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科
(云南省峨山县农业管理服务站,云南峨山 653200)
要想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仅靠市场机制调节与市场主体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部分省市还专门制定了地方性的管理法规,有效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但由于地方性的政策法规权威性不强,在此情况下,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真正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因此,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云南省各级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利用市场机制与政策性引导,再配以有效的财政扶持,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云南省农业结构调整逐渐向深层次展开。过去,云南省农业发展追求总量增加,过于注重粮食、油料作物生产。而当下,云南省农业发展开始注重提质增效,并逐渐向经济作物、生态农业及畜牧业等方向转型。在此情况下,农机部门应加快农机结构调整与优化,通过增量调整实现存量优化,进而促进结构升级。农机调整必须紧密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畜产品生产的重点环节或瓶颈环节展开。
为有效推动农业发展,一方面要针对那些重点地区、重要作物及重要环节提供专门用于耕种、施肥、排灌、植保等的农业机械;另一方面要专门为各种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提供适用于各种加工如保鲜、运输、贮藏及烘干等的相关设备。要重点发展那些科技含量高、投资水平低、经济实用性强的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让广大农民群众买得起、用得起。
在对农机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需坚持“大、中、小”机具相互结合的原则,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同时应本着因地制宜、不断完善的原则。云南省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明显,经济效益水平较低,需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实施分类指导,让农民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农业机械化作业项目,确定具体的经营形式。对于发展步骤,可以先发展水稻,后发展小麦,紧接着向玉米等其他经济作物延伸;先在经济发达地区推行,后在经济一般地区全面推广;前期主要在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推行机械化,后期在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全面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1]。
创新是推动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根据当前农牧业发展的特点,尤其是部分特色农畜品,在其产前、产中及产后环节,机械化发展尚存在诸多不足,必须依靠创新,满足农牧民对于农机新技术与新机具的多元化需求。这就需要大家不断加强农机科技创新,通过创新谋求更好的发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促进收入的增加。第一,结合农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农机具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第二,加快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基地,为农业机械化提供示范推广场所。第三,鉴于当前云南省农机科研与生产机构少、缺乏技术力量,云南省可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依托省内外资源,利用国内与国内市场,引进先进的农机装备与生产技术,改善山区当前技术与生产能力不足的现状[2]。第四,重视农机科教培训,让农机科技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让广大农民掌握农机新技术与机具的使用技能。
在农机发展过程中,广大农民的素质水平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因素。农机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外在因素,农机的质量、性价比及维修等因素将会对投资效益产生直接影响,也决定了投资者的投资兴趣。所以,对于农机技术培训与推广部门而言,必须不断拓宽推广与培训内容,杜绝过去纯粹推广农机化技术的做法,而应把握农机化技术培训和推广这条主线,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并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及其发展前景,进而从传统劳作习惯中解脱出来,不再沿用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而逐步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向转变[3]。
尽管目前云南省农机化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从总体上来说,农机化市场并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培育与完善。今后,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机市场管理,提高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水平,逐步将云南省农机化工作做大做强,进而为云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