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2018-02-11 05:48:30罗海芸
乡村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辅导心理健康

陶 锦 罗海芸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胡文秀[1]提出,农村大学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高校需要通过一些途径让农村大学生能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珍视生命,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意外与变故,进而快乐地走向社会。路强[2]提出,农村大学生进入大学这个新环境,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无法适应压力和挑战可能滋生心理问题,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马野等[3]提出,农村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需要针对农村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提高农村大学生的创新力,以提升农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殷琳[4]认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意义存在关系,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已有的文献研究了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与就业能力提升的关系等,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路径。

1 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

心理素质教育是教育者从教育对象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心理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优化其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促进社会适应的教育实践。农村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关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稳定与发展,针对农村大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为新农村建设供给优秀的人才资源

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和导行[5]。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农村大学生智慧和才干并不亚于城镇学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避免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其成人、成才,从而为新农村建设供给大量优秀的人才资源。

1.2 提升农村大学生的竞争实力

关注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农村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农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农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农村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挫折与困难,主动积极地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提升农村大学生的竞争实力。

2 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域文化相对传统,家庭条件相比城市大学生较差,因此,大部分农村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而且面对大学新环境,需要农村大学生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农村大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而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并没有针对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展,针对性不强。

2.2 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

受制于机制、经费、场地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并不健全,没有建立专业组织和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不能满足农村大学生的个案心理服务需求;也没有设置专项经费为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引入人才和建设平台,因而没有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服务。

2.3 农村大学生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农村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主要由其辅导员担任,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繁多,难以关注到每位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同时,有些辅导员不具备专业心理服务资质,而且心理辅导的实际经验比较少,接受过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的也比较少,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需求。

2.4 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式方法落后

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落后,主要是辅导员进行心理沟通,采取理论式的灌输、劝导式的说理方式。并没有借助一些心理辅导活动或者心理辅导技术,缺乏针对性的心理素质训练,因而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效果不突出。

3 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资金、人员、组织等方面的保障,保障不足、机制不全、经费太少等都会影响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成效。

3.1 学校重视度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农村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由于学校对于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对农村大学生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相应的目标、途径、内容、方式等,同时对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高校心理教育中忽视对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

3.2 心理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

由于高校心理教育多是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的日常事务繁多,部分心理教育教师则为兼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够高,不能深入了解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难以及时发现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性不高,工作实效性难以得到提升。

3.3 其他原因

如何开展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运行体系,理论研究落后;地情、校情、师情、学情不同,针对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效果不一样。

4 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4.1 建设农村大学生心理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才的引入力度,加强高校心理教育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知识培训,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针对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培训规格,实施不同内容、不同时间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6]。

4.2 加强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以“育人为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有效地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网络化、系统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激励农村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引导农村大学生健康成才[7]。

4.3 创新农村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方法

创新农村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方法,做到团体辅导与个性服务相结合,形成生活化、体验式的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模式。具体来看,需要设置心理服务热线,由心理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接听,为农村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开设农村大学生的专题讲座,为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办心理沙龙,为农村大学生辅导共性的心理问题;设置农村大学生压力释放空间,为其解压;建设心理辅导阵地,为农村大学生的个案进行心理服务。

4.4 建立农村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针对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可以采取“线上+线下”平行的思路,多与一些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建立线上的心理辅导社区,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搭建农村大学生的心理服务平台,实时跟踪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适时地采取措施,加强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8]。

4.5 构建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长效机制

构建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长效机制,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组织和机构,由专兼职教师队伍组成,将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服务工作中,以提升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5 结语

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特征,高校在针对农村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需要全方位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减少对农村大学生的劣性刺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培育与训练;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适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农村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与调查,进行心理互助,以实现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为我国培养更多合格的农村大学生。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辅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5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6期)2009-07-24 14:38:00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9期)2009-07-24 14:36:4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