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

2018-02-11 07:25刘艳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管理学商业银行经营

刘艳艳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银行会计》《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技能》四门课题列入金融学专业学生培养计划的课程,但是这几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存在许多重复的地方,通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为核心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找出课程间的内在关联并进行优化整合采取措施促进课程间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程群各课程的内容简介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至2017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向着质量更高,动力更强劲的方向发展,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金融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金融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商业银行。因此本课程让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理论与实践,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同学们尽可能多地了解英语专业词汇和美国商业银行最新的金融创新产品和风险管理方法。作为金融专业的必修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管理理论和管理策略三个方面。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国内外商业银行业务种类、发展创新、以及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和管理策略的发展演变。

2、《银行会计》

银行会计学重在研究金融企业的会计方法,规范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相关性和有用性,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作用,为实现金融业经营管理目标服务,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时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银行会计学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既从实务的角度对金融企业各项主要业务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又充分考虑到了金融企业业务发展和创新趋势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它是构成金融专业、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银行会计学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理论和实务,加深对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和金融风险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会计工作对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重要作用。

3、《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包括了有关金融风险及其所包含的各类主要风险的定义、特性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介绍、阐释、分析了各类金融风险的辨识理论和方法,在各类风险中主要讲述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八类主要风险的各种度量理论、方法与技术。是从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合规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内部控制/稽核/审计等部门的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以技能为主;现实与前瞻相结合,以现实为主。

4、《金融技能》

本课程在借鉴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的基础上,参考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员工的考核要求,对《金融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加工,使之既具有内容和方法上的先进性,又适合我校的实际、体现我校特色;在课程考核方面,完善课程考核和管理体系,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别、多种成绩评定方式的综合性考核。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

二、课程群内在关联度及优化整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课程群的建设围绕“一个中心、三个方向”的基本思路来构建,即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为中心课程,兼顾三个方向的内容。“一个中心”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设置为中心课程,该课程为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包含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环境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表外业务、国际业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风险管理的策略等内容;三个方向分别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的细化深化、辅助及实践。由以下4门课程形成该课程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中心),《银行会计》(深化、辅助)、《金融风险管理》(细化,在中心课程中已有涉及,后又独立开课)、《金融技能》(实践、辅助)。

三、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首先应调整教学内容,将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引入课堂,理论授课以知识传授为主,实践教学重在配合理论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的引入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从而掌握基本技能,进而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的能力。实践教学一般采用的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其主要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氛围。此外,还要合理处理该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将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提炼出该课程的教学主线,不拘泥教材。

其次,课程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是不断更新的,因此有必要加大前沿研究领域的内容,增加商业银行最新的业务种类和经营管理策略的介绍。这有助于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敏感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可将国内外金融热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该金融热点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模式,也有助于将来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如从美国次贷危机提升到金融衍生产品滥用和金融监管缺失等问题的分析,可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学科前沿问题,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首先,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代优势,丰富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建立课程网站,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件以及习题集等上网,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课程网站,但是由于经费的限制,尚不完善,网络教学的优势尚未显现出来。因此,课程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不仅要实现基本教学文件上网,网站内容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可增设虚拟仿真模块,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的软件上进行实践操作,可增设互动交流模块,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讨论,任课教师要经常上网为学生答疑,使学生的疑问能够得以按时解决。

其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小组,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形势、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特点,灵活选择多种方式发现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针对热点或前沿问题布置背景材料,课题研究小组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意思。

3、加强实验室建设

目前,实验室中已经建立了商业银行业务模拟教学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使学生熟悉业务流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这还远远不够,要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还必须在“虚”“实”两方面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首先“虚”就是采用虚拟仿真软件-仿真银行,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就能体会实际银行的工作流程,其次,“实”就是与银行、证券公司和期货交易所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零距离”接触,有效的巩固了理论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另外也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实现学校与合作单位的“双赢”。

4、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面应支持和鼓励教师进一步深造或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和进修。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科研方面学校应大力支持和奖励教师申报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科研课题,奖励在高水平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教师。

大学教育课程建设是当今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能把课上好,能把学生教好非一个模式可以完全解决,我们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但还要注意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自己的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建设方案。

[1]李萍,李林,李士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改革与创新—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集群建设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6).

[2]范淑芳.《商业银行经营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1).

[3]王向荣.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探索—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为例[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3).

[4]谢文武,韩瑾.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的融合—以金融核心课程群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猜你喜欢
管理学商业银行经营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管理学的新挑战:硅谷的“扁平化”学得来吗?
浅谈管理学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