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贤虎
(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2375)
首先,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种植户对农技服务的需求产生了很大变化。例如,在以往,小规模种植户对新种子、化肥的需求比较高,但大规模种植户则更倾向于寻求新种植技术、气象服务。其次,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规模化种植户对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规模越来越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规模化种植户也具备大量投入农业机械进行作业的资本,这是小农户所不具备的能力。再次,部分规模化种植户开始寻求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支持,试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说,与以往相比,规模化种植户的农技服务产生了很大变化,对农技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农技服务参与主体少。目前,农技推广以政府技术推广机构、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主,盈利性农技公司、农业企业等在农技推广中发挥的作用很小。二是农技服务内容局限在生产性农业技术方面,如新种子、新化肥等,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产中、产后技术的推广力度严重不足。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明月村惠欣油用牡丹股份合作社主要从事油用牡丹种植销售,自2015年11月在安徽省亳州市引进三年生油用牡丹苗250万株后,现长势良好,均已开花结果。2018年,由于优质的牡丹油价格高,合作社暂时无力购进牡丹油加工设备,只能运输到山东省榨油,极大地增加了运营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一是没有针对不同主体推出农技服务项目,农技服务缺少个性化、多样化特征,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技服务需求。例如,农户还在使用传统的农技推广方法来服务大规模种植户,这与种植户的服务需求有很大偏差。二是农机推广技术服务供求“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农机推广服务的发展速度总是跟不上农户需求的脚步,直接制约了农技推广的效率与种植成效。
既要继续发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又要提升盈利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建立以基层推广机构为主导,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龙头企业、涉农企业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其中,要切实发挥基层农业推广服务主体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培育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主体,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共同参与。
在规模化种植过程中,农户对农技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趋势,不再局限于产前农技服务,而是拓展到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中。对此,农技推广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一是气象服务。规模化种植户对气象服务、防病虫害服务的需求非常强烈,这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应通过各种途径丰富气象服务和防病虫害服务。规模化种植户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也是很迫切的,农技服务机构应密切关注农业机械前沿信息,掌握农业机械最新应用进展,为规模化种植效率的提升夯实基础。二是农产品深加工服务。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可以为涉农企业提供生产原料,而涉农企业则拥有良好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市场资源,二者互补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农技服务机构应做好牵头搭线工作,为二者的合作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农技推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技推广的成效,如果采用种植户乐于接受又比较实用的推广方式,能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应坚持“发展一个产业,引进一个龙头,建立一处基地,成立一个协会”的思路,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统一优质服务。一方面,农技推广机构应建立农技推广人员长效培训机制与知识更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建立农技人员专业技术岗位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相互融合补充的方法,完善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不出事和干成事的农技推广队伍,让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得以高效率、良性、持续性开展。另一方面,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应积极组织高校研究团队、专家团队、科研院所团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到农技推广工作中,使农技推广更加多样化、更具灵活性,开创农技推广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各组织主体积极带动,农户主动参与的农技推广新局面。同时,应鼓励农业专业的大学生深入专业合作社、种植农场、农业大户中进行实习,把学到的农业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一方面能拓宽农技服务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能促使人才走到基层,为农技推广奠定更可靠的基础。
不同经营类型、受教育程度的种植主体都是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其对农技服务的需求不同。对此,农技机构可以引导农户建立农业技术协会,并给予技术指导,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保证,从实现供需结合的角度出发,从农户自身出发,允许协会参与农技服务机构的项目决策以及部分政府决策。同时,农技协会也是宣传农业新技术、政府新政策的重要阵地。对于已经成立了农技协会的地区,农技推广机构可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使之成为农技推广的重要参与力量。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技推广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农户对农技服务的需求也产生了很多变化。对此,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应做好准备,切实了解农户需求,解决好农技服务的供需问题,落实好农技服务工作,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