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11 00:09:22杨稀童
乡村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培训

杨稀童

(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面组建新型农村农业人才队伍。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指明“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由此可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会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基础。近6年来,各地陆续响应中央号召,开始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然而,在培育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老龄化严重,整体学历不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较为困难

在城镇化的推进下,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汇集。常年居住在农村的大部分为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他们中仅有一小部分能接受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课程。有关数据表明,类似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国,2007年,美国家庭农场主的年龄平均为57岁,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场主占比57%[1];2010年,日本农业从业者的平均年龄高达66岁,其中65岁以上的农业从业者占比62%[2]。而在中国农业生产经营者中,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有6 023万人,仅占19.2%;年龄在36~54岁的有14 848万人,占47.3%;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有10 551万人,占33.6%[3]。其中,未上过学的占3.6%,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占30.6%,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占大多数为55.4%,接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的占8.9%,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1.5%[3]。由此不难发现,我国农村的受教育程度虽然在提升,但是整体教育水平仍不够高。农村老龄化现象严重是很多国家面临的难题,而我国农村不仅老龄化严重,而且整体学历不高,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举步维艰。

1.2 培训内容过于死板,不能满足当地农业发展需求

首先,由于培训内容是由各级政府制定的,甚至于整个省市周边的农村统一按照制定的理论进行施教。而在没有进行过调研的情况下,制定的千篇一律的“教案”是没有意义和作用的。譬如,A村的土地为耕种地,却为当地村民培训如何栽培果树;B村为灌溉水田,却为当地村民培训如何耕种蔬菜。这种脱离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而开展课程的现象,在我国大多数的省市均存在。

其次,培训过程中并没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只是一味“填鸭式”地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农民。由于参加课程的农民学历水平都相对较低,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不进行现场授课和示范性授课,就不会使农民真正理解所讲授的理论课程。在一桌一椅,只是听课记笔记的课堂上,无法使农民学习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更无法使农民有效地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

最后,各级政府指派的授课人员基本均为兼职授课,没有筛选出较为优秀的人去承担授课任务。在这种兼职的情况下,很多人的精力有限,无法更专注地完成授课任务。

总之,无法在实地调研后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出一套完整的教学大纲,不能按照当地农民职业分类来授课等都是制约培训效果的问题[4],这些问题大大阻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进程。

1.3 培训目标不够准确,效果不明显

国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都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工作重点。但是,从农民自身的角度出发,农村的层次分化严重,很多人不确定参加培训之后会对自己生活水平有什么样的改变,于是选择不参加。也有很多人因为培训地点、时间等一系列问题,选择了不参与培训。像这样不能使培训大面积普及,也就不能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脚步。

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和认知程度差异比较大,很多人不能将授课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产中,这样不仅使农民不愿意再参与到培训中,同时浪费了授课人员的宝贵资源,浪费了农民的休息时间[4],这样的培训就毫无意义了。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2.1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强高等教育的参与度

基础教育始终是培育人才的前提,完善了农村的基础教育,将会为培育人才奠定牢固的基础[6]。另外,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的加快,小学、初中、高中、中专等一系列基础学历已经无法满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条件。这就要求农民要更多地参与到高等教育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多方面需求,而且能吸引更多的青壮年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所以,逐步加强高等教育的参与度,将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2.2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制订满足需求的培训方案

千篇一律的培训方案,只会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止步不前。这就要求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实地情况详细规划教学大纲、进行实地演示,并且将不同职业的农民进行分批培训。这样不仅会使兼职的授课者能节约很多授课时间,也会使农民根据自身切实需求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中来。通过合理分配及专业细化,培训效果将会大大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进程也会得到快速推进。

2.3 完善金融政策,支撑农业发展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的是使传统农业向“四化同步”转型。政府在落实惠农等相关政策时,要充分为新型职业农民考虑,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结合培训课程进行不同方面的资金投入,补贴培训内容所涉及的农业生产,最大化给予新型职业农民强有力的支持,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来。并且在计划下发农业政策补贴时,要侧重于新型职业农民创办的类似于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7]。

2.4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活保障

农村人口流失,人才也会随之流向城市。城镇化的加速有一部分原因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相比较为落后。因此,要打破城乡间的二元结构,完善农村的低保、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会逐步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使农民能安心生活和进行农业生产[8]。同样,这也会使新型职业农民能够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赋予了生命力,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然而,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若要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势必需要改变农村教育问题,消除城镇社会保障之间的差异,也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去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等。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培训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对联(2011年2期)2011-09-14 02: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