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林辉 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
在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一种被动的工作过程。通常都是在具体的建设项目确定以后,因为政策要求或者项目规划要求而不得不开展的工作。即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要随着项目的决策来进行,不得影响项目本身,而项目本身的工作也不会因为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结果而发生动摇或变化,只能是对项目稍作修改。
因为各种原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只能对某个具体的单个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无法对整个项目或者从全局上进行预测,这就意味着无法从整体上掌握某个项目、项目群或者局部区域空间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进而导致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结果不全面。
规划环评的时候,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针对一个具体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而对于相同区域内的开发行为和相关联的上下游开发行为产生的叠加影响,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很难对其进行详尽准确的预测。这样一来,某一具体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可能是标准的,符合相关的环保规定要求,但是一旦放到一个大的项目中,或者从一个区域或小的产业集群上看,很有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甚至影响还会很大。
当前,由于一些传统惯性的影响,出于地方利益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地方和人对于环保问题不是很重视,甚至认为解决发展问题就不能考虑环境问题,这就导致环境影响预测对项目决策或者规划环评时影响有限,并不能成为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使是有适合的方案,也因为总体布局问题而被弃置不顾。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常用的有专家咨询法、矩阵法、核查表法等。专家咨询法,即组织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咨询进而决定决策或规划环评的方法。矩阵法是把项目的目标、各项最终要求和实施方案与环境大气因素列在矩阵的行列中,在相应位置填写相应结果。核查表法则是把项目影响到的结果和环境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影响单列出来,以进行评价和预判。
在具体的环境影响预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法因为对环境影响的预测更加准确,规划环评中价值更大而被各方所接受。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实际上是利用各种科学的、有效的方法通过分析收集上来的各种资料数据,预测研判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作为各项因素的确定,环境监测、标准体系、不同状况的识别等,最终目的是判断出环境与人的关系。
一般来说,高斯模型比较适用于一定空间范围之内的环境影响预测。如可以对项目或相应经济活动空间范围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浓度分布用高斯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不过,如果空间范围过大,大气污染物就会发生一些化学物理方面的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特别是测定的污染物是惰性颗粒时,如果不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就会导致预测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进而影响规划环评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3.1.1 案例项目情况
以某经济开发区为例。该经济开发区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位于县城的南部和北部。南部开发区规划面积2130m2,北部开发区20740m2,整个开发区的规划面积达到22870m2,其中建设用地是21490m2。整个开发时间为2016—2030年,其中2016—2020年为开发第一阶段,2020—2030年为开发的第二阶段。
3.1.2 空间布局
规划的开发区建设用地21490m2,是用地总面积的94%,主要分成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和工业用地。其中工业用地约8460m2,是建设用地的39.38%。
3.1.3 工业及生活用能源设施规划
在主要的南部开发区中部,兴建一座供热站,占地629m2,供热用锅炉为200万瓦,可兼具发电功能,为开发区内的生化企业集中供热。在北部开发区,建设一座液化天然气储配站,占地237m2,日供气量24.86m3。
整个经济开发区规划发展的产业涉及较为广泛,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各有不同,差别很大,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和耗费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在具体的生产阶段,因为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产品的不一,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各有差异,这就对规划环评的结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把这些因素对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让预测结果更为科学准确,与实际开发区环境更为相符,采用了从上到下的办法进行假设,用AP值法等方法算出整个开发区大气环境的容量,能够承受的经济活动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在这个基础上设定出各种环境下的情景条件,从而计算出较为合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在确定污染物总量之后,从经济开发区的定位等角度,结合这个区域的环境承受能力,对这个开发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3.2.1 预测区域大气环境影响情景分析
3.2.1.1 分析的依据
(1)该案例中经济开发区计划发展生物化工、竹加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等产业。为了在满足开发区发展需要的同时保护环境,计划在北部开发区采用清洁能源,目前建成的设施中包括8km天然气管网和气化站、储备站,日供气可达40万m3。在南部开发区,计划将生物化工产业搬迁过来,实行“煤改气”当前已有企业的工作重点。规划建立一座供热站,实行集中供热。供热站将建在园区中部,经过计算,供热锅炉总容量可控制在每小时150t。
(2)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开发区含周围地区已经建成的工业企业,其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预测已经在监测之中,所以,情景分析中大气污染物源强主要是指分布在南北两个地段开发区的工业排放源强,不包括其它功能用地。
(3)开发区土地使用情况。南部开发区工业用地1460m2,已经开发了700m2,未开发760m2。北部开发区工业用地7000m2,已开发了2750m2,还有4250m2没有开发。
(4)大气环境相关参数要符合标准,并且为其他方面和将来留有余地。为此,规划中要求开发区建成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烟尘的含量和浓度,对目标的影响不得超过二级标准的七成。
3.2.2.2 情景假设
情景一:根据现有情况计算出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情景二:按照大气污染物颗粒落地后最大量的七成反推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情景三:由情景一、二计算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取较小值,其中得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就是预测出的将来的开发区控制目标。
3.2.2.3 预测源强
情景二:根据现有情况计算出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根据这个结论分别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预测出开发区工业环境规划一期和二期的污染物排放量。其中要考虑到北部地区化工企业的迁出到南部的问题和小锅炉等的煤改气;南部开发区将要实施集中供热,锅炉房总容量设定为每小时150t。
在每个年度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总量中,情景一北部开发是二氧化硫是8.6t,烟(粉)尘65t,二氧化氮366.8t;南部开发区二氧化硫282.5t,烟(粉)尘42.4t,二氧化氮718t。情景二北部开发区二氧化硫632.8t,烟(粉)尘1280t,二氧化氮143t/a;南部开发区二氧化硫2089t,烟(粉)尘570.6t,二氧化氮655t。从这两个情景对比中,我们可以计算出情景三的北部开发区二氧化硫8.6t,烟(粉)尘65t,二氧化氮143t;南部开发区二氧化硫282.5t,烟(粉)尘42.4t,二氧化氮655t。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情景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最小,确保开发区的空气质量,还为其它方面留出了空间。
案例经济开发区允许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最大值远远小于开发区区域内可承受的环境要求,从预测结果分析中,我们发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内的各个计算节点,其污染物的叠加后的结果也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允许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