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美琴, 何圣红
(1.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监护室, 上海, 200031;2.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上海, 200433)
寻常性天疱疮(PV)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1],临床较为罕见,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十万人中年发病率为0.1~0.5[2]。天疱疮目前尚无最佳的治疗方案,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其他辅助疗法是主流的治疗方法,随着该疗法的实施,其死亡率从48.3%降至5.2%[3]。然而随着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极易发生多器官感染及其他激素相关性并发症,且感染是目前天疱疮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4-5]。传统中医疗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累及了许多经验,如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6-8]。中医治疗寻常性天疱疮这一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大优势,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颁布了《天疱疮中医诊疗指南》,其中强调应当辨证施护以协助患者康复,饮食护理、局部皮肤护理及精神护理是三大主要内容[9]。本研究报道了1例寻常性天疱疮继发高血压、糖尿病、重度脂肪肝、肺部细菌感染、妇科真菌感染、慢性失眠、重度抑郁的案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疮面完全愈合,全身状况好。
患者女,33岁,2013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躯干部红斑、水疱,伴糜烂、瘙痒,使用炉甘石和激素外用后,皮疹增多并出现口腔黏膜糜烂伴疼痛,后确诊寻常性天疱疮,每日口服甲强龙6片,并外涂几类药后皮疹开始控制,干涸结痂。2013年10月(孕23周)颈部、躯干大范围水疱、渗出、结痂,给予激素8片,仍然控制不佳。2014年1月生产,至2017年6月,多次发作入院,给予激素、环孢素冲击疗法控制,期间曾自杀未遂,诊断为重度抑郁。患者于2017年6月5日首次来诊,主要症状为全身大面积溃烂,集中在躯干、面部、双侧腹股沟处,根据朱学骏等[10]的分类标准,属于重症(面积>50%)。目前继发高血压、糖尿病、重度脂肪肝、肺部细菌感染、妇科真菌感染、重度失眠、重度抑郁,服用降血糖、降血压、抗感染及安眠药。中医分型为心火脾湿证,治疗原则为泻心凉血,清脾除湿。药物组方:蝉衣20 g,升麻20 g,浮萍30 g,白术30 g,党参30 g,茯苓20 g,炙甘草10 g,怀牛膝20 g,地龙20 g,以上方剂为主方,之后随症加减。在服药基础上,行艾灸治疗,主要穴位在至阳、心俞、肺俞、关元、神阙。对患者行饮食指导,嘱咐其食用清心解毒及健脾祛湿的食物,如金银花茶饮、山药粥等。给予精神护理,开导患者。经过2个月的治疗,目前背部疮口已基本愈合,疮口颜色逐渐变浅,全身泛红减退,已经停用安眠药,激素逐渐减量至10 mg维持。
本病多因心火妄动,脾湿内蕴,兼感风热暑湿之邪,以至火邪侵肺,不得疏泄,熏蒸不解,外越皮肤而发;湿热蕴久化燥,灼津耗气,故后期见气阴两伤[9]。治疗原则为急性期清热除湿,解毒凉血;慢性期或后期湿热减退,津伤气耗,治疗重在益气养阴,健脾除湿,兼以清热解毒[9]。本例患者处于急性期,遂以清热除湿为主,药方为蝉衣20 g,升麻20 g,浮萍30 g,白术30 g,党参30 g,茯苓20 g,炙甘草10 g,怀牛膝20 g,地龙20 g。方中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胃,使营血化生有源;蝉衣、升麻、浮萍辛凉之物发之,使热透表;怀牛膝和地龙为咸寒之物,能够清血热。向患者讲解该处方的治疗思路,结合患者自身症状讲解药物作用,增强其治愈的信心。
中药汤剂在煎煮过程中药物各成分间相互反应,能够增强效果、降低毒性等[11]。煎煮器皿、用水量、火候、煎煮次数和时间都可能影响中药煎煮质量[12]。因此需要教会患者正确的煎、服方法。①煎煮器皿:中药煎煮器具的选择以陶瓷、不锈钢、砂锅为宜,禁用铁、铝、铜锅;②煎煮用水量:浸泡中药第1次加水量超过饮片2~4 cm,第2次加水量超过药渣1~2 cm;③煎煮火候:煎煮中药火候一般先以武火煎沸,后用文火慢煎;④煎煮次数和时间:每剂药一般煎煮2次,最好是煎3次,将所煎药汁合并混匀,先武火煮沸后文火煎15~20 min。每剂一般煎至400~600 mL,分早晚2次服用[13]。首次煎煮由护士进行煎煮示范,而后由家属操作,护士对其不足提出指导。患者服药后食用热粥,热粥有助于患者出汗,早在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记载解表需要服用热粥。
《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为纯阳之物,不仅能够升阳散火,还能除湿。此外,研究[14-15]显示艾灸能够缓解失眠状况,改善患者的癌症相关性抑郁的症状。具体操作如下:找准穴位后,在距离皮肤2~3 cm处进行熏灸。施术者可将食指、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施术者手指的感觉来判断患者局部受热感受,及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艾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的冷热程度,及时调整距离。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施术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患者的反应,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艾灸后嘱患者卧床休息5~10 min。每个穴位灸30 min,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1周实施2~3次治疗,每次艾灸2~3个穴位,1次/d,共10次。
中医理论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和药物一样也分为温、热、寒、凉,由于食物相比于药物更安全,可以长期服用,同样具备治疗效果。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健脾和胃,培土以生金则皮肤疾病易愈,故饮食护理应以调理脾胃为重。该例患者为心火脾湿证,嘱患者进食清心解毒的食物,如金银花水、莲子汤、绿豆水、萝卜汤及各种新鲜蔬菜汤;同时嘱患者进食健脾益气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粥、山药粥、芡实粥、茯苓饼及藕粉等。嘱患者切不可多食用寒性食物如冷饮、水果,防止加重脾湿症状,可适当食用牛肉、鸡肉等温性食物[9]。
寻常性天疱疮患者有较严重的抑郁倾向[16]。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缠绵日久而抑郁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对容貌较为关注,常因皮肤糜烂而感到恐慌,本例患者患病以来几乎足不出户,即使外出也用帽子或围巾遮挡。由于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相关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肺部及会阴部感染逐渐显现,患者掉发严重、向心性肥胖、全身水肿。本例患者于患病3年后被诊断为重度抑郁,服用抗抑郁药后仍无法忍受而选择自杀。在治疗期间向患者讲解中医治疗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成功案例,引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关注身体变化,如睡眠好转、疮口逐渐愈合,鼓励患者参与家庭活动,主动询问患者每日不适。随着疮口的愈合,并发症得到控制,患者逐步回归社会。
现代医学认为天疱疮发病原因为免疫功能亢进,故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为主,以抑制亢进的免疫功能。本例患者常年服用此类药物仍未取得满意效果,导致精神状态不佳,继发高血压、糖尿病、重度脂肪肝、肺部细菌感染、妇科真菌感染、慢性失眠及重度抑郁。通过中医病因分析,认为该案例脾湿太过,燥热在内,并针对该病因进行综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通过居家随访护理,给予其中药配伍知识宣教、中药煎服方法指导、艾灸治疗、饮食指导以及精神护理,患者疮面完全愈合,全身状况佳,随访至今未再发作。可见对于免疫性疾病,中医治疗和护理有一定的优势,今后可以探索其他免疫性疾病的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案。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2018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