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陆继才
家庭治疗大师萨尔瓦多·米纽秦说,家始终是一条最神奇的纽带,牵系着每一位成员,不论走到天涯海角,都是走在回家的路上,寻觅与父母、伴侣、子女间那份遥远的亲密。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奋斗、拼搏了一年,就为这个假期好好回家过年。家是身心归属的地方,是一个人从“我”发展到“我们”的一种延伸和完整的体验及感受的地方,尽管回家后不免有冲突,但家还是要回的。望着“千军万马”的回乡潮,你就知道家的羁绊有多深。
中国的社会组织是由一个大家庭中包含着多层无数个小家庭组成。从家庭制度中衍生出家庭观念,从家庭观念中延展出特定的社会行为。所以,家庭的稳定是尤为重要的。春节,让工作在外的游子们与各家庭关系成员集聚在一起,不同的认知系统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常会引发一系列的情绪、行为和身体反应。
在家的父母盼着子女儿孙回来,回家之后的家务、家事加重,有些家庭媳妇、妯娌、婆媳、成员之间还会在这喜庆的相聚中发生冲突,回家之后的放纵、熬夜,引起失眠、躯体疼痛诸多应激状态,交织复杂该如何破解?
杜瓦尔认为,就像人的生命一样,家庭也有其生命周期和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各种任务。家庭作为一个单位要继续存在下去,需要满足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包括生理需求,文化规范和人的愿望和价值观。家庭的发展任务是要成功地满足人们成长的需要,否则将导致家庭生活中的不愉快,并给家庭自身发展带来困难。家庭的发展应不仅是在家庭组建、孕育孩子阶段,而是涵盖整个家庭生命发展的规律,包括成熟期、空巢期和衰退期。
從结婚到孕育孩子,再到孩子成家立业,父母们完成了照顾、培育和分离的阶段,孩子再次循环进行家庭的组成、孕育时,原生家庭就进入到了空巢期和衰退期。在生理上,父母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开始衰退,疾病的发生、发展随着自然规律悄然而至,身体的问题本身就伴随着情绪的低落、焦躁,加之退休后老人社会功能减弱,他们会感到价值感的降低,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老年抑郁症、老年人的非血统妄想症、孤独症等。这些客观发展而存在的状况,在春节的前、中、后也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
春节前的期盼,年货的准备,各种忙碌等会引起他们的焦虑情绪,伴随睡眠障碍,老伴之间更容易产生争执而影响心情。
春节中的操劳、喜悦、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等让老人悲喜交加,容易引发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春节后子女们陆续离开,短暂的七天假期完成了老人从期盼、高潮到冷清的全过程,仿佛一眨眼的时光,又让老人跌入失落的低谷。
针对以上容易出现的情形,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建议进行调整:
1.子女离家尽量分批离开,让老人逐渐适应亲人离开的现实。
2.春节假期结束后,子女与父母应多保持联系,教会父母如何使用微信、视频通话等功能,让团聚的余温还围绕在父母身边。儿女要经常与老人互动,同时,老人也可通过以上方式联系到子女,降低突然分别的情绪冲击。
3.子女要了解父母这个阶段的心理状态,了解老人的情绪和心理。例如子女回家,看到父母过度购买保健品就会和父母讲各种道理,就像自己年幼时父母教育自己一样,这样很容易产生不愉快。要了解老人对健康的焦虑、对死亡的担忧是远远大于我们所想象的,部分原因是被推销劝说购买了许多保健品,但在老人内心的潜在动力的需求是:这么一大堆保健品代表着自己可以度过较长的岁月时光,是可以降低其对死亡的焦虑的。所以子女不用过多干涉,只要这些保健品安全,可靠,有效。父母省吃俭用一辈子突然愿意花钱在健康保健上,一定是有它的功能和意义的。
4.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应增加与老人的联系,让他们感觉像常在其身边,和春节的落差不会过大。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普及已经可以让人们跨过时空来与亲人交流,在视频中时常能看到彼此,可以降低他们的分离焦虑,让关心、关怀时常出现。有个公益广告片剧情大概是这样的,儿子所在的城市降温了,母亲打电话嘱咐儿子要保暖,电话挂了之后,母亲的电话也响了,原来是她的母亲打电话来嘱咐她注意保暖。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享受着父母的无私关爱,反哺和孝敬却是需要人们更加关注和留意的。
5.促进老人的同辈社交,交流春节经历。从自身调节方面来说,老年人要有自己的朋友圈,比如牌友、舞友,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儿女身上。要发展出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弥补社会功能减退的失落。可以学习字画、弹琴、上老年大学等,用兴趣、爱好,点燃新的生命活力。
6.春节期间,子女陪伴老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其中家庭红包是很有仪式感的互动游戏。还可以与家庭成员一起写写春联,团体创作绘画作品等。帮助父母结识新的朋友,或推荐他们看一些适合的娱乐节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