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
从业务发展需求出发,理财师已经逐渐成为客户财商教育的主力军,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也使得理财师群体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5年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联合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发布了《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总结了我国私人银行从无到有前4年的发展,从体制、业务、产品、监管、国际化等5个方面对我国私人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我国未来私人银行的发展趋势给出了分析与展望。
5年后,热心公益的中国理财师职业化发展联合论坛的组织者们和《大众理财顾问》杂志,自发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调研活动,用了近1年的时间,收集了4597份一线理财师问卷和2910份理财人群问卷,并通过分析和研究,汇编成《中国理财师职业化生态·2018》。这次,他们从从业者的职业生态角度出发,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现状。
从这份报告中,确实可以看到,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在过去5~10年里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市场上产品越来越丰富,各类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在现有分业经营的监管环境下参与进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理财师群体极强的学习意愿。我始终相信,人的因素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是巨大的,因此我认为,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正在朝着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发展。
但我们也不能否定,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依然处在发展的早期,具有非常鲜明的早期发展阶段的特征。比如,财富管理行业的整体营收模式依然主要靠产品销售,通过服务收費的比例极低;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理财师认为监管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几年前我就曾经说,银行业将成为财富管理的主流行业,因为银行也有着广泛的客户基础,信用水平高,银行做非标理财产品的优势非常明显。从这次的调研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银行业在财富管理行业中的地位确实已经确立起来,理财师规模、客户人数规模、资金管理规模等,都占了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但我们同时也看到,银行业的理财师相比其他行业的理财师士气要低迷很多,这背后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资产管理行业和财富管理行业可谓唇齿相依,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资管行业的发展,这也是财富管理行业早期发展阶段的特征之一。在过去几年里,各类资管产品在金融市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在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方面另辟蹊径,通过资管产品途径进行融资有别于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模式,更加灵活高效而且成本可控。同时,通过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也为我国居民提供了更优的资产配置选择。应该说,资管业务的飞速发展对于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微观上看,部分资管产品或多或少存在监管套利、透明度低、杠杆高企、权责不明、底层资产不实的问题,还普遍存在资金池操作、产品嵌套、刚性兑付等不规范现象。其中,刚性兑付在表面上向客户兑付了本息,客户获得了“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产品,而实际上,刚性兑付的风险依然停留在金融体系,部分资管产品以自有资金或者资金池来确保预期收益,背离资产管理业务“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和初衷,并使风险在金融体系内部不断积累。
对财富管理行业而言,刚性兑付则是一柄双刃剑。多年来,“刚性兑付文化”让投资者获得了比较高的收益,风险却很低,这样的情况历时多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富管理行业表面的繁荣;但另一方面,刚性兑付留给财富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及其客户的基因却并不健康,因为“高收益低风险”本身就违背了投资的客观规律。
因此,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意识的教育及对理财师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管,已成为多层次金融体系初步形成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始终认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应当首先明确资产管理业务并非债权债务关系,厘清资管业务的本质属性,引导其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投资者风险自担”的本质回归。近期,《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明确了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要求,也表明了管理层已经着手加强对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
同时,我们从《中国理财师职业化生态·2018》中看到,理财师从业务发展需求出发,也已经逐渐成为客户财商教育的主力军,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也使得理财师群体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因为即使在大数据时代,单靠智能投顾无法完成客户的风险意识教育。
最后,我还要重申过去几年我对金融监管方面的看法。我认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是基于金融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完善金融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坚持金融创新,并在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财富管理这样一个新兴行业,要在政策上扶持行业的发展,不仅要在其发展过程中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还要在监管方面要有引领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
本文系作者为《中国理财师职业生态·2018》一书所作推荐序,该书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近期隆重推出。