和挫折。大学生往往需要面对学业、情感、人际交往、就业等造成的挫折和逆境。高职学生又是如何看待逆境和挫折的呢?
关于“当遇到大的挫折,比如失去亲人,残疾,重病等等,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有90.22%的学生选择“勇敢面对,客服困难”,只有9.78%的学生选择“逃避现实,可能自杀”或“对生活失去信心,得过且过”。而当问及“你认为人生中遇到的逆境应怎么对待?”,有90.38%的学生选择“是人生的组成部分”,4.22%选择“难以跨越就放弃”,5.4%选择“还没遇到过逆境不知道”。这说明,多数高职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挫折和逆境,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少应对挫折的能力,不具备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因此,高职院校应适时开展挫折教育,以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案例显著增多,而这些行为是对生命及其价值的粗暴否定。那么,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杀持什么态度呢?他们又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
调查发现,64.2%的高职学生表示“不理解自杀行为”或认为“这是愚蠢且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有35.6%的学生却表示“理解自杀行为”,甚至有1.2%的学生表示“自己也会自杀”。应高度注意,有相当比重的学生表示“理解”自杀行为,无视自杀给家庭、社会所造成的伤害,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生命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疏通。
在调查“引发高职学生放弃生命的主要原因”时,有75.2%的学生认为是“父母期望过高,难以承受”,41.2%的学生认为是“社会竞争过于激烈,无以应对”,34.7%的学生认为是“对人的生命本身及生命价值的漠视”,27.1%的学生认为“心理承受力较弱,无法处理生活冲突”,12.8%的学生认为是“为了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5.6%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减轻社会和他人的负担”,也有13.9%的学生认为“学校心理辅导部门工作不到位”。由此可见,学校、家庭、社会需要联合行动,共同打造一个“守护生命”的生命意识教育网络。
死亡与生命是对立统一的,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生命观的健康与否。当被问到“你想过你的生命会消逝吗?”,有80.29%学生“想过”,19.71%的学生“没有想过”。而问及“你认为死亡意味着什么?”时,有66.6%的学生认为“死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规律”,17.8%的学生“忌讳死亡,但并不害怕死亡”,但也有15.6%的学生选择“害怕死亡”。数据表明,大部分高职学生能正确地看待死亡,但是还有少部分忌讳死亡,恐惧死亡。不可否认,这部分高职学生对死亡的认识的受社会、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在生命意识教育中增加认识死亡的内容,让学生树立积极面对死亡的人生态度。
高职学生如果具有一定的生存技能,在危急关头可以实施自我保护,也可以帮助他人脱离危险。在调查“5.12汶川大地震,伤亡人数达8万多人,你怎么看待?”时,有88.42%学生赞同“生存技能,避险知识主要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学习”,75.32%学生认为“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避险知识可以减少伤亡数量”,也有13.26%的学生认为“纯属靠运气,无所谓生存技能”。只有15.12%的学生掌握“一些生存技能”,多达84.88%的学生“略懂一点”或“没有”。并且,48.68%的学生获得的生存技能是“通过电视”或“通过培训机构”,33.32%的学生“通过家庭生活”,只有18%的学生“主要通过学校或专业课老师”。调查表明,大部分高职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存技能的重要性,获得生存技能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或媒体。但多数学生掌握的生存技能很少,并且主要是一些从生活中领悟到的自我保护方法,而学校并非是获得生存技能的主要渠道。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生存技能通识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危机反应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具有清晰的人生规划和明确的生活目的是实现人生自觉、提高生命质量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的学习和生活是人生的重要枢纽,关于“你的人生规划如何?”,62%的学生表示“有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16.42%的学生是“得过且过没有规划”,更有21.58%的学生表示“没有明确的目标”。而关于“你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活着和应该怎样活’”,65.3%的学生表示“考虑过”,只有21.5%的学生“认真且深刻考虑过”,多达13.2%的学生“没考虑过”。可以看出,有相当比重的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没有明确的目标,得过且过,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生活。高职院校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人生生涯规划教育,以提高学生规划人生的能力。
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决定着人的精神生命的情况。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本次调查设计了两个问题。关于“你认为自己与社会、与别人的关系如何?”,有73.2%学生认为“社会、他人和自我都是平等的”,9.6%的学生认为“他人和社会都高于自我”,但有多达17.2%的学生认为 “自我与社会、他人是对立的”。关于“你认为人生最大幸福是什么?(多选)”,78.52%的学生表示“建立美满和谐家庭”,88.92%的学生“有知心朋友”,89.68%的学生选择“事业成功”,58.96%的学生认为“受人尊敬”,68.6%的学生认为“为社会做贡献”,但有42.44%的学生认为“有钱”,78.42%的选择“有宽敞的住房”。可见,围绕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对高职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结果可能是高职学生很难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追求与社会贡献之间的关系,切实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生命意识教育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而高职院校应是学生接受生命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调查发现,82%的学生“关于生命方面的知识和看法主要来自学校”,18%的学生从“家庭、社会或其他渠道获得”。同时,有85%的高职学生认为“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层面是学校教育”、“学校非常有必要开展生命意识教育”,但也有11.3%的高职学生认为“无所谓或没有必要在学校开展生命意识教育”。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对生命意识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而学校应是开展生命意识教育的最理想场所。并且,52.9%的学生认为 “可以穿插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生命意识教育”,令人振奋的是,更有13.9%的学生认为“可以开设专门的生命意识教育课程”。但在问及“你认为目前学校开展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时,75.6%的学生认为“缺少教材”,23.3%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只有1.1%的“学生不愿意参加”,这说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接受完整的生命意识教育,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是积极推动生命意识教育的科学有序实施。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命观在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学生对生命本质、生命价值、死亡的认识,以及对生存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应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学校生命意识教育灵活有效开展。
第一,对生命观的认识。高职学生基本上能认识到生命观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能较好掌握生命及生命观的基本知识;多数高职学生能够乐观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逆境和挫折,积极向上,坦然面对死亡;有较强的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大部分高职学生的人生目标是积极进步的,能够积极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能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但高职学生对生命及生命观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有相当比重的学生缺乏生存技能。少数学生不能正确看待死亡,甚至生命意识淡薄,且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生命价值观出现偏差,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抱着“人生在世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
第二,关于高职院校生命意识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学生的认知。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很少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生命教育,多数学生希望高职院校尽早开设系统的生命意识教育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